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在專欄學習“我最大的收獲與成長是什么 ?”的思考記錄。
對于自控力相對比較強、經常會有危機感、對未來的生活有要求的我來說,收回注意力、放棄安全感,這都是相對容易的,而我的成長并沒有預期的那么快,是因為并沒有學會學習,有很多概念不清楚、不正確,很多重要的概念之間沒有建立正確的、清楚的、必要的聯系。有反思沒有記錄,造成思考不夠深入,即深入思考能力不夠,沒有記錄就容易造成事后聰明的假象。
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腦子里若是沒有一個概念,就傾向于不去想那個事情,錯過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才可怕。
而通過專欄的學習,通過寫留言用輸出倒逼輸入,這才發現其實很多看似懂了的道理,當去寫的時候,寫不出來,寫著寫著就會卡殼,其實說明自己并沒有真正完全理解,然后就反復去讀,去記錄當時的想法,去分析作者的寫作思路與邏輯。寫并不難,可寫好很難,經常會發現在描述自己感受的時候,語言太過冗雜,自己寫的都不想看,然后就停筆,思考如何能簡練寫出,寫的這些東西對別人有什么用,是否能引起別人的思考。當我轉換了思路,再去看文章的時候,就會去關注作者是如何用簡單的事情把復雜的道理講明白,其實老師用的大量的類比,讓我們更容易去理解新的概念,而能夠做到用好類比,就要用心去發現、長期且系統地積累好的例子,而且要有意識的每一次在習得新的概念時,再進一步的思考,這個新概念和哪些重要概念有聯系,應該怎么建立正確、清楚、必要的聯系。
因此第一次開始學著 在印象筆記建立自己的知識樹,試著去勾畫出樹干、樹葉的樣子,試著去給大樹尋找養料。樹干是成長,樹枝是觀念升級、經濟學、心理學、哲學、工作反思記錄、思考/疑問、方法論七大分枝,樹葉是注意力、安全感、活在未來、公正背后追求的是效率、理想、市場機制、元認知等只是概念。養料是用聰明智慧將樹葉與樹枝與樹干建立正確、清楚、必要的聯系,也可以說將樹干、樹葉、樹枝如何通過正確地串聯、并聯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之前我的生活與工作是串聯的關系,成長倒是有并聯在生活與工作之中,但是并沒有概念,只是知道了這個概念后,覺得曾經貌似有那么一點點并聯的感覺,但在更新了并聯的概念后,知道了一種狀態:極少數人工作和生活是并聯的,而他們的人生效率極其高。這刻在了我的腦海里,首先好奇如此高人生效率會是怎樣的體驗,其次,這也許是對并聯的最復雜應用,對大腦的一次重要升級。
在專欄學習的過程中,比較喜歡把一些觸動我,對我比較有影響的概念寫下來反復琢磨,反復使用,而說到記錄自己的成長,我特別想用“一念一世界”來總結我的變化。
很早之前只是聽說過一念一世界,而最近自己的感受,卻讓我深深體會了一把所謂的“一念一世界”,而這些變化讓我不得不去重新了解一念一世界的原理。
心想事成、自證預言其實都是一個道理,百度百科上的定義:
自證預言(self_fulfilling prophecy):意指人會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其實我們上學的時候經常聽到家長因為孩子沒考好,就對孩子下了結論,你不是塊讀書的料,結果大多時候,這么認為的家長,往往都得到了證實:她的孩子果真不是讀書的料。而我也親身見證了很多這樣的案例。家長對于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自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當他自認為不是讀書的材料,那即使有時間也不會用來學習,因為他認為學了也不會,結果考試一塌糊涂,然后就對自己說:“果然我不是一個讀書的材料!”
在心理學上,自證預言是存在的,人并非被動地受環境影響,而是主動地根據個人期望,做出相應的反應,而使期望得以實現。
就像面對當時同樣的環境,我和我弟弟的選擇和反應截然不同,我選擇不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要走出去,要去創造我想要的生活,所以做出的反應是積極向上的,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考上大學,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工作,一直在向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步一步向前走;而他的選擇與我相反,他選擇了“我成為什么樣子,是我的家庭環境造成的,從而做出的反應是消極的,得過且過,家里怎么安排他就怎么來,結果往往都是并沒有按照家里的要求能把一件事情持續地做下來,因此到現在依然是個巨嬰,無法養活自己 ?”。
自證預言也可作為運氣的成因之一。當我們渴望某一件好事情發生時,會傾向于尋找符合那個期望的正面信息,而那些正面信息又誘發我們尋找更多的正面信息,使我們變得越來越樂觀和充滿自信,行為上也變得更積極,大大地提升了成功的機會。相反地,如果我們越擔心壞事情的發生,便越會留意不利的信息,不利信息越多,心情越加焦慮不安,行動消極、被動或過度保護自己,最后更容易誘發了壞事情的發生。
你的觀念就是塑造你世界的最重要因素。
很多人都說壓力很大,并且認為這種壓力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害。
但實際情況是,根據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的調查研究,只有當你認為壓力對健康有害時,它才會真正損害你的健康。
有害的不是壓力本身,而是壓力與觀念(認為壓力有害健康甚至致命)的組合。
在工作中我有親身體會,工作近5年,除了剛開始的一年覺得壓力大,之后在沒有這種感覺,只是對于壓力有了重新的認識,因為通過一年的工作我發現只要我把工作做到位了,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周到,好的結果是自然而然的,所以就不再有壓力這么一說,而我的工作性質是有KPI考核的,而且是周考核,當我這么去跟同事講的時候,同事說我好天真,但其實真的如此,我從沒因為工作未達成而受到過批評,往往是我用心的對待工作,結果都是出乎意料的好,而且經歷過兩次換工作,都是在剛過試用期就被老板主動加薪。所以我們往往覺得有壓力,其實是深受一種害怕完不成的觀念的影響。
客觀的世界你是無法改變的。因為不論你如何努力,其實這個世界還是會按照既定的規律去運轉。
自己的世界是可以改變的。因為當你改變對待它的態度時,你的世界其實瞬間就不一樣了。
之前看新來的領導哪哪都不順眼,工作無章法、思維凌亂、不知道瞎指揮、更年期,當我改變自己的想法,試著去看她的優點時,求同存異時,我看到的是她有豐富的人脈資源、有大公司很好的工作習慣(無紙化辦公)、有方法能搞定老板、心直口快無壞心思等,合作也變得越來越順利,明顯能夠感覺到她會經常說我們的共同點,也會記得我說過的某一句觸動她的話,有一天我說了一句:“求同存異”,之后被她提到很多次,的確我是這么想的,也的確按照我想的方向發展了,我們之間的相處就是“求同存異”的過程。
之前看到老媽好多不好的習慣,比如東西凌亂不知道收拾、說話聲音特別大,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明知故犯、總是愛買沒用的東西等,當我改變看待她的想法時,我看到的是她的廚藝精湛、沒心沒肺不記仇、樂觀、能夠去接受新鮮事物等,所以我學會了先把正確的概念一次次的給她普及,并把我的要求告訴她,發現她也開始慢慢接受,當有一天我帶她出游,竟然做到了一天沒發脾氣,我跟她相處的很愉快,她的不合理要求似乎也變少了,那一天非常開心,似乎一下子找到了與她愉快相處的方法。
之前覺得所有的事情都不順利,看到的世界都是黑暗的,當我換一種想法,一切的不順都是一種磨練,而且已經過去了,過去的事情我無法改變,但我要讓未來的事情變得美好,開始多看自己的不足,不斷升級自己的認知,多看別人的有點,反思我如何也能習得別人的優點時,我看到了更美好的世界,一切都變得順利起來,每天由內而生的喜悅掛在臉上,好運氣接二連三,各種中獎就是好運氣的證明(開工抽了最大的紅包、中了一款手表)。
所謂的成長與進步就是不斷習得新的概念與關聯,不斷更新已有的概念與關聯。之前更新了活在未來,其實某種意義上,自證預言就是一種活在未來的方式:
你希望活在什么樣的世界,那就先按照那個世界應有的規則去行動。自然而然你就會慢慢向那個世界靠攏,最終真的活在那個世界里。
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并不是冷冰冰的客觀存在而已,這個世界是有生命的,他甚至是有靈魂的……你如何對待它,他就如何對待你。并且,它竟然可以做到這樣一個奇跡:它總是能夠向你證明你是對的,即便是在你事實上錯的離譜的情況下……
所以,若是你能善待你的世界,你的世界也會給你做夠的善待;若是你能寬容你的世界,你的世界也能夠給你足夠的寬容;若你是個非常認真生活的人,你的世界也會非常認真地對待你。
認真生活,總是能夠發現生活的美好,發現北京的藍天原來那么美麗,小區的生活景象如此幸福而在我腦海里刻畫了對于美好家庭生活的畫面,身邊的同事竟也如此可愛,竟然遇到了一個跟我有類似經歷的人,原來我們如此相近,而遇到了如此珍惜,對于身邊的人、事、物,都變得更包容了,突然發現這個世界也給予了我足夠的包容。
一念一世界,之前的生活的確有很多事情不順利,有很多出乎我意料,我也無力改變的事情,但是我依然相信生活是美好的,而且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了美好,并在用善念吸引著我應該要去改變的人的路上,我已經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給予我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