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學生問題預防與教育》第86到92頁——《“四階進程”化解沖動行為》。
“冷靜舒緩、事件梳理、解決矛盾、自我提醒”四個階段進程,引導學生化解沖突行為,洞察問題因果,學會理智面對問題,走出困境。
適合解決的問題,自省來看,可以自渡。遇到困難的時候想清楚是什么原因,也需要先冷靜的階段。
從這個章節(jié)中,讀到自己的影子,不是因為自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的學生情況,是自己人生路上犯過的錯,但凡提到學生犯錯誤的地方,都感覺自己就是那個容易發(fā)生沖突的人,不是與別人有什么過不去的坎,而是自己的情緒莫名就炸了,跟自己過不去,總認為自己哪哪都是不對的,就是文中所提到的魯莽和容易沖動的學生。確實是自己還比較幼稚的緣故,時常讀到自己進入角色,然后用這些良策讓自己心理舒緩一會兒。
那么讀書的效果有來療愈自己也是不錯的。
畢竟需要面對的還有那么多學生,在讓自己感覺好起來的同時帶動學生感受好起來。所以需要找到自己嘗試過很有效的辦法,我就是那么注意細節(jié),在冷靜環(huán)節(jié)中給學生倒水環(huán)節(jié),就想到這個杯子如果不是紙杯,學生會不會介意。需要提前準備一次性紙杯。
看起來班主任需要額外準備的東西還有不少,條理性也是一個挑戰(zhàn)環(huán)節(jié),還有獨立的辦公室,安靜的教室環(huán)境如何保證,做學生心理工作的時候的私密性是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那么說來性別問題是否需要顧及,難怪會發(fā)現(xiàn)一些時候樓梯的拐角地方會發(fā)現(xiàn)班主任在和學生說悄悄話。也許教育的機會都是全能型的班主任自己爭取的。
穩(wěn)定情緒階段,冷靜舒緩;
冷一冷,制止沖動行為進一步帶來消極影響;以“緩一緩”,來啟迪學生反省,為挖掘學生理性認識預留空間。(這中間“以……,來……,為……預留空間。”句式的使用這么順暢,作為
冷一冷的做法是“坐下來、喝口水、不理他、安全陪伴”。想到了一句安慰人的話,你現(xiàn)在需要冷靜下來,如何冷靜呢?這是個問題,以后可以參照前面提到的參考。
“不理他”其實是避免刺激因素,不讓情緒再度激動。
反思問題階段,事件梳理;
通過“說一說”,讓雙方看到認識上的差異,尋求共鳴。采用“理一理”,厘清引起矛盾的糾結店及自身立場的偏差點,設身處地理解對方的意圖,從而看見自己的錯誤、反思自我,為解決矛盾達成初步共識。
“一說一聽”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讓一方說完之后另一方再表達,傾聽者不插嘴。
明理和解階段,解決矛盾;
道個歉是解決雙方矛盾的重要形式,握個手是促進關系融洽的化學反應能力源。
道個歉和握個手,通過口頭上的誠意配合肢體語言的跟進,能更快地促進矛盾雙方的明理和解。
情緒自控階段,自我提醒。
通過提個醒和笑一笑的方式進行,這個更多的是需要拿來主義中的先自己控制穩(wěn)定的情緒之后才能去影響學生。
精神科學家薩爾瓦多蒙塔萬方說:“沖動是人們正常行為舉止的一部分。”這句話讓我感受到自己是個正常人,會有沖動的情緒,所以當出現(xiàn)有不平靜的時候,文中所提到的階段能夠讓自己察覺、識別出來,走出困境。
至于說科學家的名字,第一次見,而且這句話暫時也不會考究。倒是讓我體驗到至理名言需要通過頭銜加名人之口說出來,才覺得自己是被肯定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