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無門和尚是個有道高僧,他認為人若是能夠拋開內心的煩惱,那么心胸自然會寬廣起來,隨時都能欣賞美好風景.原詩常用來勸人放寬心懷,不要整天為瑣事牽掛,眼界一寬,萬事萬物也會變得美好起來.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第一次看到這句,還是來自去年元旦一朋友短信。自己曾擅自改為“拋卻心中煩惱事,便是人生好時節”。今看《詩僧的天涯》,才知出自宋代無門慧開禪師。得罪得罪了。
原語如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為什么世人不能享受人生的美好時節?忙碌和壓力是表象。因為我們心中有事,而且太多的是不重要的“閑”事,掛在心頭。我們擔心社會地位不夠顯赫,事業不夠發達,待遇不夠優厚,夫妻生活不夠融洽,兒孫不夠孝順成才,朋友待我不夠敬重,所求不能滿足心愿,身體多病衰弱,人我是非煩心……
肚里填滿名聞利養,心中充塞財勢情欲,再也挪不出一絲閑情去呼吸江上的清風,欣賞山間的明月,因此,春天的百花開得再絢麗,與我兩情不相干;冬日的皚皚白雪如何宜人,和我有何關聯?于是,在追逐中,我們忘卻了人生路上的欣賞,忘卻了人生一切出自“借君閑看幾十年”,忘卻了體會的價值。歲月過后,“死”的果早就放在那里了,我們爭相奔去,殊途同歸,追逐者何?
借古靈禪師的話——“百千法門只在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打包最近心得,管窺禪境,多在于觀我心而知世界。從我們時常審視自己內心而知周圍,明事理。聯想荀子所言“知己者不怨人,知命著不怨天”,對于立人處世,也頗有一些感受。回到千年的禪儒之間,其實可以給我們現代人帶來照耀心靈的光芒。
我們若能以臨濟無事人的平常心,去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橫逆困頓、人我關系上的矛盾糾纏,做到積極謀事而不計較得失,做到“事忙心閑”,在“心閑”與“積極”之間尋找到一個度,其實也相似于尋找到了“菩薩道”的一種意境了。人生雖匆忙,也能享受一些“談笑間”的雅趣了。
窗外此刻雨聲嘀嗒,觀書聽雨,呵呵,你是否也與我相同?
佛教詩詞賞析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唐。無盡藏
來是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是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
——唐。鳥巢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宋。蘇東坡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畝松花食有余。
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屋入深居。
——唐。大梅法常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原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宋。蘇東坡
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
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唐。龍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宋。無門慧開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歸洞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宋。此庵守靜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云遮天。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明。憨山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