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幾天前的凌晨三點多,在一個高檔小區內,一個38歲的女人從16樓往下一跳,結束她的人生。
當天中午,我從朋友微信看到這段跳樓的視頻,只是瞥一眼,一個物體從空墜落然后微微彈起,沒敢再繼續看,但這一幕這幾天時不時在腦海回映,觸目驚心而莫名恐懼。
這幾天常常聽到別人在議論這事,惋惜或感慨,抑或只是談資。
有人說:住在這么高檔的小區這么大的房子,尋死太不值當。
有人說:就算老公在外沾花惹草,想開點,看看有大房子住就過去了。
有人說:老公不回家就不回家,每個月跟他要錢就行了,自己好好過不就好嗎?
有人說:自己又有工作,不能過就離婚,自己開開心心過就得了。
有人說:她已經得抑郁病很久了……
“抑郁病”是今年最常聽到的疾病,平民百姓明星都因這病導致自殺。
抑郁病從何而來?精神壓力!精神壓力從何而來?不被愛不被理解!安全感嚴重缺失!
自殺的前天晚上是她女兒的生日,她給她女兒扎了美麗的辮子為她慶生,還發了朋友圈,只是母女倆準備好一切等到凌晨一點多,還等不到當丈夫的當父親的男人回家,于是到凌晨三點多她選擇了這樣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多少次的失望疊加成絕望?多少次的絕望疊加成生無可戀,化為這縱身一躍?
是的,一個極其沒有安全感的人,一遇冷落便會慌張失措,六神無主,自制力土崩瓦解,繼爾喪失理智,執拗地甚者絕望。她期盼著,想索取,卻求而不得,又累又苦,內心的空洞,愈加深而大。
是抑郁病嗎?不是,是心病。
她,有文化有工作有思想有顏值還有大房子,但,缺愛。她要的是“有人與我立黃昏”,共享夕陽的美好;她要的是“有人問我粥可溫”,分享人間的煙火氣息。可是,越是平凡的生活要求對她來說卻更遙不可及。
常常自問:為什么生活過成這樣?尊嚴呢?面子呢?
常常對比:別人那樣幸福,為什么自己如此痛苦?
逐漸自閉,他人的恩愛與幸福都是直戳自己的痛點。
逐漸抑郁成災。
2
一個單身的女性,安全感來自于銀行卡里的數字、手機里滿格的電和隨身的房間鑰匙。而一個已婚的女性,她的安全感則主要來自于對身邊男人的信任度和婚姻的穩固度。這種來源的安全感,必然會帶來不安全。
當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之本,都系在他人身上,必然會終日內心動蕩,患得患失,草木皆兵,杯弓蛇影,有時緊張得自己都厭惡自己。
男人回來晚了,信息沒回,手機沒接,然后等待,一小時,一小時,又一小時……等待是最殘酷的精神折磨,等待衍生憤怒、衍生懷疑、衍生失望、衍生冷漠、衍生絕望。
為什么要等?是自虐嗎?因為那個人曾經是你閉上眼睛依然可以信任的人,曾經是你認為可以白首不相離的良人。
然而流年經轉,良人不再。
昨天有人在群里發了一個問題:有錢有房子,但應酬多,沒時間陪你;沒什么錢,工作穩定,有時間陪你。這兩種男人你選哪種?
三十歲后的女人會選后者。
一個女微友發了一句話:如果是對物質精神有更高要求的,還是靠自己吧。
是啊,在如今這個聲色犬馬的社會,要從一個男人身上獲取安全感,除非你能一味地篤定或是一味地裝傻。
倒不如自己站起身來,學著自我負責,自我保護,自我完善,這樣,你才能最大限度地,不再受制于人。安全感還是自己給自己來得實在些。
3
每一個小孩的成長都深受原生家庭和父母感情關系的影響。在缺愛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女孩長大以后容易被別人一丁點的好感動而做出錯誤的選擇,甚者傾向選老男人當配偶。男孩長大后不太懂得愛別人,不懂得付出愛,不善于維護婚姻關系。
每次想到這個年僅7歲的女孩子,心里就不是滋味。才7歲,就要經歷與媽媽等待的煎熬,經歷至親的死去,這對她的人生是多沉重的打擊,形成多大的心理陰影。她長大后還能相信男人、相信愛情、相信婚姻嗎?抑或是容易走入更慌亂的人生路?
一直覺得,一個女人一旦有了孩子,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孩子都會是你堅強生活的精神支撐,哪怕你失去其他所有,哪怕你覺得活如螻蟻。既然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就要盡好母責,養她愛她教她陪她,傾盡所能。
每個人活著都各有難處,每個人的最終選擇都是迫不得已,也許在別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在自己身上可能就是壓垮自己的最后那根稻草。
只是生命終究是值得敬畏的,我們不是憑空而來,當你感到生無可戀的時候,請再看你最親的人一眼!死都不怕,活又何懼!
愿逝者安息,在天堂沒有等待!愿女孩堅強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