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過后,北京的秋便真正來了。
京城的秋不比東北和南國; 我在東北住了二十年,那里的秋一瞬即逝(十月份有的地方就開始飄雪),秋來得悲壯,收割后就看不到任何秋的影子,秋葉早早離去,只留下悲涼和蕭瑟。
而北京的秋來得厚重,有“儀式感”。先是西風(fēng)入駐,早晚偏涼; 再是中秋時節(jié)各種瓜果飄香,色彩斑斕香甜; 還有各種樹木顏色相序變幻,紅了楓葉,黃了梧桐。
南國的秋我沒經(jīng)歷過,只是在偶爾在秋的時候闖進(jìn)了幾座城,但我覺得它們的秋很秀氣或者稱為洋氣,不比北京瀟灑和大方。
北京的南城相比北城熱鬧些。牛街,果子巷,菜市口都是商業(yè)比較繁華的地方,來往的小販和商鋪接踵林立,讓你有一種永不寂寞的感覺。
但我要歌頌我居住的北城,它相對“冷清”,但卻更顯得有文化底蘊。馬路寬闊,街道兩旁的梧桐葉大如傘,在這個季節(jié)還沒有老去;刺玫還在散發(fā)著芬芳。
不大不小的西風(fēng)吹著零落的秋葉,陽光清亮而柔和。北二環(huán)的新街口和德勝門牌樓林立,青磚灰瓦的四合院,簇?fù)碇粎颤S蘆。
鼓樓上的大鐘隔上一段時間就會有鐘聲當(dāng)空而來,仿若仙樂梵音。下面的地鐵口則人流涌動,喧鬧且安靜。
頤和園的萬壽山,圓明園的遺址,清華園的水木清華大學(xué)堂,還有北大燕園的未名湖、博雅塔,都是一般人熟識的地方,這里建筑古樸,有老北京之況味,更有文化熏染。
在去香山的半路上,不記得那條街,途中有一茶館,門前幾株洋槐,上面掛一鳥籠,旁半片竹林。這里隨意要上一壺茶(碧螺或是信陽毛尖),可坐上半天歇腳,而不會有人打擾。聽周遭人聲竊竊,時有知乎名句脫口而出。
傍晚伴著斜陽余韻,看天空云之變幻,在一段青磚柏油馬路上,要一輛三輪車,順著槐樹和梧桐的影子,踏著月光回家。
秋就在這時,臨空送了我?guī)灼S或紅葉,告訴我秋已入住北城。
西風(fēng)還未肆虐,花草樹木還未枯萎,我還未老去;? 想著這些,不禁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