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次看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是高中的時候,在看到千尋對著豬圈向她已然變成豬的父母哭喊:“不要吃得太胖,會被宰掉的”的時候,眼淚流個不停。
多年后再次重溫這部動漫電影,雖然不再流淚,卻看到了許多以前被忽略掉的細節(jié)。而這些細節(jié)卻是打動人心的地方。
千尋是故事的主角,我們自然而然會把關注投放在她身上,并且將自己代入,好像從她身上會搜索到自己的影子。
可是,成年后,社會身份不再單一的時候,再來看這部動漫電影,我覺得其實我們是以湯婆婆的靈魂來緬懷千尋身上的純良和專注。
湯婆婆是湯屋的掌控者,她唯一的興趣是以最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來賺錢。她唯一在乎的人是那個大嬰兒。
雖然湯婆婆擁有數之不盡的財富,但是她并沒有耽于享樂。相反,她總是留給我們忙碌的樣子。千尋找她安排工作的時候,她在忙于記賬。晚上大家笙歌的時候,她又套上黑翅膀忙于到處巡邏或是斂財。湯屋里來了手下搞不定的客人,她又忙于親自接待。
再次看這部動漫電影,我不再覺得湯婆婆很恐怖。而是覺得,我們難道不就是現實版的湯婆婆嗎?
在如今眾口一致指明金錢重要性和倡導經濟獨立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將賺錢設為終生目標,甚至以賺錢為樂趣。
在理智上,我們跟湯婆婆一樣,會采取最低成本賺取最高利潤。我們靠自己的腦力和精力賺錢,并且為了自己的利益去維護和付出,這一切顯得理所當然和順理成章。
甚至,我們當中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受道德綁架的套路,我們也越來越不買所謂關系戶的賬了,而是平等交換。
就如白龍對千尋說的,在湯屋里不工作就會變成豬。而有了一份工作,湯婆婆拿她也沒辦法。
這是成年人世界的基本準則,只有有被利用的價值才能有一席立足之地。
我們也漸漸發(fā)現,對親近的人失去耐心,對陌生人卻無限寬容是很愚蠢的行為。因而,我們漸漸把對陌生人的用心轉移到親近之人身上。而對陌生人除了客氣和禮貌就是井水不犯河水。一如湯婆婆對大嬰兒有足夠的耐心和愛意,卻要求千尋和白龍以及湯屋所有的員工,包括她自己嚴格遵循湯屋的規(guī)則。
如果說湯婆婆恐怖,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成年人的恐怖。他們不再輕易被打動,原則性鮮明且不肯被輕易觸犯,人生的目標往往單一到賺錢和博名。
如果看到那一段會淚流滿面的是孩子,因為他們還是千尋,能夠感同身受地為她失去父母而感到傷心。而如果不再對湯婆婆感到恐怖的是成年人,因為他們就如湯婆婆一樣忙于賺錢或搏名。
02
孩子比成年人更懂得專注和勇敢。
千尋的父母變成豬,她一心一意只想把父母救出去,從未想在這個金碧輝煌的湯屋里得什么。
無臉男拿了很多牌子送給千尋,她搖頭拒絕了。后來,他又變出大把大把的金子送給千尋,她又不為所動。
如果千尋是成年人,我想她一定會接受的,因為成年人懂捷徑。他們知道,接受了這些牌子和金子意味著工作量會減少許多,他們會輕松很多,甚至會收獲很多。
但正因為千尋是個孩子,她不懂成年人的復雜。她選擇了一條最艱難但是最可靠的道路去解救她的父母——靠自己。而成年的方式雖然事半功倍,但風險是很大的。在到處是誘惑的湯屋里,很可能是最后不但解救不了父母,而且連本人都會變成豬的。
孩子的勇敢往往令成年人汗顏,固然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但更多的是不忘初始的決心。
千尋為了救她的父母,在只有她一個是人類的湯屋里留了下來。詭譎恐怖的湯屋使她每行走一步每說一句話都是膽戰(zhàn)心驚。而她不但沒有逃離,反而主動跟大家都畏懼的湯婆婆請求安排一份工作給她。
當她得知白龍有生命危險,又義無反顧地去救他,主動拿著印章去找錢婆婆。鍋爐爺爺和小玲都勸阻她別去,她也不是不知道危險的存在。
可是,白龍救了她,她必須回饋恩情,更不用說彼此之間存有愛。坐在有去無回的電動上,千尋安靜地望著窗外,眼神里含著的恐懼被堅強凝固住。
白龍和千尋之間,有人解讀成是友情,還有人解讀成愛情。如果是愛情,我看到了什么才是愛情的樣子。
愛情不僅僅是牽手擁抱和接吻,也不僅僅是創(chuàng)造爛漫。而是付出,不求回報地付出,不負我心地付出,不計較得失地付出。
當然,前提是彼此間的感情是對等的。任何一方仗著對方的愛而有恃無恐,終究是不會長久的愛情。那些長久的愛情必然是,明知道對方愛你如他(她),依然不去揮霍這份愛情。
如果千尋是成年人,她未必會如此果決和勇敢。因為成年人會去權衡和取舍。他們未必是因為怕鬼怪而放棄,而是怕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放棄。哪怕有愛情,在這樣的處境艱難下,也很難選擇愛情,而是生命。
我們都從小孩變?yōu)槌赡耆肆耍谶@個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智慧,但我們卻失去了純真和簡單。這就是我們被千尋感動的原因,因為從她身上,我們緬懷曾經勇敢如她,純真如她的自己。這也是我們喜歡這部動漫電影的原因,在我們都漸漸變成湯婆婆的時候,懂得猛然回頭看一看背后的千尋。
03
電影里的無臉男像是回歸自己的任何人。為了擺脫孤單,他學著別人的樣子,硬是強融入到熱鬧的圈子里。
當在這個圈子里立住腳跟后,他不再是那個簡單輕盈的自己,而是擁有了一張令人厭惡的嘴臉。他學著別人用金錢買虛偽的尊重,甚至也想用金錢買千尋的喜歡。
當千尋拒絕無臉男的金錢后,他感到極大的痛苦。原來這個世界上必然有金錢買不到的東西。
當無臉男吞下河伯川神的丸子后,他把吃下的那些東西狂吐出來。這個過程像是動一次大型的手術,無臉男的痛苦使他甚至去趕殺喜歡的人。直到他吐出最后,也是他第一次吞下的那只青蛙后,他終于又成為了那個簡單輕盈的無臉男。
我們多少人踏上充滿誘惑的道路后忘記了初心,我們又有多少人為了那條所謂的捷徑付出了最初的純真。
我們的夢想被現實擱淺后,認清了現實的殘酷,從而向困難妥協,丟失了最初勇敢樂觀的自己,變成了頹廢負累的樣子。
看著無臉男將那些改變他的惡物吐得一干二凈,成為了最初笨拙卻輕逸的自己。當他跟著千尋到錢婆婆那里后,哪怕只是幫錢婆婆紡線都做得那么投入和充滿樂趣。他對于不喜歡自己而自己喜歡的人也不再那么執(zhí)著了,分別的時候坦然自在。
我看到最初的簡單的珍貴之處,那是一顆知足常樂的心,而這是成年人很難擁有的一種心態(tài)。
在如今倡導斜杠青年和女性經濟獨立的時代,動不動就有人甩出教人如何月入幾萬,動不動就甩出如何快速升職。
我們的欲望不必再遮遮掩掩,而是可以光明正大地擺到臺面上。于是,說是為了實現我們的欲望也好,自我價值也罷,我們像無臉男吞咽食物那樣不停地把這些指南吸收起來,不管適合不適合自己,都亦步亦趨地模仿著,最終卻達不到目的。
為此,我們變得浮躁不安,越是這樣越是想要所謂的成功,于是不停地吞咽吞咽。我們很難覺得開心,也很難被打動。
而只有經歷過無臉男那樣痛苦的嘔吐過程,將內心膨脹的欲望和急于求成的急躁嘔吐出來,我們才能學會知足常樂。
多年后,再次重溫《千與千尋》這部動漫電影,我們的心境早就發(fā)生了改變。值得慶幸的是,它告訴我們,回歸初心的路該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