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最初選擇做QA,是因為聽很多IT界前輩說,QA職業在中國剛剛起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發展速度很快,我只是簡單的想,在一個發展空間大的行業,個人也一定能取得更快更好的發展。
當我正式加入了QA以后,也對這個行業進行了不斷的重新認識,也在不斷的審視我的發展道路。
剛剛作為QA,是第一個階段,我認為QA應該發現越多的bug越好,找出被測的產品更多的bug,是一件自豪的事情。在那個時候,我不斷的絞盡腦汁想出各種方法折磨我的測試產品,以期待發現出更多的bug。那時候總是想很多變態的方法,包括可能常人都不可能有的操作之類的事情,RD也被折騰的夠嗆。但是隨著產品的漸漸穩定,發現就算是變態的方法,也很難找出bug了。這時候,我就在想,得需要其它的方法了。
在第二個階段,為了發現bug,我感覺需要對產品有更深的理解,才能發現更深層次、更加隱蔽的bug。所以,這個階段,主要的精力就是去研究產品的細節和實現。進而,確實能夠發現更多有價值的bug,比如實現結構的優化,效率提升等等。但是很明顯,這種類型的bug比較少。因此我發現的bug數量也在不斷減少,而一個產品的版本周期總是有限的,我不可能一直追著每行代碼、每個細節去研究。而還沒等到我研究完一個產品的細節,產品就帶著一些bug上市了。因此,我又在思考,也許這不是最聰明的做法。
進入第三個階段,我看著一些bug還沒修復,產品已經發布上市,我明白,發現bug是需要成本的,而作為QA,對于這個成本必須進行適當的控制,所以,對于產品來說,質量和成本需要取得平衡。公司要通過產品去賺錢,所以不能一直沒有底線的投入在產品的改進上。而在后來感受互聯網產品,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產品后,我的想法更有個更大的變化。
第四個階段,產品迭代迅速,通過快速的迭代獲取市場反饋,更好的改進產品,留給QA的驗證時間越來越少,因此,QA也需要變化。所有的Bug都是需求、設計、開發階段引入的,為了更快速的驗證,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需求、設計、開發階段減少bug的引入。而這第四個階段,就是要求QA能夠幫助在需求等前期階段,減少bug的引入,進而達到縮短驗證時間的要求。
那么,是不是對于QA這個職業來說,直接就從第四個階段開始呢?我想,不是的。對于第四個階段,更加前期的參與產品質量控制,需要前三個階段的積累,因為前三個階段積累了作為目前好的QA的三個基本素質要求:敏銳的洞察力、深刻的產品和技術理解、實現最終產品的商業價值。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的能力素質要求,才能夠成長為合格的第四階段的全能型QA。
所以,在我們想要從事QA這個行業的時候,我想如果能夠不斷圍繞這三個基本素質來進行自我的修煉,那終將會成為一名優秀的QA。
而不管從事哪個行業,能夠去不斷的思考和改變,是在行業發展中迅速成長的關鍵,同時,保持基本的學習改進的態度,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