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就聽說過這部長篇小說,也一直想找機會去讀讀看,所幸這個假期我看完了。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蘇童的作品,他的文字可能天生就稟賦一種巨大的黑暗與冰冷的孤獨感,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寫作是一種自然的揮發感。不錯,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這部小說的,看完有一種無法脫離小說世界的落寞與心慌。
這部小說以主人公五龍展開,他來自一個貧困的楓楊樹村莊,因為家鄉發洪水所以為了躲避災荒來到一所繁華城市的街道——香椿樹街,因為喜歡米的味道,在城里大鴻記米店門口呆了幾天幾夜后,做了那里的伙計。在來到這個城市的初期,他是討厭這里的,但是為了生存,他不得不留下來,那時候的五龍還是善良的:看到可憐的人會同情,為了得到一塊“豬頭肉”會叫別人“爹”,但是經不過時間的打磨和歲月的折騰,他開始痛恨身邊的人,慢慢的仇恨占據了他的整個心。
后期的五龍和米店馮老板的大女兒織云發生不正當的男女關系,織云是“瓦匠街上最引人注目的姑娘”,她愛虛榮,幾乎作品里的所有人物都把她當做一個放蕩的女子,包括她的親妹妹綺云,最后她把希望寄予瓦匠街上的黑幫老大六爺,放掉尊嚴嫁給了他。織云走了后,馮老板也相繼死去,臨死前,馮老板把二女兒綺云嫁給了五龍,這樣的做法其實加速了米店的毀滅。綺云是作品中最有可能變成正義者的人,她看不起街上的所有人,看不起自己的丈夫五龍,厭惡自己的姐姐織云,甚至瞧不起父親馮老板,她的一生充滿抱怨、淚水。嫁給五龍后的綺云也沒有過上好日子,為他生下了三個孩子:大兒子米生、二兒子柴生、三女兒小碗(早年被哥哥柴生悶死在米堆),三個孩子毫無出息加重了綺云心底的埋怨與憤怒,憑著“上梁不正下梁歪、有其父必有其子”的扭曲心理在抱怨中度過了凄慘的一生。
在毀滅別人和自己后,五龍似乎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金錢、權利、女人還有很多的米。五龍也開始在外面拈花惹草,最后染上“花柳病”,身體日漸衰落,在老年歸鄉途中的車上,躺在米堆里,神思飛躍自己的一生,告別世界。而她的兒子,在他死后,撬下了他一生結束時滿以為傲的僅僅擁有的滿口的金牙。
小說里沒有一個正面人物,每個人不是充滿怨恨就是充滿嫉妒,或者變態,所有人都籠罩在這樣的一片死寂中求生存。細細想想,其實作品里的每個人物都沒有錯,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無盡的空虛、寂寞,盡管后來攢夠了錢,但是到頭來自己依舊是什么都沒有,僅僅依靠那些虛無的東西來滿足自己需有的夢想。就像臨死前,五龍冷靜的找出了他不可饒恕的錯誤一樣。“他的心靈始終仇視著城市和城市生活,但他的肉體卻在向它們靠攏、接近,千百種誘惑難以抵擋,他并非被女人貽害,他知道自己是被一種生活一種夢想害了”。
而文中僅有的體現出來的真善美的地方就是五龍心心念念的楓楊樹故鄉,這是唯一一處充滿人性的地方,但即便是這樣的地方,五龍在臨死前還是沒有回到故鄉,這也就意味著,滿是罪孽的五龍最后還是不得善終。
這部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失敗者,小說的生活處處充滿了黑暗,小說的夢想也是可恥的。然而哪里的生活是屬于小說人物的,并不屬于我們。五龍有五龍的生活,而我們有我們的夢想。
黑暗是暫時的,光明是永恒的。
腐爛是他們的,一塵不染是我們。
毀滅是過去,生存是現在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