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正統女皇帝,雖然即位時已經67歲了,然而她還是在位15年,82歲時才壽終正寢,在古代這可是高壽啊。她的事跡也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
? ? ? ? 電視劇翻來覆去的拍了好幾回,翻了好幾版,也道不盡這位女帝一生的傳奇。
? ? ? ? 武則天名武曌(她自己創造了一個字取的,意為日月之上,目空一切),又名武媚(后來成為才人后太宗所賜),武士彟與第二任妻子楊氏所出第二女,武士彟想要兒子,因而武曌出生后幾年本是把她當男孩子養。那什么時候才把她當女孩子養呢?
? ? ? ? 《舊唐書》與《大唐新語》中都有記載,說武則天父親武士彟請相士袁天罡為自己和家人算命,一家人都算了運數,也還算不錯,輪到武則天的時候,那時候才三歲,著男裝,袁天罡一看就大驚:“這個郎君神采爽澈,將來實不可測,龍睛鳳頂,貴之極也!若生之為女,當為天下主。”此話一出,猶如石破天驚頓時把武士彟嚇懵了,自己的孩子是男是女自然清楚,照這么說,這女兒以后能當皇帝?又想著當皇帝怕不可能,皇后怕是有可能。自此決定好好培養這個女兒。時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所以早年的時候,有父親在,武則天的童年生活還是不錯的。當然,這只是個故事,雖說看起來有史書的相互印證,可真假性還是難說。
? ? ? ? ? 似乎是為了增添神圣性,也為了讓這女帝顯得更為理所應當順應天命,又傳說太宗在一本《密記》里看到“唐三代而亡,女主武氏。”太宗還差點因此殺盡宮中姓武之人。
? ? ? ? 然而不管傳言如何,是真是假,武則天確實稱帝了然而她的前半生也是跌宕起伏。
? ? ? ? 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到洛陽宮,聽聞年僅14歲的武曌生的貌美,便召進了宮,封了五品才人,還特意賜名“武媚”,然武媚被召進宮后,卻沒有得到太宗特殊的寵愛,以至于在才人的位子上一下呆了12年。
? ? ? ? 后來太宗病重,武才人時常侍疾,太子李治瞧見了這個美人,便經常借著給父皇請安的名義來看武才人,一來二往,兩人就建立起感情了。
? ? ? ?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病逝,無子嗣所出的后妃都要遷去感業寺出家為尼,武媚不甘心一輩子就這樣常伴青燈古佛,就趁著機會與李治發生了關系,并求李治別忘了她。
? ? ? ? 后李治繼位,立王皇后,第二年太宗周年祭奠的時候,他入感業寺敬香,重新與武媚相遇,兩人就這樣斷斷續續保持著聯系。
? ? ? ? 也算是機緣巧合,此時蕭淑妃獨得皇上恩寵,王皇后心中不快,然又無子,不得倚靠,便想著有人能分了蕭淑妃的寵便好了,結果看到李治對感業寺的武媚情有獨鐘,便主動請求將武媚納入宮中。
? ? ? ?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孝服期滿,武媚重新被接入宮中,此時的武媚已然懷有身孕,入宮后不久生下長子李弘。次年五月,武媚被封二品昭儀,輕松打敗蕭淑妃獨得李治寵愛,這個時候王皇后就后悔莫及了,生氣之下想著聯合舊敵蕭淑妃一起對付武昭儀,然而能當皇帝的女人能是吃素的嗎?
? ? ? ? 永徽五年(654年),武則天產下長女安定思公主,剛滿月,王皇后過來看看,見小孩子可愛逗弄了一會兒,等王皇后走后,武則天悄悄的親手掐死了幼女,再掩飾好,等到李治來看的時候,還裝作高興的樣子,陪同一起,一打開,公主死了,武則天裝作才發現的樣子痛哭不已,這樣任誰也懷疑不到親娘身上,只當是外人,一問,皇后來過,于是王皇后就這樣被陷害了,之后又被查出王皇后聯合母家行巫蠱之術,就此被軟禁。
? ? ? ? “廢王立武”的心思一旦起了,自然不可能輕易滅,雖然朝廷中有長孫無忌為首的大臣們堅決反對,可耐不住有政敵作祟啊,中書舍人李義府首起支持“廢王立武”得到了李治和武則天的重賞,于是漸漸的有更多朝臣也轉了風向選擇了支持,就這樣,王皇后與蕭淑妃被廢,連帶著家人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
? ? ? ? 也不知道是李治自愿還是武則天枕邊風吹得厲害,這邊王皇后才被廢七天,僅僅七天,李治便迫不及待的下詔立武則天為皇后,一時間激起了長孫無忌一群人的強烈反對,為此,宰相褚遂良一行四人被貶出京師,朝中幾乎只剩下長孫無忌一人還在繼續對抗著武則天,或許他是看出了武則天的不安分,才選擇了堅持吧。
? ? ? ? 武則天成為皇后以后,并沒有放松警惕,因為知道朝中還有個硬茬長孫無忌,同時也見到王皇后被廢是多么輕易,也意識到手中無權是多么危險。
? ? ? ? 想明白了便開始制定計劃,首先穩固自己地位,雖然是皇后了,還得多點保障,第一件事便是改立太子,俗話說:母以子為貴。
? ? ? ? 說起來武則天還真是個弄權高手,借由太子勢力為褚遂良求情,抓住把柄,將一行人一貶再貶,太子沒了親娘,身邊又沒了傍身的元老大臣,很快,李忠就被武則天從太子位上拉了下來,改立武后長子李弘為太子。
? ? ? ? 接下來便是對抗朝中的長孫無忌了。她先是花費數年一點一點的剪除長孫黨羽,再精心設計了一個局把長孫無忌牽扯進去。先是結黨營私,再到畏罪自殺,再到謀反,李治雖不信這位舅舅能做出謀反的事,可一件事耐不住周邊人反復議論,最終還是昏了頭,將長孫無忌削去官爵,流放黔州。
? ? ? ? 長孫無忌走后,李治風疾發作,不能處理朝政,便由武則天代為處理,朝中政權漸漸被武后心腹把持,武后于朝中形成了絕對優勢。
? ? ? ? 然不是每個皇帝都是隋文帝,愿意全心全意的相信皇后,給皇后絕對權利。立后的時候這個女人屈身忍辱,奉順上意,而現在“專作威福,上欲有所為,動為后所制”,李治再笨,看到朝中沒幾個自己信任的人了,也會不高興。
? ? ? ? 于是麟德元年(664年),宰相上官儀上書皇后無德,請求廢后,李治自己也覺得皇后專橫了,便讓上官儀起草文書。
? ? ? ? 而這邊武則天很快便聽說了,忙趕過來特委屈的哭訴,什么跟了這么多年,一心為陛下著想,這還沒怎么就要棄了她,好心沒好報,換得這個下場。
? ? ? ? 李治也是個墻頭草,轉眼就把上官儀賣了“是上官儀要廢后的,不關我事。”得,上官儀就這樣被武后記恨了,沒多久就讓人誣陷上官儀謀反下了獄,家人充公為奴為婢。
? ? ? ? 自此朝中再無反對之聲,武則天與李治并列臨朝,垂簾聽政,到最后,李治幾乎成了擺設,朝廷大權皆在武后之手。
? ? ? ? ? 時國家興盛,武后積極勸李治封禪泰山,本該由皇帝初獻,公卿亞獻,從來不曾有女人參加的,而武后一改舊制,自己帶著命婦與李治一同參加封禪大典,后又接受文武百官和外臣使節的朝拜。她屢次向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發起挑戰,竟然還勝了。
? ? ? ? 上元元年(674年),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時過50歲,然健康狀態極佳,經過實際參政后,風度更加攝人了,再加上李治病癥越來越重,武則天儼然已是真天子。
? ? ? ? 上元二年(675年)她以修撰之名召集一批文人墨客,稱北門學士,名為修書,實則依仗皇后權勢參政,分割宰相職權,從而控制朝政為自己所用。而李治因為身體原因,欲禪位于太子李弘,然李弘與武后雖為母子,關系卻不甚融洽,因為太有主張所以經常違背武后的意愿行事,久而久之的“不識好歹”,哪怕對方是親兒子,她也便狠下殺手了。同年,太子李弘病逝,改立二子李賢為太子。
? ? ? ? ? 李賢資質還是不錯的,前太子李弘沒了,為了江山,便又全力培養李賢,命他監國理政。武后嘗到了權利的甜頭,怎么可能甘心讓出,哪怕是讓給自己兒子,于是她便開始敲打自己的兒子“你要聽話啊!”然而李賢也不是個一昧順從的,母子矛盾漸漸深化,甚至在祭奠長兄的時候寫詩對自己母親進行控訴。終于,一天夜里,武后信臣明崇儼在出宮回家路上遇刺身亡,幾經審查也沒找到真兇,便懷疑是太子不滿所為,后讓人高發太子無德,私生活糜亂,搜查東宮的時候,在馬廄搜出了上百套武器,最后太子李賢以謀逆之罪被處死。
? ? ? ? 永淳二年(683年),李賢被廢第二天,英王李顯被立為太子,同年十二月,高宗李治病逝,臨終囑李顯即位,裴炎輔政,國家大事聽天后裁決。
? ? ? 然而沒多久,才繼位不過兩個月的唐中宗李顯就因為說錯話被廢為廬陵王,改立第四子李旦繼位,是為唐睿宗。然李旦不得參與政事,一切軍政大事皆由太后武則天裁決。
? ? ? ? 改年號,改都城名,改官署與官職名稱,尊武氏祖先。這一系列改動,最終引發了動亂。一批政治失意分子集中起來以“匡復廬陵王”的旗號反武,還請來了駱賓王為他們寫伐武檄文。這個時候看來,文章寫得好還是有用處的,至少人武則天看到這罵自己的文章還能看得很開心。一場叛亂最終還是被壓了下來,叛亂期間要求武后還政的裴炎在叛亂之后下獄被斬。
? ? ? 此后武則天一步步試探,自稱“圣母神皇”,到鳳壓龍的萬象神宮,再到第一次穿代表天子的袞冕禮服祭拜,然而行天子事,卻畢竟還不是天子,為了達到名正言順,就需要清除朝堂中不一樣的聲音。
? ? ? 于是于朝堂門前設檢舉箱,收天下告密文書,根據內容真實性以及大小賞賜,不實者也要追究。一時間大小官吏人心惶惶。
? ? ? 而武后通過告密物色并任用了一批酷吏,李唐宗室子孫以及元老大臣都多有損傷,直至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之時,李唐后代幾乎死傷殆盡。
? ? ? ? 終于沒人可以反抗她稱帝了,她的女皇夢通過血腥的酷吏政治得以實現,自號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復立李旦為皇太子。
? ? ? 武則天的政治才能還是很不錯的,她主政期間,政治上廣開言路,注意納諫,提倡學而優則仕,允許官員百姓自薦,進一步發展鄉試,初設武舉,讓更多的人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整頓吏治,賞罰分明,拔擢賢才。經濟上輕徭薄賦,重視發展農業,推廣先進的生產經驗與技術。在她統治期間,社會可謂是相當安定。
? ? ? ? 公元705年正月,朝中官員又發動了一場政變,武后晚年最寵信的張氏兄弟被殺,她自己也被請下御座,李顯重登帝位,復國號唐。二十五日,武則天被迫離開皇宮,遷往洛陽上陽宮,尊為“則天大圣皇帝”。
? ? ? ? 神龍元年十一月初二,82歲的武則天于上陽宮凄涼死去,臨終囑: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歸葬乾陵,留一無字碑,功過就讓后世人來評說罷!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