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小文
2017年6月18日 父親節
我從童年的方向
看到的永遠是你的背影
沿著通向君主的道路
你放牧烏云和羊群
雄辯的風帶來洪水
胡同的邏輯深入人心
你召喚我成為兒子
我追隨你成為父親
? ? ? ? ? ? ? ? ? ? ? ——節選自北島的《給父親》
父親像一杯白酒,當我們擁有它的時候,往往并沒有多大驚喜;而當我們能夠讀懂它的時候,它卻早已在心口種下。這杯酒的名字,叫做不會表達的愛。父愛不是用來表達的,而是用來品位的。日子交替,當有一天我們回望那個背影,回望那個自己尊敬的男人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身上漸漸有了他的影子。
一
六年級的時候,父親告訴了我一個他自己的故事。
父親在上六年級的時候,正值全國學習焦裕祿的事跡,父親給當時的焦裕祿同志勇敢地寫了一封信,焦裕祿同志給父親回了一封信,在全校引起轟動。每每父親說到此時,既是激動又是淚流滿面。
第一次聽父親說這個故事的時候自是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后來他說多了也就倦了,多年后的今天,再回想起此時,心中不禁有了一份敬意,好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
二
1998年發大紅水,我和父親被洪水堵在了回家的路上,那個時候我已經一天沒吃飯了,父親帶著我去問人家叨擾了一碗稀飯,他沒舍得喝,既全給了我,并跟人求情在人家的炤臺處借宿一晚,我知道雨下得很大,父親并非是一個厚臉皮之人,只是怕我凍感冒了才這么委屈自己的。小時候的我,心中發酸的同時,心中也萌生了一次觸動,多年以后的才明白那種觸動叫做責任。
三
初二上學期中考,我數學考了27分,當我開始有些頹廢的時候,父親鼓勵我,“學習和干農活一樣,總有栽跟頭的時候,跟頭多了,便有了經驗,”在父親的鼓勵下,成績恢復了常態,而他并沒有過分要求我什么,只是讓我不能驕傲,要謙虛,更讓我謹記:“謙虛使人進步”。
四
父親的字寫得很漂亮,他總是會耐心的教我寫,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覺得沒有耐心。
有一天,當父親夸我的字超過他的時候,我顯然有些得意。
父親說:超過我并不算什么,業績于勤,要多加練習才是。
毫無疑問,老頭子話里有話,他早就在一橫一豎之間教會了我耐心和勤奮是個什么東西。
五
2008年我考上大學了,父親說家里農忙,你自己去上大學吧,記住,為你自己讀書這是他在我臨走前的交代,我沒有多說什么,只是看了他一眼,然后到了學校后就默默行動了起來。其實父親一直有一個愿望,希望能去我的學校看看走走,看看我走過的校園路,可到我研究生畢業的那年,他都沒去過,但每一次他總會鼓勵我。
六
2015年,當我的人生跌倒在谷底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悲觀的時候,只有父親是樂觀的,老媽都說老爸的樂觀是瞎樂觀,不操心事兒,但我能看出來,那是一個男人的魄力,那是一個男人內心的樂觀以及對生活的洞見。
父親為人和善,心態平衡,遠勝于我幾分,正是他的這份樂觀和從容,帶著我走出那些日子,我沒想到自己能夠重新找回自己,振作了起來。
現在父親依然很樂觀,這是他最大的優勢,我知道這個“老頭”這么多年一直很不容易,父親這個詞對于我來說,既從容,又不易。
我敬重這樣一個“老頭”,父愛是一種難以表達的愛,他給了我們全部,卻從未說過我愛你,但此刻,我知道我的基因里已經繼承了這份勇敢、責任、耐心、80%的樂觀。
北島在《青燈》里寫道:父母在,不遠游。我們這代人違背了古訓,云游四方,成為時代的孤兒。有時夜深難眠,兀自茫然:父母風燭殘年,兒女隨我漂泊,社稷變遷,美人色衰,而我卻一意孤行。這不僅是地理上,而是歷史與意志、文化與反叛意義上的出走。這或許是命中注定的。在行走中我們失去了很多,失去的往往又成了財富。看大地多么遼闊,上路吧。
是啊,我們來不及顧忌,在城市的奔跑的我們,只希望父母老去的慢一點,我們能讓他們的生活好一些。
做更好的外貿人
外貿時光:FOB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