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失戀,只是件小事罷了。
? ? 很多時候,你不是走不出來,你是不想走出來。
? ? 我們首先來談談,失戀為什么會帶來痛苦。
? ? 其實無外乎三種情況:
? ? ? 第一,人們往往對中斷了的、未完成的事情或者未達到的目標耿耿于懷,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契可尼效應。而失戀恰恰是曾經的山盟海誓轉眼成空,內心的巨大落差帶來無盡痛苦。
? ? 第二,我們往往認為自己失去的或者被奪走的物品更有魅力,這種反應在心理學上也成為“羅密歐朱麗葉效應”。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內心的遺憾和不甘也是痛苦的來源。
? ? 第三,糾纏于沉沒成本,人們常常舍不得自己“已經做出的投資”,從而不愿意中斷一些只會帶來損失的事情,我們會認為自己為對方已經付出了很多,這些沒有得到回報的沉沒成本讓人極其不甘心,因而產生痛苦。
? ? 失戀確實會給我們帶來痛苦、悲傷、難受等負面情緒,正如戀愛曾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幸福。痛苦是應當的,我們既不該去放大它,也不該刻意去壓抑它,人越壓抑自己的感情反而陷的越深。對待失戀引發的這些負面情緒,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正視它,接受它,然后化解它。
第一步,正視結果,擁抱負面情緒
? ? 既然失戀已成事實,不論分手的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誰對誰錯,哪怕是命運的錯愕、現實的阻撓,統統都已經不重要了,對于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要有正視它的勇氣。這是防止我們陷入痛苦深淵的第一步,因為此時你的懊悔、憤怒、委屈,你的不甘心、不愿意、不接受,你的心存幻想、歇斯底里、痛不欲生,都是無用的,這些負面情緒不僅不能改變結果,反而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后果:讓你深陷失戀痛苦的沼澤,不可自拔。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負面情緒對于人的作用很多時候是積極的,它就像感冒一樣,在你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警告你:“你需要治療了”。其實,人的情緒就是這樣一種本能性的、快速反應系統。負面情緒不是你的敵人,它是朋友和盟軍,它的存在是警醒你,期待你做出一些反應,以消除危險。因此,要學會擁抱情緒,理解和接納失戀帶來的負面情緒。
第二步,接受現實,積極心理暗示
? ? ? 從兩個人到一個人,失戀后的日子必定需要一段適應期。可能任何一處風景,一份食物,一首歌都能勾起曾經的回憶,讓你內心莫名一緊,眼角便泛起淚花。但是觸景傷情過后,生活仍需前進,無論過去的回憶有多么美好,終究已是過去。接受失戀的現實,接受單身的生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拒絕任何新的開始。心理學上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示,期望導致結果,他人對我們的期待以及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期待,能讓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充滿了自信與希望。因此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或者向自己的家人朋友求助,借助他們許給自己一些高的期望,你期望什么,你就會得到什么!同時,慢慢的開始留意并記錄身邊美好事物,并養成習慣?!吧习嗦飞辖值纼蓚鹊幕ㄩ_了”、“下雨天路上一位父親脫下衣服為孩子擋雨”、“咖啡店的服務員送了你一份小甜點”等等,任何一個讓你感受到美好的事物都記錄下來,并逐漸養成習慣。心里的世界,往往是眼中的世界,世界上有這么多美好的事物,何必在失戀的世界里不愿釋懷呢?
第三步,化解心結,學會逆勢成長
? ? 任何一個人,一段感情經歷,其存在都是有意義的。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但一次次的經歷都在教會我們更好的去理解愛,學會愛,失戀是一次高級的課程,它以一種近乎殘酷的方式告訴你,之前錯在哪里,以后如何做好。其實,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你會發現,多樣的經歷更能豐富自身的人格,若沒有痛,快樂也便不是快樂。我們在失敗中學會成長,痛并快樂著。如果分手不可避免,那么想一想,它能幫助你以后更加冷靜的對待感情,不好嗎?它讓你成為更加優秀的個體,不好嗎?
? ? 沒經歷過失戀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但它真的只是件小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