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拆書稿一周的體會》
前言
學習拆書稿一周以來確實有很大的收獲,最大的收獲就是知道怎么去寫拆書稿,當然寫不寫得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不過拆書稿簡單來說,就是用客觀的角度去提煉一本書的主題以及三個要點,用自己的理解和簡單的文字,讓人在短時間讀懂這本書。
拆書稿最重點是以客觀的角度來寫,因為人們想看的是書,而不是你的讀后感。對了,另外提煉標題的時候,千萬不要直接摘錄書里面的目錄和小標題出來,我們必須站在讀者的角度,或是以自己角度來想,當你提煉了這個要點,寫出來后,要讓人覺得有趣,好奇,有想了解的欲望,讓你眼睛為之一亮。
其實說拆書稿不如說成說書稿,一篇好的拆書稿,最終結果會是到主講人那邊把它錄入出來,變成音頻,變成我們現在的聽書,所以是不是可以嘗試用語音轉文字的方式來寫拆書稿,自己說出來的話變成文字后再進行修改,再讀看看是否通順,一方面可以訓練自己的思維邏輯能力,另外一方面還可以訓練用最簡單的話語,讓人快速聽懂,當然最后還可以提升你的寫作速度,整體流暢度。
想著再多不如把它寫出來,寫得再多不如把它說出來。有時候說出來才是我們內心真正無意識的想法。我覺得,拆書稿不止可以寫出來,還可以說出來,或者說,所有的寫作都可以說出來。可以說科技的便利造就了寫作的速度。
其實我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但是呢,想法太多也不見得是件好事,我說一個我的真實故事,我看一本書,看到一段話,產生一個靈感或者感悟想法,我就趕緊把它寫下來,然后呢,寫著寫著,又冒出一個新的想法,我就繼續寫下來,一個小時過后,回過來,我不是在看書嗎?怎么就進入了怪圈,我是看書呢?還是看書呢?還是看書呢?
如果不記錄想法繼續看下去,看到這句話,冒出個想法,看到下一段又冒出一個想法,結合這個想法又產生了一個想法,亂了,都惦記著那個想法,想的太多惹的禍。結果就是舊的想法,看書看的很慢,而不記錄那個想法,又會惦記那個想法。
寫作也是同樣的道理,寫了一段話,我們會產生一個想法,這個想法可能和寫作有關,也可能和寫作無關,簡單來說就是注意力分散了。比如沒有辦法很專心進行寫作,因為寫得太慢而想得太多,嚴重拖累了寫作的速度,那怎么辦呢?究其根源還是想法太多了,于是想不讓我自己想那么多,那么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就是說出來,說出來之后再根據自己所說的話,去進行思考和修改。
語音轉文字的工具有很多,我自己在用的是訊飛語記這個APP語音識別文字挺準確的,當然還是有些許的落差,需要自己修改,不過整體上來講還可以,最重要的是這個訊飛語APP是免費的,當然也可以進行付費,付費也不貴,付費的話就多一些功能,比如說不限語音轉文字時長,不限翻譯次數,支持轉word和PDF,還有客服等等之類的權益。
寫到這里體悟想法都差不多了,但這僅僅是前言的開始,在準備寫這個體會的時候,我腦袋就產生了一個很酷的想法,我不想單純寫體會,學習后最好的方式就是實踐,我想用拆書的方式運用到這個作業上來,拆書課程的拆書稿,有沒有一種套娃的感覺,是不是覺得很酷。
用拆書稿的方式,寫這個作業,這個念頭瘋狂的充斥著我的腦袋,那么,一個體會,怎么把它變成一個拆書稿呢?我們可以設立一個假設,比如說《學習拆書稿一周的體會》,這是一本書,內容自然就是學習拆書稿和一些感悟故事,接下來又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了,體會感悟是屬于個人,而寫拆書稿是屬于客觀,這不就是很矛盾嗎?怎么解決這個方法呢?于是就有了一大段的前言,這些前言代表一些我的觀點,也可以說把我所有想說的話都說了,一本書的作者親自去寫它自己書的拆書稿,又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接下來,進入到主題,我將以客觀的方式,來介紹這本《學習拆書稿一周的體會》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是《學習拆書稿一周的體會》
在開始之前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你是否覺得寫作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覺得寫作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一般人寫不出什么優美的詞藻。
我們從小學開始,接觸到作文,初中,高中,大學,甚至進入社會,有的同學,同事,能夠寫出很好的文章,自己卻寫不出什么東西。
進入到社會以來看到許許多多的普通人,通過寫作,賺取了大量的財富,那么自己也奢望,渴望成為它們其中一員,但生活遠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
比如說,一起報名寫作課程的那些同學,上次投稿都通過了,自己卻還不知道寫什么。
又比如,自己投的稿石沉大海,覺得自己不是寫作的料,覺得自己不會寫作了。
怎么樣,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有趣的是,這種現象還非常普遍,一直在發生
那么你有沒有想過,這到底是為什呢?
難道天生就該我們寫不好,寫不出點東西嗎?
今天這本書,就將為我們解答這個問題
首先來介紹《學習拆書稿一周的體會》這本書的主題,本書的主旨是通過講敘學習拆書稿的過程,讓我們學會寫拆書稿,對拆書稿有一個基礎的理解,最終以達到寫作變現的目的。
很有意思的是,書一開始就提到對于標題的想法,寫出來后,要讓人覺得有趣,好奇,有想了解的欲望。
所以這本書大綱是這樣的
1,通過寫拆書稿讓我一個月賺了三萬
2,如何在60分鐘讀完一本書
3,拆書稿是怎么變現的
說說第1個標題,大家會好奇是怎做到的,用了一個月賺了3萬。這個誘因呢,就是這個3萬和一個月,把它限制在一個時間,人們會好奇,寫拆書稿這么賺錢嗎?會去想了解,甚至期望自己能夠賺到這個3萬。
再來說說第2個標題,如何在60分鐘讀完一本書?我們覺得不可能在60分鐘讀完一本書,所以我們會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有所好奇,認為他人是怎么做到的?我能不能也做到
簡單來說,這本書就是告訴你,寫拆書稿能夠一個月賺3萬塊,為了賺取這個3萬,必須在短時間之內看完一本書,并進行拆解,最后,寫完拆書稿后如何變現,這個變現前提條件是,你必須寫好,那么怎么寫好,后續書里都有介紹。
書中提到這個課程是
有書共讀的副主編劉楊劉主編
所舉辦的一個寫作變現課程
第1天課程是
劉主編介紹了自己的寫作過程
到后來引發出,有沒有比較容易投稿的方式?
答案是有的,就是拆書搞寫作變現,也叫讀書變現
劉主編認為
這是普通人靠寫作賺錢最容易上手的方式
對于剛接觸寫作或者文筆一般的寫作小白來說,寫拆書稿最適合的方式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拆除稿逼著你去看書,書看得多你就不怕沒有寫作的素材了
第二:拆出稿投稿的機會比較多。有新的書出版,就需要寫拆書稿。
第三,拆書稿稿費高,容易賺錢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本書作者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告訴
為什么要寫拆書稿?寫拆書稿為什么賺錢?
拆書稿可以說是寫作里面門檻最簡單的,不需要很高的文化,也不需要優美的詞藻,只要能夠簡單的把它寫出來就可以了。
再來說寫拆書稿為什么賺錢呢?因為市場有很大的需求,人們生活節奏加快,面對更多信息,我們追求更高的效率,比如說你一個小時賺100元,你會花30分鐘做飯嗎?我們通常會選擇點個外賣,或者到餐館吃飯,我們會想省下更多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讀書也一樣,一本幾百頁的書如果從頭到尾看下來,最少花8小時,而一本書不可能全部都是有意義的,因此自己讀書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還不一定得到很高的效率,這時候如果花十分鐘讓你讀懂一本書,你一定愿意去看,甚至為此而付費。
到了第二天課程內容是
哪怕文筆不好,也能寫出賺錢的拆書稿
因為市場需求,只要你寫得不那么差,就會有人要
有人需要,就可以拿到稿費。
接下來又說到拆書稿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把書讀懂
第二步:把書的要點找出來
第三步:結合自己的體會,把你的理解寫成文章,就這么三步就能完成一篇書稿
首先來說說怎么把書讀懂
在寫拆書稿之前一定會選擇書籍,那么我們書籍是不可能隨便亂選的,必須要有針對性。
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自己熟悉領域的書籍或者自己想獲取知識的書籍,這樣去寫拆書稿,一方面因為對自己領域熟悉,所以會了解的比較快,另一方面,如果是自己想了解的知識,會有比較目的性以及針對性。所以帶有目的性的去讀書才能把書讀懂,也清楚明白的知道為什么要讀。
那怎么去找書籍呢?課程提到4種方法
第1個方法叫翻書法
第2個方法叫主題書單法
第3個方法叫做關聯法
第4個方法叫做網友推薦法
第三天課程內容是
如何60分鐘讀完一本書,也就是快速閱讀
這節課程講到想要快速閱讀就需要找到書的要點
有兩個技巧可以輔助
一個是看目錄,標題,小標題
一個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使用百度腦圖或是通過其他的軟件實現
除此之外快速閱讀的方式,我們需要使用豎式閱讀法
也就是直接由上往下看,抓住關鍵字或要點,來理解這段話的意思
快速閱讀的總結就是一本書我們不必要一個字一個字去看,我們只需要去找到關鍵字,組合起來也就理解全部了
第四天課程內容,也是整個課程最精華的地方
主要圍繞把一本書變成一頁紙
提煉出一本書的要點來說
課程舉例了1萬小時天才理論。透過要點提煉,讓我們記住這本書。
在書里提到
劉主編認為讀書,抓住要點是很重要的
因此把這種讀方法稱為:重點讀書
總結出來拆書的要點就是
列出書的主題和提煉三個要點,然后去填充內容
那么提煉有什么要求呢?
第1次要求完成
第2次要求概括
第3是要求準確
提煉的標題或要點要有趣,寫出來后,要讓人覺得有趣,好奇,有想了解的欲望。
要點可以看完一本書把它總結出來,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也可以說把看到的想到的變成一張圖紙,也可以說就是思維導圖。
到了第五天課程
講的是拆書稿的要點
說明了拆書稿和書評的區別
首先說拆書稿
拆書稿是客觀的去還原一本書,不加個人的判斷,相當于只是把書講給別人聽
別人聽的是這本書的內容,而不是你的觀點
而書評是對一本書的評論,你不需要告訴別人這本書的內容,只需要表現自己的看法,甚至帶有自己的主觀。
最后在結尾本書還提到了寫作的基本功
1,稿子交上來之前一定要多讀幾遍
2,不要寫錯別字,不要寫語句不通的話
3,句子不要拐彎抹角,簡單明了,一看就懂,這樣的效率最高
拆書是口語化的寫作,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不需要復雜的句子和寫作技巧,只需要一個《語感》簡單說就是讀得順嘴,讀得通順,主講人把稿子錄出來,大家聽起來才舒服
課程到這里就結束了,好的拆書人,應該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從文字中找到這本書的閃光點,寫拆書稿的關鍵,在于你是否能站在讀者的角度,寫出他們想要聽的話,這話不一定是從書里面抄出來的原話,最好是你理解后,用你自己語言表達出來的。
后記:
《學習拆書稿一周的體會》這本書,是我為了課程作業虛擬出來的,受限于時間和精力的關系,有很多內容我進行了刪減,到了現在我必須休息了,因為寫這個作業,我從中午開始到進行到晚上9:00左右,歷經9個小時,為了寫作可以說一整天沒有進食,我覺得帶有一點饑餓可以讓我更加專注的進行寫作,我怕吃飽了就無心寫作了。所以今天還沒有吃飯,這個作業可以說是我有生以來,寫得最長的一個作業,一邊列大綱一邊寫,一邊寫一邊修改大綱,可以感覺到自己在燃燒,或許對寫作的這份感情,這個念頭,讓我如此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