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早上好,今天我想分享一個主題名字叫”寶寶由誰帶?”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姥爺姥姥。
要討論這個話題,首先要提出幾條前提假設。第一條,每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要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生活沒有標準答案。第二條所有已經做出的選擇。在當時的情況下就是最好的選擇。第三所有的人本能的都會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
而我們今天討論這樣的一個話題,是在基于同等的條件下,看看是否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好的選擇。只要活著,人幾乎每一天每一件事,都要為自己做出選擇,再享受選擇所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要為自己的選擇買單,既承擔選擇所帶來的后果。
如果一個寶寶要出生了,做父母的就要面臨一個選擇,新出生的寶寶由誰來帶,自己帶還是交給自己的爸媽。 雖然現實生活中,很難遇到完美的選擇,但是,確實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不同的后果。我相信,我們的聽眾幾乎都會說如果條件允許,那當然寶寶是由自己來帶最好。在這里我也完全支持這樣的觀點。我想也不需要來證明這個觀點有多對。我們確實可以有這樣的結論即:早年的養育環境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會有重要的影響。我們都覺得,一個理想的養育模型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把孩子緊緊地摟在懷里,給到孩子充分的溫暖、陽光和愛。而當孩子越來越大的時候就越來越放手,把孩子推遠。在這一點上我們看羋月傳的時候。我覺得羋月就是一個這樣的典范。在孩子小的時候,無論有多么艱難,都時時放在自己身邊,保護他、鍛煉他。而當孩子大了的時候,成功立業當了皇帝,那么就把所有的權力都交給他,甚至閉門不見。而在現實中我們卻看到許多不一樣的現象,當孩子很小的時候特別需要母愛、需要安全感、需要保護的時候,父母不在身邊,而當孩子大了,需要獨立去闖蕩,去去發展自己的人生的時候,父母卻守在身邊,看著孩子寫作業。也就是說當孩子需要遮風擋雨的時候,我們遠在天邊,而當孩子需要自由空間的時候,我們卻給套上了枷鎖。可想而知,這樣的孩子會有什么樣的未來。
拋開那些生活中的無奈,那些我們做不到的事情,不談。我們只談那些我們能做而沒有去做的。生活中是不是有一些年輕的父母,既不是因為經濟條件的原因,也不是因為時間的限制,僅僅是因為不愿意。不愿意帶自己的孩子而早早的把孩子送給了自己的父母,認為看孩子是自己家長的責任。這部分年輕的父母,是因為心智還不成熟,對自己的父母還抱有托付的心態,不愿意承擔自己作為父母的那份責任。即便是那些因為工作的原因或者其他的原因,而把孩子留在家里的年輕父母。雖然你的選擇值得尊重和同情,那么你也要認真地反思,看看有沒有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可能性。無論。是因為什么理由在孩子的眼里。看不到這一切,看到的只是媽媽不在。在我們咨詢的實踐中看到太多的父母,人到中年以后,孩子長大了以后,看到孩子出現的狀況,后悔莫及。
有些缺失,無論以后我們怎么努力都難以彌補;有些創傷。無論我們怎么努力都難以療愈。所以建議那些愿意承擔責任的父母,還是從系統的角度,從孩子的一生來為自己的現在做選擇。要做一些真的讓自己以后不會感到后悔的事。這里面還是有一個身份定位的問題,如果你把自己的身份,定位在母親上,那么你就會去主動的承擔做母親的責任。如果你自己的內在身份定位還是孩子,當然沒可能愿意去照顧另外一個孩子。所以身份的定位是由成熟度做支撐的。如果你自己的身份定位是母親,那么你也不會再把養育孩子的責任,再交給自己的母親。更不會去責怪他們做的夠不夠,好不好了,因為你知道,那不是他們的責任。他們唯一的責任是養育你,而這個責任他們已經完成了。如果現實中真的需要他們的幫助,那么就向他們表達這份請求。如果他們愿意,那你要對他們表示足夠的感謝,因為這確實已經不是他們分內之事了。做是他們的情分,不做是本分。如果用自己的孩子拴住父母的生活,那不是成熟的表現。即便是父母愿意,如果你足夠的成熟,你也有資格拒絕父母來為你承擔本來該由你來承擔的責任。
今天分享的核心思想就是如果你有了孩子,你就需要承擔做父母的責任。如果你不去承擔這份責任,那你也將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生活是你的生活,無論你做出什么樣的選擇,都需要被尊重,只是你需要明白一點。吃一碗面,你就要付一碗面的錢。做出一個選擇就要承擔自己選擇的后果。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