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只關(guān)注我們的成年時期,在沒有外部的影響、或者幫助下,創(chuàng)造我們自己的真理的概念,看起來是合理的。然而,一旦我們考慮到我們的童年時期,這個概念就會變得不可靠,因為在童年時期,我們總是依賴于所有的感官 :身體上的,情緒上的,和智力上的。我們所知道的、和贊同的每一件事,都是別人告訴我們的。我們提出問題 —— “ 這是為什么,媽媽?”“ 這是為什么,爸爸?”我們的父母回答我們。我們接受這些答案,并把它們當作,我們信仰體系的基礎(chǔ),無論怎樣詳盡說明,這些基礎(chǔ),在我們的成年時期,都會發(fā)生改變。
當然,相對論主義者可能主張,當我們成年時,離開了所有這些,早期影響的支持,但是這樣會否認,心理學(xué)最基礎(chǔ)的原理。這里是一個作者如何解釋,童年經(jīng)歷的持續(xù)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