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頂遙望千山萬壑綠起浪,
會心致靜虛懷實誠意作樂。
--作者寫于2013年
南岳衡山去過很多次,登頂祝融峰也不下五六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獲。每次學習了解南岳的寺廟文化、楹聯文化、歷史文化都會有不同的心得體會。
南岳衡山,五岳之一,居南方而稱為南岳,又稱為壽岳。衡山的由來,據《甘石星經》記載,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變應璣衡”,“銓德鈞物”,猶如衡器,可稱天地,故名衡山。南岳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蓋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祝融峰區域為核心景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南岳寺廟文化豐富。南岳是我國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佛道教并存,這在中國名山中是絕無僅有的。佛祖釋迦牟尼兩顆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臺寺金剛舍利塔中。區域內有寺、廟、庵、觀200多處。著名的有福嚴寺、南臺寺、藏經殿、方廣寺。福嚴寺規模很大,稱為“南山第一古剎”,寺右有一株1400余年的銀杏樹,樹干粗壯,枝葉茂盛;南臺寺建于六朝,到現在已有1400多年;藏經殿因明太祖賜大藏經一部存放于此,故名藏經殿。附近有搖錢樹、同根生、連理枝等奇樹以及允春亭、梳妝臺、釣魚臺等古跡;方廣寺處于南岳峰嶺間,古樹蒼蒼,流水潺潺,幽雅深邃。傳說上古時期,唐堯、虞舜在衡山巡疆狩獵祭祀社稷,也是夏禹殺馬祭天地之地。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處位于衡山。
登山,從離大廟后門幾公里處的正門進入,沿著梵音谷一路上行。梵音谷一路峽谷平湖、泉流瀑飛、水擊鳥鳴、空氣清新,湖光山色美不勝收。這條全長5公里的步行道,是南岳獨秀天下的精華之一,很多游客往往坐車或走公路,就會與之失之交臂,實在可惜。行走在南岳山中,慢慢體會衡山之幽、之秀、之美,山中云霧升騰,更顯衡山之秀麗。
祝融峰是衡山的最高峰,海拔1300多米,因紀念祝融而得名。在古語中“祝”是持久永遠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是永遠光明。傳說,祝融被黃帝委任鎮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萬民,死后葬于衡山,尊稱南岳圣帝。
我見過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南岳。祝融峰為“春觀群峰、秋看日出、夏賞云海、冬品雪景”的好地方。祝融峰之高為南岳眾山之首。由于常年煙云的烘托和群峰的拱衛,加之它聳立于群山之中,舍我其誰的氣勢,更顯得它高插云天。唐代韓愈在《游祝融峰》詩中贊嘆道“萬丈祝融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里”。
絕頂遙望千山萬壑綠起浪。站在祝融峰之巔,風光旖旎,遙看遠山,層層疊疊,真有“會當凌絕頂,一攬眾山小”的味道。一座座遠山,眼前那一道道山巒由近及遠,墨綠墨綠,如大海中的綠色波浪,氣勢磅礴,洶涌澎湃,翻騰滾動,消失在遠方。山風一來,近山上的綠浪如輕波蕩漾的漣漪,此起彼伏,妙趣橫生。北宋黃庭堅寫道:“萬丈祝融插紫霄,路當窮處架仙橋。上觀碧落星辰近,下視紅塵世界遙。”
會心致靜虛懷實誠意作樂。祝融峰頂祝融殿,沐浴寺廟文化的魅力,追憶祝融的傳說,感知祝融化育萬民的力量,心靈更加通透無瑕,也會感到自己的渺小。快樂的人生最應該悅納自己,與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