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我許下了新一年的愿望:希望今年能戒掉吮指原味雞。今天是2月14日,還沒有到農歷年,新歷年和農歷年之間的這段日子在我看來是薛定諤的年。在薛定諤的年這一段時間里,我非常努力的克制住自己沒有吃吮指原味雞,卻找到了更高卡路里更貴更好吃的替代品,韓國炸雞配可樂。
原先許新年愿的初衷是其一減少高油高鹽高卡路里的攝入,其二克制自己口腹欲,其三為了減少零食開支。現在卻因為欲望愈加以克制反彈得愈猛烈,導致高油高鹽高卡路里攝入愈多,花掉的票票愈多。
欲望愈加以克制反彈得愈猛烈。離開享借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我這一代人有一種通病,只要有可能,就會不加節制恣意妄為并以此為驕傲。不過還好,總好過上一代人把欲望包裝成理想或者情懷。起碼真實。催促我們活到今天的從來不是什么理想情懷,明明是那些妒忌猜疑和報復。人性是一個逐漸變糟又逐漸變好的過程,還有大多數并沒有變好。
在我的概念里,我去創造或是從同類產品中提煉出一個產品,我希望他是可以順遂人性的。人性的墜墮到啟蒙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別國孕育出來的人性變革對現下市場土壤里生存的消費者有一定參考價值,卻又不全具備指導價值,對于人性變化的猜測大多數會是徒勞的。我愿意去做順遂人性的東西,它可能貪婪虛榮懶惰膚淺可笑卻實是為人所愛,“懶人改變世界”這句話是對的,與其費盡唇舌與氣力去責備去敦促懶人變勤快,還不如賺懶人一點錢。
享借是一款有想法的產品,但有悖于我人性從惡如崩的倫理。與此同時,產品發展方向看起來很美好,卻從沒有人為我描繪過未來的發展圖景,除了午飯時納斯達克敲鐘的玩笑。他們說情懷能融到錢,情懷能忽悠到用戶,那么,情懷是不是先能說服自己?
實用主義者有實用主義者的苦惱。
前段時間有一些動搖,動搖的主要疑惑是我是否需要去追一個現象作產品。現象是非常隆重的現象,市場是非常龐大的市場,受眾是非常小白的受眾。那么我是否應該追著現象去做產品改產品?
這是一個賺快錢與撐長尾的博弈。賺快錢與撐長尾都有誘惑和機會,但是快錢你不一定能賺到,長尾你也不一定能撐到它賺錢那一天。這就是投資的矛盾,人力投資也是一種投資,而且絕不比貨幣投資廉價,反而在失敗的時候更讓人沮喪。
創業本就是九死一生的游戲,如果Game over就去人民廣場吃炸雞,傷心不傷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