自從上了大學,我跟蘭不在一個城市后,我們就很少聯系了。
這次寒假,我回來找蘭,跟她好好聊了一番。
蘭看上起有一點苦惱,情緒并不很高的樣子。
“喂,怎么,見了老閨蜜這么不開心?”我問蘭。
“沒有啦,你走那么久,也不經常打電話,怕是有了‘新歡’,忘了我吧。”蘭打趣我。
“我哪里不常打電話啊,還不是你,每次打去你不是在上課,就是在自習,你怎么那么忙。”我反問蘭。
“沒辦法啊,誰讓我學了這么苦逼的專業。你看你,一身文藝小女生氣質,多好。我課排那么滿,別說逛街了,就連洗個澡都跟打仗似的。”蘭抱怨著。
“感覺你上學不太開心啊。”我問蘭。“怎么樣,跟知心大姐請講講?”
蘭問我:“你覺得我好相處嗎?是不是脾氣很怪,格格不入的樣子?”
“怎么會啊,你脾氣怪不好相處,我們怎么一起玩了6年啊。你中學時很多人都說你脾氣特別好呢。”我對蘭說。
“是啊,上大學之前,沒覺得自己性格哪里不好,跟同學之間也沒有芥蒂,都是一起開玩笑,打鬧過來的,為什么上了大學跟同學相處這么累呢。”蘭很委屈。
蘭是那種家屬院里長大的孩子,家庭并沒有很富裕,但是父母都受過很好的教育。她們對蘭很好,卻也不會溺愛她,從小就教蘭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我對她印象最深的事便是,她時常手里捧著一本《讀者》。那時候蘭只有12歲,我問她:“你看的懂嗎?”蘭說:“這里很多文章都是小故事,很有趣的。”
“你怎么小小姑娘就看這么老成的書啊。現在偶像劇言情小說超級流行的哇。”我問蘭。
“我念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每年的寒暑假都會讓我們讀名著,寫讀書筆記,《讀者》也是老師推薦我們看的,這里有好多道理,都是用小故事的形式寫的,很容易懂的。”
后來我才懂,蘭從小受到的教育就已經優于大多數人,她那總是超越年齡的成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讀者》看多了的緣故。所以,蘭在同學中的好脾氣,并不是性格的懦弱,只是她教養的體現。我不明白,這樣的蘭,為何會出現“與人相處”的問題。
“我的大學朋友們,性格都很開朗,剛開學的那一個月,跟她們相處的很愉快,有時就算我靜靜的不說話,只是聽著她們開玩笑,都感覺很有趣。”蘭繼續說道:“但是時間長了,我覺得我慢慢的和她們脫離了。比如,她們逛街、看電影都不叫我。”蘭嘟著嘴說。
“那是你不想去啊。”我反問蘭。
“每次逛街他們都在批發市場里鉆來鉆去,我不喜歡為了一件衣服犧牲一天的時間,拒絕了幾次后,她們便不再叫我。”蘭繼續說,“其實,她們的性格有時候太過于開朗活潑,這樣有點咄咄逼人。她們會為了價格跟對方吵起來,絲毫不顧及自己和身邊的人,仿佛所有的利益都在于嘴上的努力;路邊商鋪發的試用品會以不同的身份領許多個…總之,只要牽扯到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她們總是那樣的不管不顧”。蘭接著說,“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尊重她們,但我想,我沒法跟她們做朋友。”
“這樣想就對了嘛,”我笑著對蘭說,“你現在就是當局者迷呢。你只需要跟欣賞你的人做朋友就好啦,再說了,你總不能為了遷就她們,丟棄掉自己的性格和初衷吧。”
蘭似懂非懂的點點頭,“看來,你很欣賞我啊。”
“其實,你一直都不知道,我也有偷偷的看《讀者》哦。”
我跟蘭大笑。
教養取決于一個人的家庭教育和成長環境。蘭在我心里,就是一個很有教養的人。她的好脾氣讓她學會聆聽與尊重別人,她讀的許多書又讓她有著開闊的眼界和胸懷,所以,她不與人計較爭辯。我很幸運能與這樣的女孩為友,但蘭卻沒能在大學里遇見能與她為友的人。可是,這樣的女孩從來不缺朋友,因為她良好的教養讓她擁有著頗好的人緣。
姑娘,你只需要時刻記得你的教養,那么,有緣人自會尋著你來。
另附:幾年前煙雨江南的照片,任君欣賞。美景一直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