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陽媽
一位媽媽咨詢:兒子十歲,上周去春游,他自己準備的東西,走的時候,雙肩包里帶了十瓶礦泉水,我當時認為他給同學們分,回來也沒問。昨天在微信群里,幾個家長說,你兒子太黑了,賣給同學十塊錢一瓶。晚上責怪兒子,為何不給同學分,賺同學的錢,兒子很委屈,公平交易,該如何引導?
桐陽媽回復:
為什么一看到兒子這種行為,想到的是責怪呢?我從三方面來分析:
1、孩子方面。
單純這件事來看,我認為這個孩子智商很高。孩子現在10歲,肯定不是第一次春游,很可能從前幾次春游,孩子看到了一些經驗,總有一些人沒帶夠礦泉水,可能會非常渴,有喝水需求。
很多同學和家長不會吸取教訓,孩子發現商機,所以這次判斷多帶幾瓶,發點小財。
兒子背了10瓶,重量就是10斤,別說孩子了,就是大人背十斤試試看。孩子們都帶水,而這個水真正的需求,是大家自己的水用完了,才可能去買。所以,孩子去賣水的時候,自己背上已經沉甸甸的很久,已經付出了很多的體力勞動。如果沒有人買,還會承擔風險。
2、同學方面。
不僅僅是因為你家孩子財商高,而是因為別的同學懶,不愿意多背1、2瓶水。自己沒多帶也可以,嫌貴不合算,那就忍著不喝,不就一天時間嗎?所以不愿意忍,主動選擇買孩子的水,這是他們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這是公平交易,沒偷沒搶,沒有強行賣給同學,你責怪兒子當然委屈了。
家長反過來說孩子黑,其實我去過一些景區門口的礦泉水就是十元一瓶,你愛買不買。
去爬山的時候,礦泉水20元一瓶,游客照樣買。一個十歲的孩子把水背到景區賣十元一瓶,只是隨行就市,并且還送到同學手中。
那些家長為什么不想想自己孩子為啥不多帶2瓶水?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能忍受渴呢?這說明他們兜里有錢,有錢反正能買,即使不從你兒子那里買,也可以從別處買。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3、家長方面。
別的家長說孩子黑,我想你的第一反應是孩子怎么可以賺同學的錢呢,也讓你失去面子,有了這些想法,肯定第一念頭是責怪孩子。
我覺得這件事不要責怪孩子,而是引導。通過這件事,增進親子關系的最佳時機,全面了解孩子。傾聽一下孩子怎么思考的,怎么會想到商機的。
我想,這不僅僅是孩子天生聰明了,更多的有思考的積累,而這是一種不斷學習和努力的結果。
可以問問孩子這筆錢用來干什么,說不定孩子還會回饋給同學。
孩子有經商頭腦是好事,但是,情商也要跟上。
有些買了水的同學,當時為了解決饑渴,事后不一定會滿意,不滿意就會告訴家長說你黑。
所以,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同學關系很重要,不能為了賺這點小錢,而失去友誼。同學之情不是用金錢能夠衡量的。
下次春游的時候,我們可以提醒那些同學,要多帶礦泉水,上次賺大家的錢,就是為了讓你們吸取教訓。
引導孩子賺錢的時候,不要像別人就這價你愛買不買,讓買的人覺得黑心。我們讓孩子上升到一定格局,才能拉開層次。
所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品質,把錢賺在明處。賣水的時候,可以解釋:這瓶水為什么貴,自己背了多少時間,留了多少汗,付出了多少體力。自己思考這個方案,看了多少書,還要承擔沒人買的風險。一條條寫出來,這不僅僅是突然想到一個點子問題,而是有理有據的銷售方案。
家長引導孩子靠智慧和勤勞致富,讓孩子有良好的品質,這是成功的前提,但是不要破壞孩子本身的優秀潛質。社會永遠都是遵守叢林法則,優勝劣汰。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老實人吃虧。但是很少人去考慮,自己為什么吃虧?吃虧無非是給自己的思維和認知,找一個借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