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不乏以筆為刃的勇士,記者用筆揭露真相;文人用筆針砭時弊;俠客用筆傲意江湖;平凡如我,想要以筆寫我心,將心中洶涌的感情付諸筆尖,落筆處,似有櫻花盛開。
落筆處,是萬千民眾的殷殷期盼。有人這樣寫道:乙亥末,庚子初,荊楚大疫……南山鎮守江南,率白衣郎中數萬抗之,且九州一心,月余,疫盡去,國泰民安。疫情爆發以來,醫生救人,老師授課,農民捐蔬菜,企業捐口罩。我看到了太多平凡的人,因為人民的需要、國家的需要,換上一身“戎裝”,奔赴在最前線,這世上可能確實沒有超級英雄,不過是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全民參與抗疫情,螢火匯聚成星河。這些字跡,鏗鏘有力,彰顯了民族的脊梁。
落筆處,是敢為人先,舍我其誰的大愛。為請戰新型肺炎,女醫生寫下現代版“與夫書”:此事我沒有告訴明昌。個人覺得不需要告訴,本來處處都是戰場……在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場,將無人可以幸免。由此我想到了林覺民的《與妻書》,他冒著被捕的風險參加起義,對妻子,對國家始終懷有一顆赤子之心,“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令人為之落淚。歷史的年輪呼嘯著前進,周遭都在歷經著或大或小的變遷,唯有那一腔愛國之情,流淌在血液里,國有大難,他們像戰士一般,在請戰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姓名,高喊著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錚錚誓言,響徹九州;醫生們穿著沉重的防護服,上面寫著自己的名字以便區分,那些句子字字戳心:精忠報國;湖北姑爺;等疫情結束后,我娶你;胡歌老婆;可愛又可敬。這些字跡,連綿不斷,鐫刻在歷史的卷章上。
落筆處,是國際社會的友好祝福,是在外華僑的赤子之心。疫情爆發以來,許多國家紛紛為中國捐來物資,在外華僑更是寫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來表達他們與一線醫護人員共同戰勝病毒的同仇敵愾之氣,流露對同胞的守護之愛,他們四處奔波,投身到疫情援助相關行動中,雖身在遠方,卻依然心系祖國。這些字跡,穿過山川湖海,流露拳拳赤子心。
思緒繁復,字跡萬千。終會有那么一天,陽光晴朗,后人拿出泛黃的“請戰書”細細品讀,那會兒,櫻花也該開了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