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有人問我,簡單分享給你。
據統計,「自由」有200多種定義,是如一個變色龍般的詞語,舉幾個例子感受下。
孟德斯鳩說:自由是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任意行事的權利;穆勒說: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蕭伯納說:自由意味著職責,那就是為何多數人畏懼它的緣故......
01
你曾把自由擺在過什么樣的位置?
帕特里克·亨利說:不自由,毋寧死;西塞羅說:誰因為害怕貧窮而放棄比財富更加富貴的自由,誰就只好永遠做奴隸;而更廣為人知的是詩人裴多菲寫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生活、工作中,我們很容易感知到不自由,卻很少有人靜下心來思考: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自由?什么是可以努力達成的自由?
面對眾說紛紜的概念,似乎也深有體會,但真到了去做的時候,就像掉入一個怪圈,難掙束縛。
02
你的自由,被物質和金錢捆綁了嗎?
幾年前,我幫一個朋友去搬家,那天成為我以后保持「定期扔東西」良好習慣的最好反面教材。
開間式的單身公寓,三天打包收拾,一輛大型搬家公司的車全滿,因為好多東西都怕磕碰,所以我的車上也密密麻麻全是零碎,包括副駕駛他的腿上和腳下。
也許你認為他是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人,東西才會那么多?錯了。月薪7k,標準的月光族,外加時常信用卡刷爆,使用分期付款。
擁有一個東西,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失去了兩個自由:一個是被物質捆綁的自由,一個是面臨被金錢支配的自由。
這個東西讓你付出的代價是時間、精力、金錢,如果它對于你沒有提供對等的價值和利益,那么就是一種浪費。減法中所說的「斷舍離」,也是幫助我們找到自由的必經過程。
03
你離財務自由有多遠?
宋朝時,許多剛進朝廷的臣子,都會選擇先去拜訪大臣司馬光。然而,司馬光見到他們,常常會聊起一個令人尷尬的話題:「你家里有沒有錢?你的開支夠不夠?你有沒有欠款?」
被問的人起初都覺得奇怪,事后才了解其中緣由。司馬光提問的寓意在于:看看你這個人是否擁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本領。
有了錢,為了原則,我可以不做官,就算隨時可能丟掉烏紗帽也不要緊,因為我還是會照常生活,**用金錢來保護我的自由和人格獨立。 **
在這個意義上,正如康德所認為的那樣:自由不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我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04
你為自由做了哪些準備?
很多人都羨慕自由職業者,覺得愛睡到幾點就幾點,想工作就工作,隨時隨地都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會很酷。這的確是一種自由,只是你真的了解過,這些自由職業者為了這種自由做了哪些準備嗎?
當我還是記者時,采訪過一位公益茶室的主人。茶室位于鬧市,打開門,即是原木的地板、寬闊的房間,長長的窗臺擺滿了花草,和茶香結合在一起很是和諧。
這不為銷售,只是聚集了一批茶道愛好者,偶爾收一些學徒賺點學費。書、琴、香、茶,目之所及,就是茶室主人的全部生活。為此我很是羨慕,決定好好暢談一番。
他曾是一位企業高管,事業蒸蒸日上,身體卻日漸變差,后來便干脆辭職了。
辭職開茶室之前,他評估了自己的經濟基礎,盤算了運營的大概成本,以及考慮了經營困難時的相關解決方案;其次,他積極著手學習茶道,辨別不同的茶葉,把自己培養成合格的茶道師。等他認為時機成熟了,才放心地辦起茶室,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名自由職業者,一是要比上班族有更強的自律能力,自律成就自由; 二是要有全面性的自我認識,當一個人就是一個公司,綜合能力甚為重要;三是要習慣大波動的收入和工作時間,且保持平和的心態。
就像紀德說的那樣:知道怎樣得到自由還算不上什么,艱巨的是怎樣使用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