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跟幾個小伙伴有一個“變得更優秀”約定:每天一萬步,每周至少三次4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每個月至少讀一本書。我讀得書很多都是看緣分的,朋友推薦、雜志推薦或者無意間看到有人在讀,這樣可以減少刻意去找書浪費的時間,而且很多時候在龐大的書海里去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會讓人很焦慮,最后結果卻大多是毫無收獲。
《可愛的詛咒》是我讀《親密關系》時,作者在書中寫到的一本很不錯的書,因為《親密關系》我覺得很不錯,所以對本書作者喜歡的書也很感興趣,在讀《親密關系》的時候,已經開始尋找這本書了。
《可愛的詛咒》算是一本教人如何解決心理問題的技巧書,作者以一些被“可愛”詛咒纏身而影響到自己正常生活的人們,教給我們怎樣更好的愛自己,并關注那些被自己忽視了的自我需求,只有開始關注自己、愛自己,我們才能更好的生活和愛那些自己在乎的人。
在讀這些案例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產生共鳴,回想到生活中關于自己的一些事情,作者也在書的開始強調了不應該跳過前面案例的章節直接去讀后面的技巧,因為看到一些書中人物的行為也是自己生活中經常會有的,才會在最后的技巧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獲。
上周讀完這本書以后,就開始運用書里面的一些技巧去關注自己、肯定自己。我們從小到大的生活中,有很多我們在乎的人會發出對我們否定的聲音,本人就是從小被否定,到現在也沒有聽過父母幾句正面肯定的話的“可愛”的人之一。
比如:在我小的時候很喜歡唱歌,我跟著電視里唱的很開心很爽,覺得自己怎么唱的跟電視里一模一樣呢,我爸在傍邊說了一句“你一句都沒在調上”,大家可想而知,我的心情是怎樣的。
再比如:當我因為一件愛好想要報班學習的時候,我腦子里就會發出“這是亂花錢,自己在家學吧,很多人自己學也能學好啊,要是真有本事,真喜歡,你自學也能學好”,這聲音就是我爸媽的,我上小學時想學跆拳道和美術,想和好朋友一起去私立學校讀初中,他們倆都是這樣說我的。
在沒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從來沒想過這些聲音是誰的,大部分時候會沉浸在這些批評中,然后消極一段時間或者放棄自己那些想做卻“亂花錢”的事情。
“這些批判性思維一般都來自過去那些對我們有重要意義的人”,這句話讓我開始思考這些聲音最初的主人是誰,每當腦袋里發出批評自己的聲音時,我就會深呼吸,然后開始想這句話是誰曾經對我說過的,并且讓他們閉嘴。
很多事情是沒有對錯之分的,批評我們的人也只是因為我們沒有按照他們的邏輯來做事或者說話。有人說難道我們的孩子真的不小心做了一些有損他人的事情也不能說了嗎,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指出他做的這件事是錯的,而不是指責他的能力或者人格之類的。
《可愛的詛咒》里面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今天就分享這么多,以后接著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