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當初,宇文護既殺了趙貴等,諸將大多心中不能自安。侯龍恩為宇文護所親信,他的堂弟、開府儀同三司侯植對侯龍恩說:“主上年紀還小,安危系于輔政的幾位王公。如果多所誅戮以自立威權,豈只是社稷有累卵之危,恐怕我們家族也會緣此而敗,兄長怎能知而不言!”侯龍恩不聽。侯植又找機會對宇文護說:“明公以皇帝骨肉之親,為社稷所寄托,希望您能推誠以事王室,學習伊尹、周公的事跡,那就是天下之幸!”宇文護說:“我誓以身報國,你豈能說我有其他志向嗎!”又聽聞他之前跟侯龍恩說過,記恨在心,侯植憂郁而死。等到宇文護敗亡,侯龍恩兄弟都被處死,高祖宇文邕認為侯植為忠誠,特別赦免他的子孫。
大司馬兼小冢宰、雍州牧、齊公宇文憲,一向為宇文護所親任,賞罰之際,都有他參與,權勢很盛。宇文護要上奏皇帝什么事,多令宇文憲代為奏報,其間如果有跟皇帝意見不一致的地方,宇文憲擔心主相嫌隙,每每婉言解釋溝通,皇帝也明白他的苦心。宇文護死后,皇帝召宇文憲入宮,宇文憲脫帽叩頭謝罪,皇帝安慰勉勵他,派他到宇文護府第收繳兵符及文件。衛公宇文直一向忌恨宇文憲,堅決請求誅殺他,皇帝不許。
宇文護的世子宇文訓為蒲州刺史,當夜,皇帝派柱國越公宇文盛乘驛馬車征召宇文訓返京,走到同州,賜死。宇文護的另一個兒子、昌城公宇文深出使突厥未還,派開府儀同三司宇文德帶著璽書前往,就地誅殺。宇文護的長史、代郡人叱羅協,司錄、弘農人馮遷及所有親信,全部除名,褫奪公權。
三月十五日,大赦,改年號為建德。
任命宇文孝伯為車騎大將軍,與王軌一起加授為加開府儀同三司。
當初,宇文孝伯與皇帝同日出生,太祖宇文泰喜愛他,養在自己府中,幼年時與宇文邕同學。宇文邕即位后,想要把他安排在身邊,假稱說要與孝伯講習舊經,所以宇文護也沒有起疑,任命為右侍上士,出入臥內,參與機密事務。宇文孝伯為人,忠厚正直。朝政得失,外間細事,無不使皇帝知道。
皇帝審閱宇文護的檔案文書,凡是有假托符命,鼓動他篡位的,全部誅殺;唯獨看見庾季才的信,兩頁紙盛言天象變異,災難祥瑞,勸說他應該返政歸權,皇帝賞賜庾季才粟米三百石,綢緞二百段,擢升為太中大夫。
三月二十一日,任命尉遲迥為太師,柱國竇熾為太傅,李穆為太保,齊公宇文憲為大冢宰,衛公宇文直為大司徒,陸通為大司馬,柱國辛威為大司寇,趙公宇文招為大司空。
這時皇帝才開始親覽朝政,頗事嚴刑峻法,就算是骨肉之親,也不寬容。齊公宇文憲雖然升任冢宰,實際上是奪了他的實權。又對宇文憲的侍讀裴文舉說:“當初魏朝末年,朝廷沒有綱紀,太祖輔政;后來周室接受天命,晉公又執掌大權;積習生常,愚愚昧的人以為理當如此者。豈有三十歲的天子而為人所制的嗎(宇文邕本年三十歲)!《詩》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這一人,就是天子。你雖然陪侍齊公,但并不得等于是他的臣子,如果你想要盡忠守職。就應該輔佐他走上正道,勸勉他遵從大方,讓我和他君臣和睦,兄弟親愛,不要讓他自生嫌疑。”裴文舉把這些話轉告宇文憲,宇文憲指著自己的心,撫著茶幾說:“我平生之愿,你難道不知道嗎!但當盡忠竭節而已,還說什么!”
衛公宇文直,性格浮詭貪狠,一心想當上大冢宰;既不得,頗為怏怏不樂;又申請做大司馬,想要據有兵權。皇帝知道他的心意,說:“兄弟長幼有序,你身為兄長,豈可返居下列!”于是任命為大司徒。
12、
夏,四月,北周派工部中大夫、成公宇文建,小禮部辛彥之出訪北齊。
13、
四月十九日,北周追尊略陽公宇文覺為孝閔皇帝(宇文覺被罷黜事,見公元557年記載)。
14、
四月二十二日,北周立皇子、魯公宇文赟為太子,大赦。
15、
五月二日,陳國尚書左仆射王勱去世。
16、
北齊尚書右仆射祖珽,勢傾朝野。左丞相、咸陽王斛律光非常厭惡,遠遠看見,就罵道:“貪得無厭的多事小人,現在又在打什么鬼主意!”又曾經對諸將說:“邊境消息,兵馬處分,在趙彥深時代,都與我們參論。自從盲人(祖珽眼盲)掌機密以來,全都不跟我們說,恐怕要誤國家的事。”斛律光曾經在朝堂垂簾而坐;祖珽不知,乘馬在他跟前經過,斛律光怒道:“小人竟敢如此!”后來,祖珽在內省,說話高聲傲慢,斛律光恰好經過,聽見,又怒。祖珽覺察到,私底下賄賂斛律光的隨身奴仆,問他怎么回事,那奴仆說:“自從您掌權用事,相王每夜抱著膝蓋嘆息說:‘盲人入朝,國家必破啊!’”穆提婆求娶斛律光的庶女,斛律光不許。北齊主高緯賞賜提婆晉陽田地,斛律光在朝廷上說:“這塊田地,神武帝(高歡)以來一直種植牧草,飼馬數千匹,以抗拒寇敵。如今賞賜給穆提婆,豈不是傷害軍務。”由此祖珽、穆提婆都怨恨他。
斛律皇后得不到皇帝寵愛,祖珽于是從中挑撥離間。斛律光的弟弟斛律羨,為都督、幽州刺史、行臺尚書令,也善于治兵,士馬精強,邊境防衛,戒備森嚴,突厥畏懼他,稱他為“南可汗”。斛律光的長子斛律武都,為開府儀同三司,梁州、兗州二州刺史。
斛律光雖然貴極人臣,性格節儉,不好聲色,很少交接賓客,也杜絕饋贈,不貪權勢。每次朝廷會議,總是在最后發言,說出來的意見都合情合理。或者有上奏皇帝的表疏,令人執筆,自己口述,務從簡明扼要。作戰行軍,都仿效他的父親斛律金的兵法,在全軍營舍完成之前,絕不進入自己幕帳休息;或者一整天都不坐下,身上也不脫下盔甲,總是身先士卒。士卒有罪,最多唯背上打軍棍,從不隨意殺人,眾人都爭相愿意為他死戰。自從結發從軍。從無敗績,深為鄰敵所憚。北周勛州刺史韋孝寬秘密散布謠言說:“百升飛上天,明月(斛律光幽冥斛律明月)照長安。”又說:“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舉。”令間諜到鄴城傳誦,鄴城小孩們就在街上歌唱。祖珽又編造一段添上:“盲老公背受大斧,饒舌老母不得語。”然他的妻兄鄭道蓋上奏。皇帝問祖珽,祖珽與陸令萱都說:“確實聽到過。”祖珽順勢解釋說:“百升,就是一斛。盲老公,是我,與國同憂。饒舌老母,似乎是女侍中陸令萱。況且斛律家累世為大將,斛律明月聲震關西,斛律羨威行突厥,女兒為皇后,男子娶公主為妻,謠言可畏啊。”皇帝又問韓長鸞,韓長鸞認為不可猜忌斛律光,事情于是放下了。
祖珽又去見皇帝,請求單獨密奏,當時只有何洪珍在旁邊。皇帝說:“之前得到你的匯報,就想施行,韓長鸞認為絕無此理。”祖珽還沒回答,何洪珍進言說:“如果本無此意,也可;既有此意而不決行,萬一泄露,怎么辦?”皇帝說:“何洪珍說得對。”但還是猶豫未決。正巧丞相府佐封士讓密奏說:“斛律光之前西征還師,皇上敕令解散部隊,斛律光引兵逼近京師,將要圖謀不軌,后來事請不果而中止。他家藏弓弩盔甲,奴僮數以千計,常常遣使到斛律羨、斛律武那里,陰謀往來。若不早圖,恐怕事不可測。”皇帝于是相信,對何洪珍說:“人心也真是靈,我之前懷疑他要反,果然。”皇帝性格怯懦,擔心馬上就會有事變,令何洪珍馳馬召祖珽來,告訴他說:“我想召斛律光進宮,擔心他不從命。”祖珽說“派使者賜給他駿馬,對他說:‘明日將游東山,大王可乘此同行。’斛律光必定入宮謝恩,乘機逮捕他。”皇帝依計而行。
秋,七月二十八日(原文為六月,根據柏楊考據修改),斛律光入宮,走到涼風堂,劉桃枝從他身后撲上來,斛律光沒有到底,回頭說:“劉桃枝經常干這種事。我不負國家。”劉桃枝與三個力士以弓弦套住他的脖頸,拉折殺死他,血流于地,無論怎么洗滌鏟磨,始終不能把血跡弄干凈。于是下詔稱斛律光謀反,并殺了他的兒子、開府儀同三司斛律世雄、儀同三司斛律恒伽。
祖珽命二千石郎邢祖信到斛律光家抄家。祖珽在都省問抄得什么東西,祖信說:“抄得弓十五把,宴射用箭一百支,刀七把,皇帝賞賜的長槊二支。”祖珽厲聲問:“還有呢?”回答說:“得棗木軍棍二十束,凡是奴仆與外人打架的,不問曲直,即刻杖打一百棍。”祖珽大為羞慚,壓低聲音說:“朝廷已加重刑,郎中竭力替他昭雪,有什么用!”
祖信出來,有人責怪他太抗直,祖信慨然說:“賢明宰相尚且被處死,我何惜余生!”北齊主高緯遣使到梁州、兗州州府斬斛律武都,又派中領軍賀拔伏恩乘驛車去幽州逮捕斛律羨,仍以洛州行臺、仆射、中山人獨孤永業替代斛律羨,與大將軍鮮于桃枝征發定州騎兵續進。賀拔伏恩等到了幽州,城門官報告說:“使者外罩官袍,內穿鎧甲,馬有汗,應該關閉城門。”斛律羨說:“敕使豈可懷疑抗拒!”出來見面。賀拔伏恩將他逮捕誅殺。
當初,斛律羨常以自己家族太顯赫到頂為恐懼,上表請求解除自己的職務,又不被批準。臨刑,嘆息說:“富貴如此,女為皇后,公主滿家,常使三百兵,何得不敗!”與他的五個兒子斛律伏護、斛律世達、斛律世遷、斛律世辨、斛律世酋都被處死。
北周主宇文邕聽聞斛律光死,為之大赦。
祖珽與侍中高元海共同執掌北齊政權。高元海的妻子,是陸令萱的外甥女,高元海數次把陸令萱私底下的密語告訴祖珽。祖珽請求擔任領軍,北齊主高緯許諾同意,高元海密言于皇帝說:“祖珽是漢人,兩目又盲,豈可為領軍!”又說祖珽與廣寧王高孝珩交結,由是中止。祖珽求見,為自己辯解,并且說:“臣與高元海一向有矛盾,必定是他說我壞話。”皇帝臉皮薄,不能抵賴,就把實情告訴祖珽,祖珽把高元海與司農卿尹子華等結為朋黨的事向皇帝報告。又把高元海所泄露的陸令萱密語告訴陸令萱,陸令萱怒,貶高元海為鄭州刺史。尹子華等都被貶黜。
祖珽自次獨斷專權,掌管中樞機要,總知騎兵、外兵事,內外親戚,都得到顯赫高位。皇帝常令自己最親信的宦官扶侍他出入,一直走到永巷,往往與皇帝同坐御榻,論決政事,委任之重,群臣莫比。
華杉曰:
人臣威權太重,理論上就要被滅門,因為你擋不住君王的猜忌,和其他大臣的嫉恨,所謂懷璧其罪,你擁有的權勢,就是你的罪,防不勝防,所以,只有謙退一條路。斛律光死的時候,他知道自己的死是合理的;斛律羨死的時候,他也早就知道自己會滿門抄斬。他們都“以盛滿為懼”,但僅僅上表自請解除職務,皇帝不許,就算了。這不夠!辦法很多,可以稱病,還可以裝瘋,就看你的決心有多大。還是自己舍不得富貴和權力。像斛律光,祖珽不跟他匯報,他就要罵娘,怎么叫謙退呢?都是自己找死。
也不要自以為忠君愛國,就問心無愧。你再怎么忠心耿耿,你也無法證明自己,別人總是覺得,不管你忠不忠,沒有你,我更安心!要想盡忠,要么你自剪羽翼到絕無篡權的實力;要么你比所有人都強大,包括比皇帝都強大,比如伊尹、周公,他們是有條件篡位而不篡,那才能完成自己的忠誠使命。
這一節,周、齊兩國,兩場政治屠殺,北周是英主殺了權臣,北齊是昏君殺了忠臣,兩國的力量均衡就打破了,北周即將消滅北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