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事·親愛的同學,你把我找回來干嘛?
作者:逆旅主人
前些日子,我忽然收到一張郵局的通知,讓我去收一封信,寄信地址是老家。我打電話去郵局問寄件人是誰,姓李,居然是個高中同學的名字。
一年多前,這位同學曾打過電話到單位總機,輾轉找到我的部門。我不在,同事幫我接電話后留了紙條。偏我那幾天換了崗位,正在搬辦公室,那張小小的便箋不知所蹤,便不了了之。
誰想他竟又寫了信來。
我與這位李同學實在不熟。我記得同班沒多久他就因身體原因休學,從此沒有再見過,連他的長相,也在記憶中完全消失了。
在郵局給出的最后時限里,我去取了郵件。那是一封手寫信,內容很簡單,李同學說他在網上搜到了我的名字,所以寫信來確認我是否是他要找的同學,并留了聯系方式。
我的名字極其普適,在網上一搜可以出來近千個詞條,連我自己都搜不到自己。他如果不是運氣太好,就是足夠執著。我得承認,有人肯這樣堅持來找到我,我的心里是感動的。然而腦子卻不顧我的感動,自動開啟了分析模式。
他為什么找我,我們聯系上之后,會有什么樣的后續?
散文·我和一條狗的偉大友誼
作者:白樺czh
阿黃被送來的時候,是在一個冬天,正值我生命中最灰暗的一段時光。當然那時候它還不叫阿黃,它只是一條剛剛斷了奶的小黃狗,蜷縮著身子,很懶,都不怎么愿意走動,只有吃飯的時候才會打起精神來。
一并送來的還有另一只小狗,是黑色的,看上去很機靈,剛放下,就在屋前的地里東嗅嗅,西嗅嗅。伯父從懷里放下兩只小狗,笑著對我說:“你家伙食好,這兩只狗就先放在你家養幾天吧。你看你喜歡的話就留一只下,等過幾天我再過來抱走另一只。”其實,我知道伯父是怕我一個人在家無聊,想不開,所以在變著法子讓我開心起來。
兩只小狗的到來,讓我感到了一絲絲的高興。看著兩個小家伙爭相吃飯的樣子,實在可愛極了。黃色的那只雖然懶,可吃飯的時候卻并不含糊,透出一股子靈光來,該吃吃,該喝喝。
過了幾天,伯父再來時,出乎他的意料,我要了那只懶懶的小黃狗。我笑著說:“我也懶啊,懶人懶狗,般配得很。”
心理·端午節,從屈原投江談自殺心理與危機干預
作者:高浩容
除去道德的外衣,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建構一套屬于自己的價值體系,這個體系就是認知系統,指引我們的行為。
但這個世界并不受我們的認知系統控制,我們的自我認知,很多時候都是一套主觀解釋,他只能跟隨現象,無法左右現象。就像我們可以分析高考選系的各種要素,但不意味著那些考慮肯定能滿足我們對未來生活的想象。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成長是學習去自我中心的歷程。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哭鬧就能得到父母的關愛,滿足我們的需求。
但當我們漸漸長大,我們會明白自己的有限性,這會對我們的認知帶來沖擊。健康的心理發展,會使一個人不因為感受到自身的不完美,產生過份自卑,以及依舊想操控一切的妄想。
一旦操控不了,就會產生失落感。自殺象征完整的,可預期的結局,就像把生命的圓種種無法預期的縫隙都給補上。
心理學家曾奇峰認為「自殺是極端自戀的表現」,這和范士庭的認知失調論不謀而合。
談寫作·“父親的背影”主題征文評選結果公告
作者:驛路奇奇
即將步入六月,天氣日漸炎熱,我們那顆火熱的愛心也在“父親的背影”主題征文活動中慢慢延展、直至融化成一股暖流。
在過去的十幾天里,我們和簡友一起感悟那些浸潤在日常點滴中的父愛,慢慢地開啟那扇沉寂已久的心門,在快節奏的喧囂之余感受那份深沉與偉大,于我們每個人都是一件幸事。在此,我代表工作組全體成員對大家的積極參與表示感謝。活動期間,散文專題和談寫作專題共收到200余篇投稿,活動結束后仍有作者向我們投稿,這份支持和鼓勵將成為我們前進路上的不竭動力。
此次活動,從前期策劃到期間審稿再到最終的三輪評審,工作組群策群力,簡友們互動積極,其影響力超出了此前的預期,讓我們增強了舉辦這類活動的信心。
活動評選在一輪選拔的69篇和二輪選拔的22篇基礎上,最終依據文章點擊率、喜歡數、評論數、發布時間以及文章質量、評委會投票意見等綜合因素,最終選出以下16篇獲獎作品:
設計·兩周制作微信動態表情包全過程
作者:丑丑死了
這是我第一次制作整套的微信表情包,從看微信平臺表情規范到提交審核只有兩周時間。不得不摸索出了一些比較快捷(偷懶)的方式。 這里分享出來 如果有什么不合適的地方 請告訴我。我會馬上修改的。
全過程使用PS和AE兩個軟件,總的來說還算順利,提交后反饋了兩次修改 都是很小的問題。制作到成功上架花費了一個月多一點的樣子。
先看看做出來的東西吧 ? 在微信表情中搜索雜草就可以看到咯
在得知了要做一套微信平臺的表情包時候我陷入懵逼并假裝鎮定地開始了準備工作。
@IT·互聯網·羅胖為什么開源《得到品控手冊》?
作者:王樹義
2017年5月18日,羅胖開了個得到“001號知識發布會”,會上的第4號知識產品很特殊。它不是新的專欄,而是開源的《得到品控手冊》。
《得到品控手冊》是什么?
翻閱它,你能看到得到各種知識產品的制作方法流程。大到專欄主題的選擇和知識大咖的合作,小到產品發布的時間和像素顏色的規定。從錄音剪輯使用的軟件,到員工黃牌警告發放的標準……事無巨細,一應俱全。
如果你是個得到新員工,可以拿著這本手冊確認自己工作的每一個步驟,迅速上手。如果你是得到的競爭對手,也可以快速復制這一套工作流程。
得到這家公司一直倡導透明化。2016年下半年,我就開始看得到App每周二晚間的直播。別人開例會,都是關起門開。他們開例會,卻恨不得喊上全球用戶都來圍觀。
你可以說這是噱頭。然而得到三位創始人每次都要談到企業近期遇到的真實問題和解決策略,有的時候在直播中還要批評或表揚相關人員。每次直播少則幾千,多則幾萬人同時圍觀。
教育·樊勝美:那些窮養的孩子,后來怎樣了?
作者:衷曲無聞
《歡樂頌2》自開播以來,雖然比起第一部質量有所下滑,但還是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有人看到友誼,有人看到愛情,有人看到成長,有人看到階層固化,更有人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
編劇把各種出身各種階層的人物安排入住22樓,使每個角色的特點在對比之下更凸顯、更豐滿。
居中,最能讓我代入情感的角色是樊勝美,她是很多出身寒門的年輕人的真實寫照。在大城市孤身打拼,受了欺負還要捧著笑臉;在工作上努力表現,飯桌上拼酒,受了委屈也只能一個人哭著咽下。
30歲的困局人生,最具代表性的是樊勝美。一個人在奮斗,家庭靠不住,工作多年依然一窮二白,每天為一點小錢操心。和五美中的其他四個人相比,她的人生設定簡直是地獄模式。
她漂亮、聰明、善良、仗義、會處理人際關系、能力也不錯,但重男輕女的家庭和敗家哥哥像壓在她背上的烏龜殼,拖著在大城市剛起步的她寸步難行。
好不容易遇到一個王柏川,他的母親又沖出來橫加阻攔:“他養不了你家,我兒子這苦可一輩子熬不到頭。只要你能放過我兒子,什么都好說。”
旅行·在路上·看一眼米蘭:蜻蜓點水,漣漪不留
作者:全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