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繪本,深思考。
今天講的繪本名字叫《寶藏》,美國作家尤里·舒利瓦茨,彭懿 楊玲玲譯。
從前有個人叫艾薩克,他過著非常貧苦的生活,每天餓著肚子睡覺。
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一個聲音告訴他:“去京城吧,皇宮旁邊的橋下有寶藏!”第一次做這個夢他沒在意,第二次第三次他又做了這個夢。他想或許是真的,于是他動身了。
偶爾有人會讓它搭車,大部分路是他自己走的,他走過一片片森林,翻過一座座大山,終于到達了京城。
但是當他到達皇宮旁邊的橋邊時,發現白天和黑夜都有衛兵把守。他不敢去尋找寶藏,但是他還是早上來到橋邊,轉來轉去,直到天黑。
一天衛兵隊長問他為什么總在這里轉來轉去,艾薩克把做的夢告訴了衛隊長,隊長聽完了哈哈大笑。
衛隊長說:“你這個可憐的家伙!如果我相信你做的夢,我現在應該馬上動身去你來的那個小鎮,去一個叫艾薩克的人家里,我會在他家爐子底下發現寶藏。”
艾薩克給衛隊長鞠了一躬,然后開始了漫長的回家之旅,他越過了一座座山,穿過了一片片森林。
偶爾有人會讓他搭車,不過大部分的路都要靠他自己走,他終于回到了他的小鎮。
一回到家他就在爐子底下挖了起來,他在那里發現了寶藏。
為了感恩,他蓋了一座教堂。他在教堂的一角掛了一句格言:有時候,人必須遠行,才能發現近在咫尺的東西。
艾薩克分給衛隊長一顆價值連城的紅寶石,自己從此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再也不受窮了。
很有意思的故事,我很喜歡,但是女兒還理解不了,所以沒有聽完。自己最初是被封面的畫作吸引的,作者尤里·舒利瓦茨應該是位大家。一位老人由夢境出發,離開家鄉去尋找寶藏,走了很多路。最后因為得知別人的夢境而回到原來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身邊的寶藏。最后的點睛之筆指出,有時候人必須遠行,才能發現近在咫尺的東西。故事很耐人尋味,感覺寓意深長。
怎么理解這個故事呢?做夢就是做夢,真得會因為夢境而發現寶藏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做夢哪里有寶藏就真的能發現寶藏的幾率應該趨近于零。那怎么理解故事中的寶藏呢?仔細琢磨老人出去尋找寶藏,他走過了一片片森林,越過了一座座高山,走了很多路。歸來的途中也是。就像一個人離開家鄉去大城市闖蕩,會吃很多苦頭,但是會積累很多經驗,開闊視野和思維,即使他不衣錦還鄉,他多年在外打拼的經歷也足可以讓自己在家鄉過上相對富足的生活。在外面看看別人的生活,或許就可以發現自己家鄉的資源和優勢。所以故事中的寶藏不是老人在爐子下面發現的珍寶,是老人一個人走過的很多路。真的寶藏是追求夢想過程中的所得,是經歷和歷練。?
有時候,人必須遠行,才能發現近在咫尺的東西。看完這個故事,仔細想想自己近在咫尺的東西是什么?自己身邊的寶藏是什么?前兩周帶孩子去圖書館,從廁所出來找不到孩子,自己立馬慌了。還好幾分鐘之后就找到孩子了。可能能讓一個母親驚慌失措,頭腦一片空白的就是孩子的丟失。因為孩子太小,不能自立,所以需要父母精心的呵護,讓他們長大成人。孩子對每一位家長都是最大的珍寶。
按照這個故事的邏輯,孩子本身不是我們的寶藏,不是孩子長大我們能得到什么。孩子長大了終將要離開父母自己去生活。但是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對于我們每位家長算得上是尋寶的過程。因為有孩子,我們身為父母就必須心中有責,心里有戒,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陪伴的過程就是一同成長一同進步,一同尋寶。
故事中老人因為一個夢而出發最終發現寶藏。我們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夢想。有夢就去努力,即使夢想沒有實現,追夢過程的所得或許也足以解決眼前的困境。所以2018年為夢想而出發吧,幸福是奮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