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個標題文章的人,絕對不在少數,突然想起,自己每天在讀,在看,在思考,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 ? ? ? 本人暫且告知大家,姓張,1987年6月出生,2011年畢業于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在校期間,成績一般,班里42人,基本在前20位的樣子,沒進什么學生會,就是和整個系里各專業的班長混的比較熟,同時,在外面社團里面做了一些事情,面目長得比較好,加上沒什么不良嗜好,所以呢,大家還是比較喜歡我的,大學里面沒做出什么成績,但是畢業后,成長的速度還是蠻快的。
? ? ? ? 按照我們通常意義的說法就是,在29這年,我們,都在奔三的道路上。大學畢業6年,房子買了,車還沒有買,在實現真正財務自由之前,還是穩扎穩打,自己不是那種有很大勇氣可以去冒險的一個人,畢業后一直都比較順利,先前在房地產行業,后來又到了互聯網,知道今年,經歷了很多,而且整個2016年來講的話,無論是對于我自己,還是對于大家,我們都能感受到,這真的是不平凡的一年,你們是否也和我一樣,看盡人間冷暖,逐漸的找到了自己。
? ? ? ?29歲,這年的得與失,太多太多,內心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這年的進步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年,先是工作,在經歷了一段真空期后,找到了自己現在這個工作,真空期我相信大家都應該有過,那段時間,心情和狀態是比較起伏的,真的能夠讓你純粹的去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那是一個通過的過程,你找不到好的工作,你都會下意識的不斷去擔心或者去否定自己,每天看到自己身邊朋友在上班,你的焦慮感會是不是的光顧你,你沒有辦法,也很不好擺脫,但是這其中,有時候,和朋友聚聚,你又發現豁然開朗了,但是一個人的時候,你又會焦慮,現在回過頭想想,那些事情都是小事情了,真空期確實是一段寶貴而且特別的時間,你能做的事情很多,你面對的也挺多,到后來,你是否會發現,會在下意識的覺得,這一切都會過去,有時你茫然,但是當有一個使命到來的時候,你抓住她,順其自然的,你就到了另外一個狀態,有時候不是你去找一些機會,而是那個機會在召喚你,或許你覺得你沒有準備好,但是你現在的可能就是最好的狀態,那個工作,需要的就是現在這個狀態的你,所以,如果再叫我去選擇或者過渡這個真空期的話,我想我會把她過得更加精彩,這個年齡,在一個二線城市,在工作中,你要面對可能在不經意間看到的職場30歲現象,在生活上,你要面對諸如結婚買房的事情,而對于這一些的安排,對于我自己來說,好像是發育得比較晚一點,沒有走在時代的前面。于是,也會和大多數人一樣,去看一些心靈的雞湯文章,但是很多時候,看看也就過了,當時是比較有熱情的,還要給自己做分析,想想自己的職業規劃,然后去擬定計劃,看看下一步,自己準備怎么走?這些都是很常見的狀態了。為了不拖后腿,現在堅持學習和提升自己,游戲慢慢戒了,用運動取代之,也會發現自己在不斷的進步。而且這些進步得到了肯定和回報。對于未來工作的打算,也無法做一個詳細的定義,但是始終相信,會找到自己的模式。
? ? ? ?身邊的朋友都說我是一個理性的人,缺少一些感性的東西,但是這個問題,也要辯證的看待吧,很多事情,用理想去分析一件事情是比較好的,很多事情,特別是在工作上,理想的分析會顯得更加重要。往往在工作中帶太多的感情,是對自己不利的。在職場這么多年,基本還是會明白這樣的一些道理,避免不必要的一些損失吧。對于即將到來的30歲,心里還是有恐慌,就自己目前的狀態來看,其實自己并不滿意,有時也難免去和別人對比,熟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是這個時刻,這點傷害又算什么呢?30歲,很快就會到來了,很多事情,都在問自己,準備好沒有,但是心里都沒有答案,這個是讓我比較焦慮的,我心里很清楚,寫下自己的焦慮,好好的去分析自己,好好的利用時間,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這個時代,我們能夠獲取到的信息都差不多,其實更多拼的是對這個信息的理解,和解讀后的反思和實踐,這一步其實很少能夠做到,那么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這樣出來了。微信公眾號已經刪掉很多了,現在習慣了在《得到》上面進行付費閱讀,那種感受和實踐,個人覺得是比較值得的,也推薦大家都去訂閱一下,可能很多時候的焦慮,也就是說你要從心理和神經學和腦科學的原理去認識很解決這些麻煩,而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比較有趣的,這一年,也經歷了很多恐懼和不安,結果自己都安全的過來了,始終相信,問題都有解決辦法,每一次的困難,其實除了克服以外,更多的還學會了反思,避免下次再發生這樣的情況。
? ? 再說說生活的情況吧,每年都會安排自己出去旅游一次,但是今年,沒有安排好,西南,西北,接下來的目標應該是去東北,計劃擱淺了。今年更多還是忙于工作的事情,到目前為止,每周基本都要安排時間在做自己的工作,這一件基本是最忙碌的一年,反思最多,也進步最多的一年,生活中沒有太大的變化,自己慢慢開始找回運動的習慣。找回早睡的習慣,慢慢回歸正常的節奏。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一直都很相信自己。
最后,感謝你聽我羅嗦了這么久,30歲,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