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小的熬夜看了一部電影《朱莉與朱莉亞》,一時心血澎拜。故事講了兩個愛好烹飪美食的女人——一位是享譽美國的年邁名廚,一位是年輕抑郁的紐約小白領。兩人不同性格,不同的故事,傳達一個主題:女性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更有價值。
01
朱莉亞,四十多歲時與外交官丈夫一同來到美麗的巴黎,她很喜歡這個地方,擁有大把的時間,在經歷了制帽培訓班等嘗試后,終于發現吃貨的自己對烹飪有無盡的熱情,于是,報了一個職業廚師培訓班,和法國烹飪界那些眼高于頂的男性廚師一起學習。
她勇于挑戰那些男廚師的不屑,因為“我一直在男人中遙遙領先,他們對我很不友好,直到發現我是無所畏懼的”。她在烹飪中找到樂趣,也讓自己的愛情得到升溫。直到有一天,有一個寫書的契機,讓她致力于教美國人如何做法國大餐。雖然在出書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但她總是很樂觀的對待。
烹飪,讓她的生活有了新的意義,她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不僅僅是一個外交官夫人,一個只能美容、逛街、爬梯、喝咖啡的女人。
朱莉是紐約911的接線員,每天接很多滿腹牢騷的電話,住在一個PIZZA店的閣樓上,像很多女人一樣,不滿足于目前的生活,但卻無力擺脫。在朋友在事業上都有成就時,她很壓抑和自卑。做美食是可以讓她逃離這一切的事情。在老公的鼓勵下她決定,按照朱莉亞《掌握法國菜的烹飪藝術》一本書中的菜譜,在365天,嘗試524道菜,并用博客記錄下她的感受。她想通過美食和毅力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朱莉手中的食物越來越美味,朱莉的博客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在過程中常常因為各種困難讓她情緒崩潰。朱莉不是一個很堅強的人,常常懷疑自己,也想過放棄,和茱莉亞相比她是一個心理脆弱得人。在這個實踐堅持的過程中不僅學習朱莉亞做菜方法,也在學習她的自信、快樂和對生活的熱愛。終于她完成了365天,524道菜,很多人邀請她出書做節目,她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蛻變。即使最后朱莉亞不認可她,她還是會說,我愛你,朱莉亞!
電影交錯著兩個女人,兩個女人的愛情,事業,烹飪,與生活。看完之后除了深夜想大吃一頓,不得不讓我想到女人的韌性,真的像水一樣,可柔弱可強硬。所以,永遠不要放棄讓自己變美好的權利,只要你想變好,通過積累和堅持你可以變得更好。
這不禁讓我想起我身邊的朋友。
02
我的一個朋友H,和老公的性格非常互補,是一個情感上很依賴老公的人,在老公去煙臺工作后,突然有很多時間,一度無所適從,我都很擔心她是不是可以挺過這一關。
從剛開始的糾結要不要和老公一起去煙臺,到最后決定一個人在上海生活,她迅速的調整了自己的生活。為了安排自己下班后的精力,她學古箏,學跳舞,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充實又有意義,一個人的生活過得有聲有色。
還給我家未出生的寶寶錄了一段《春江花月夜》古箏胎教音樂,雖然為了不誤導寶寶聽了幾遍決定不聽了,還是很感謝她。
這件事讓我驚訝與她小小身板里的力量,平時看著是需要別人安慰的小女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骨子里卻能爆發出強大的力量。所以,永遠不要給自己設限,你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你敢做。
03
我的另外一位朋友小R同學,上海外企白領,工作之余堅持多年健身,游泳,力量訓練。見面永遠長發飄飄,大長腿,衣服搭配風格也越來越時尚,感覺她還是停留在20出頭,而我依然進入黃臉婆時代了。
在我們幾個姐妹都陸續結婚生子的時候,她依然按照自己的步調,活成了自己的樣子,不理會別人怎么看,獨立自信,追求生活品質,一個人也把生活過的很好。
不一定要靠誰誰誰,女人除了美好的家庭和愛情,還有自己的生活、事業和夢想。
生活中有很多心酸和無奈,正如余華《活著》里所說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永遠不要放棄讓自己變更好的權利,不管什么,不論成功與失敗,總比原地踏步更值得你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