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我在【懷左的成長課堂】做了一次直播分享,主題為“畢業(yè)前,我想逼自己野蠻成長“。
這是我第一次在外來平臺上做公開分享。
說實話,分享前兩天,我內(nèi)心真的好緊張。時間緊迫,怕準備不足,怕尷場,怕直播時出現(xiàn)語顫和心慌的狀況,既而糟蹋了學長的成長課堂。
但還是覺得,機會難得,我要死死抓住。
對自己狠一點,沒什么大不了;逼自己一把,也沒什么做不了。
以下是我的分享稿,磨蹭了幾天,也熬了幾個夜寫出來的9000字表達,讀完不易哈。本預計分享1小時,結(jié)果我竟說了近2小時,感謝聽眾的時間(諒解)
【開場】
hello,大家好,我是茉莉,很開心能夠在這里遇見大家。也很榮幸能在懷左學長的直播間,來和大家分享我個人的成長故事,以及經(jīng)歷思考。
在分享之前,我先來簡單地介紹下自己。
因為我知道直播間里還有很多小伙伴,可能還不知道我是誰,她為什么要做分享?
我就讀于省內(nèi)一所不知名的三流大學,學著一門被調(diào)劑了的理工科專業(yè),今年大三,離畢業(yè),也僅剩一年。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會有點蒙圈。印象中,大部分被邀請來分享的嘉賓,開場白都是華麗型的,重量級的,而我的,卻極其普通,甚至糟得不堪入耳。
不瞞大家,我是真的沒有什么能拿得出來的頭銜或標簽來介紹自己。幸好,我還有滿滿的故事經(jīng)歷和思考感悟來和大家分享。
上初中時,我喜歡上了閱讀,慢慢地,便養(yǎng)成了提筆寫字的習慣。后來高中學了理科,又稀里糊涂地被中斷了,一路跌跌撞撞到了大三,我才重拾了往日寫字的熱情,開始步入寫作的狀態(tài)。
以前,聽慣了“相見恨晚”這個詞,但我不理解,體會也不深。而接觸寫作后,我才發(fā)現(xiàn):“有種選擇,叫后知后覺;有種遇見,叫相見恨晚。”
眨兒眼,我的大三生活已過半,離畢業(yè)日漸逼近。說沒壓力焦慮,那都是假的,但我會盡量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拿出當下最好的狀態(tài),聚焦眼前事,做好喜歡的事。
掏心講,時間對我而言,真的很寶貴,也很稀缺。
所以,我今兒選了這樣一個話題來分享。一來,時刻警醒督導我自己好好惜時,二來,勉勵志同道合的大家更快成長。
這其中,會談及我個人的成長故事,也難免灌輸心靈雞湯。
只是希望大家能從我的分享中,獲得哪怕零星半點兒的勇氣和毅力。倘若如此,那我分享的價值,也已足矣。
? ? ? ? ? ? ? ? ? ? ? ? ? ? ? ? ? 01
? ? ? ? ? ? ? ? ? ? ? 低薪資的打工經(jīng)歷
? ? ? ? ? ? ? 讓我徹底明白了奮斗的意義
16年暑假,高考結(jié)束,我第一次離家,外出打工掙錢。
當時,我想不通為什么別人一周都待不下去的地方,而我竟足足待夠了兩個月。每當回想起這次經(jīng)歷,總會令我難以忘懷。
那時在廠里,我的工作崗位是打螺絲,任務多,強度大,還十分耗費體力。一般承壓力弱的女孩子很少會做,所以我周圍所接觸的大多數(shù)員工,都是男同胞。
其實,我剛開始也很不適應,每天都被整得疲累不堪。
老員工們做事熟練,效率高,當他們早早完成手頭任務而休息時,我可能還正為電動起子握不穩(wěn)、螺絲吸不起來等一系列問題而焦急慌亂,措手不及。
望著眼前堆積如山的器件,我壓力山大。常常被拖得連上個廁所的功夫都沒有,而我卻沒有一絲的發(fā)言權(quán),只能選擇默不作聲,埋頭干活。
但沒想到硬撐著磨合了一周后,我打螺絲的速度和熟練度竟一下子提上去了,甚至與老員工相比,都相差無幾。
那時候,我心里也明白,每天在流水線上干著重復機械的活,真的很熬時間。
而且一旦活干得不好,免不了被上級批得一無是處。如果遇到素質(zhì)態(tài)度差的領導,可能還會被罵得狗血噴頭,恨不得立馬找個地洞鉆進去。
嚴重些,還會被調(diào)離其他廠區(qū)工作。(由于是暑假工的身份,我有被迫從L區(qū)調(diào)到了F區(qū)。之后白班夜班,吃飯干活等,都是獨自一人,每天上下班,望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既孤獨又自由)
在廠里,普通員工所謂的工作技能,太廉價,太卑微。以至于隨時都會被別人所取代,哪怕他是第一天進場就上崗的新員工。
沒有學歷門檻的篩選,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讓很多缺乏能力或經(jīng)濟緊張的人,匆匆趕來,又匆匆離去。
進不難(不憨不傻的人幾乎都能進),出,也相當容易(不想待了,立馬走人就行)
可當時的我為什么不想走?
唯一的理由是:“打工讓我覺得爽”。
沒錯,打工讓我覺得爽,那是發(fā)自肺腑的爽,爽到可以一個人掙錢自己花,爽到可以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忘掉學習壓力,每天暢快淋漓。
所以,直到9月份初,我才辦了離職手續(xù),前去大學報道。
而高考成績出分的那晚,我徹夜難眠,躲在被窩里悶聲痛哭(宿舍里還住著幾個老員工,那刻,我連哭,都不敢大聲、不敢放肆)之后連著三天都沒敢告訴父母,與以前的老同學,也斷了聯(lián)系,絕望到懷疑人生。
一段時間過后,我第一次走進了網(wǎng)吧。不是去打網(wǎng)絡游戲,而是借用網(wǎng)吧里的電腦,去填報高考志愿。
記得當時我一股兒腦全報了英語專業(yè),其他啥都沒想,也啥都不懂,然后就火急火燎地趕去車間上班。
而在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欲哭無淚。不但校區(qū)被換,連專業(yè)也被調(diào)劑到了這輩子我最想躲的理工科(建筑工程類)。
高中,我已錯選過文科。丟在理科班里,我唯一能引起別人注意的就是英語好點,作文好點。可后來,我又做錯了選擇,依然學著逃不掉的理工科。
一個人在什么時候,內(nèi)心會強大起來?
我的答案是:“在你最低谷的時候,在你最孤獨的時候,在你承受不住壓力的時候。”
錯選文科,高考失敗和專業(yè)被調(diào),讓我徹底明白了“選擇究竟有多重要”。
而我們?nèi)松枰龀龃筮x擇的機會并不多,只在緊要關頭。真的,希望下次,我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不再將就,不再后悔。
感謝第一次的打工經(jīng)歷,讓我那會兒擺脫了學習壓力和自卑陰影,釋放了壓抑已久的自己;也讓我體驗到了普通人掙錢的不容易。
生活的酸甜苦辣,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真切體會到,正如沒有親身體會過窮苦生活的人,他很難真正理解人間至苦到底是什么滋味。
高考失敗后的打工經(jīng)歷,也時刻鞭策著我:
如果能力不夠強,我一定會被別人所替代,被社會所淘汰,最后連選擇的權(quán)利都沒有,更別提底氣了。
如果內(nèi)心不強大,我一定熬不過那段艱難的時期,一定接受不了命運的重壓,甚至連未來的希望都被泯滅了。
你越強大,世界越公平。
? ? ? ? ? ? ? ? ? ? ? ? ? ? ? ? ? 02
? ? ? ? ? ? ? 起點低不礙事,抱怨才可怕
大一上學期,是我最迷茫,也是最無助的時期。我每天都會因為“三流大學,專業(yè)調(diào)劑”而內(nèi)心惶恐不安,可以說崩潰到了邊緣。
我特別害怕別人問我:“你是哪個學校的?學什么專業(yè)呀?”
而每當這時候,我都感到異常的尷尬,臉會瞬間漲得通紅。因為真心不想回應,也真的難以啟齒。
為了能調(diào)專業(yè),我大一拼命學習自己不想學且聽不懂的課堂知識,心里卻著實難受,痛苦,但更多的,還是無奈。
我沒參加過任何學生會,社團和校團委,也不是什么導員助理或班級干部,只是普通迷茫學生中的一員。
說是普通,但其實,我連普通的標準都達不到,都覺得十分遙遠。
為評優(yōu)評先,獎助學金,入黨等,我盲目地學習,瘋狂地參加各種比賽活動;為掙點生活費,我做著雜七雜八的低價兼職,包括寒假出省打工,連著兩年都沒回家過年。
因為起點低,我妄自菲薄,心灰意冷。
不管在學校專業(yè),還是家庭條件,出身背景等方面,我都極其自卑,也是我一直都逾越不了的壁壘。
李嘉誠說:“沒什么背景,沒遇到什么貴人,也沒讀什么好學校,這些都不礙事。”
可當時的我并不這樣想,我就固執(zhí)地認為:“沒背景沒資源,沒讀好學校好專業(yè),這都是命不好。通通都礙事,太礙事了。”
在那段看不到希望的迷茫期里,我每天都在瞎忙,總是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既而陷入死循環(huán),久久無法逃離。
與此同時,抱怨,也成了我的家常飯,口頭禪。我會經(jīng)常抱怨社會的不公,抱怨周圍的環(huán)境不好,抱怨自己的太無能失敗。
但唯一沒做的,就是用一切抱怨的時間去努力。
直到大一下學期,我才真正醒過來,決定改變眼前糟糕的現(xiàn)狀,改變眼前狼狽的自己。因為,我連討厭自己的力氣,都沒有了。
之后,我有幸參加了一體系的線下大學生成長培訓。而在此前,高額的報名費讓我望而卻步。我遲遲猶豫,反復糾結(jié),捫心問自己:"到底要不要改變,要不要成長?"
來自心底的聲音向我大聲呼喊:“想啊,太想,太渴望了”。可是,我真的沒錢啊!但之后不管我有多顧慮,也始終抵抗不了自己內(nèi)心強烈的求知欲。
瞞著父母,我擠出手頭所剩無幾的生活費,到處向同學朋友問好借錢。一開始,大家都以為我進了傳銷組織,遇到了詐騙(有的甚至連理都不理),也會有那么幾個老同學特意叮囑我:“要慎重考慮選擇”。
而之后,一路的成長和改變告訴我:“逼自己變更好,才是人生最好的投資,才是年輕時該有的成長姿態(tài)。”
那兩年,每次去參加校外培訓,我都是獨自一人,但從來沒有感到自己有多孤獨。因為我知道,每個真正渴望成長的人,他都會心甘情愿地享受那份磨練自己心智的孤獨。
斷斷續(xù)續(xù),經(jīng)過兩年時間的培訓,以及課外時間網(wǎng)絡課程的學習,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鍛煉和提高,也漸漸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滿血復活。
誠然,那些關于公眾演說的訓練,社交職場的規(guī)則,英語聽說,心理學,職業(yè)規(guī)劃,支教培訓,企業(yè)參訪,游學活動等等經(jīng)歷,都是大學課堂教不了我的,也給不到的。
有了這些經(jīng)歷體驗后,我的大學生活才無比充實、豐富起來。同時,也幫助我跨越了自卑,慢慢變得樂觀自信、獨立堅強起來。
前兩年,我一直在做這樣的加法,嘗試突破和改變。在不斷試錯中,我發(fā)生了從內(nèi)的變化,打破了以往的思維定式,也多方位提升了自己。
直到如今,我心里依然清楚,即使自己現(xiàn)在還是不夠優(yōu)秀,甚至說還特別差勁。但已然,我每天都在一點點地超越昨日不夠好的自己。
《異類》這本書中,講到了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我也從中悟出了一個本質(zhì)道理:
面對既定的現(xiàn)實境況(如原生家庭,成長環(huán)境,學歷背景等),抱怨,真的沒有一點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能阻礙你成長的步伐。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能改變的,改變成更好的,用一切抱怨的時間去努力。
起點低,曾阻斷了我所有想走的路。在這期間,我也走錯過許多彎路,但兜兜轉(zhuǎn)轉(zhuǎn),還是繞回了原點,并重新糾正坐標,再次上路。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 ? ? ? ? ? ? ? ? ? ? ? ? ? ? ? ? 03
? ? ? ? ? ? ? ? ? ? 請停止你的無限社交
大二有段時間,我在線上學習了一套微信營銷課(類似朋友圈,社群運營,讀寫訓練,微課導師等,我都嘗試學過,沒有結(jié)果是真的,但說一點沒用也比較假)很顯然,是采取微信語音的形式來授課。
不可否認,老師講得確實好。我在那個高端的社群里,也學到了一些有用的東西,實用的道理;有鏈接到行業(yè)領先的創(chuàng)業(yè)導師,了解到微信背后所蘊藏的商業(yè)模式和價值。
所以接下來,我又參加了其平臺的實操訓練,即做推課(類似分銷課程),去慢慢模仿前輩們?nèi)绾蝹湮陌福s話術,跟進用戶服務等一體系的流程。
為此,我也加了許多社群(剛開始像花蝴蝶一樣,到處添加陌生人微信) 包括有門檻的付費社群。一方面是學習其他知識,讓自己拓開眼界;另一方面是尋找精準的目標群體,讓別人聽課受益,也讓自己從中拿到收益。
然而不到兩周的時間,我就果斷棄之了。
原因有兩個:
第一,做這樣的事情,很被動,我不喜歡,也沒什么意義。而且收獲太小,成長受限,甚至有時會覺得浪費時間和心力。
第二,我盲目加了很多僵尸友,但我們之間沒有建立過任何實質(zhì)性的情感交流,每天還會被大量的微商廣告等營銷信息強勢襲來。
為了改善低質(zhì)量的社交環(huán)境,我立刻刪除了通訊錄中幾乎所有的無效友,僵尸友。
人變少了之后,心也就靜了下來,舒服自在很多。
而這時候,我才猛然意識到,“無效社交”到底有多可怕,有多負累。
2016年的8月份,網(wǎng)上火了一張圖,像是有著“霸屏”之勢:“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整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言外之意,是告誡我們要拒絕“無效社交”。
人性本質(zhì)都是趨利避害的。所謂社交,其本質(zhì)也是利益之交,即交換資源價值。
余生很貴,時間真的很稀缺,很寶貴。更何況我們每個人的精力心力還那么那么有限,也裝不了那么多不相關的人和事。
因此,就更要注重二八法則了。努力維護好重要的人際關系,貢獻自身的優(yōu)勢價值,從而獲得互利共贏的生存之道。
眾所周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可是,后面還有兩句,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閱人無數(shù),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貴人相助。”
是的,我們的人生需要貴人相助。
前兩天,懷左學長提及了他的學長,也同為貴人,當時令我感觸頗深。
回想起生命中那曾點醒并指引我們前進的貴人,內(nèi)心難免有種久違的感動。縱然千言萬語,也表達不盡,講述不完,而且每當回想起,總有感恩之心在里面。
此刻,想到了自己人生的三個貴人。
第一個貴人:車老師,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導師。大學初期,在我最無助絕望的時候,他幫助我走出極度自卑、迷茫的困境。
車老師,讓我體驗了很多有意義價值的挑戰(zhàn),豐富充實了我的大學經(jīng)歷,讓我不斷突破自己,獲得成長和改變。
第二個貴人:peter老師,是我成長階段的指路人。大學前兩年,我不斷做加法,瞎忙而無成效,是他點醒了我,并讓我意識到選擇和方向的重要性。
peter老師,教會我大學,社交,職場和創(chuàng)業(yè)的本質(zhì)邏輯,明白以目標結(jié)果為導向,提煉價值優(yōu)勢,聚焦行動有多強大。
第三個貴人:懷左學長,是我寫作路上的領路人,也是我最欣賞的青年榜樣。我在大學輾轉(zhuǎn)了兩年的時間,才好不容易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事—寫作。
遇到瓶頸和打壓時,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他的誠心指導和真誠鼓勵,才讓我有了滿滿動力并堅定地走下去。
我很認同羅振宇說的一句話:“這個時代的學習,是把別人的生命、智慧和經(jīng)歷,當作一盞燈懸掛在你生命的路上。掛的燈越多,你自己的路就越亮。”
我很慶幸自己有緣遇到了這三盞燈,它們懸掛在我生命的路上,給我指引方向,帶來光亮。讓我成為一個無所畏懼的追夢者,一路成長,一路前行。
? ? ? ? ? ? ? ? ? ? ? ? ? ? ? ? ? ? 04
? ? ? ? ? ? ? 建立閱讀思考習慣,受益無窮
俞敏洪老師曾說過一句話:“其實,好的生命狀態(tài)就是好的生命習慣的養(yǎng)成。”
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會被懶惰拖延、迷茫焦慮所困擾,這是常態(tài),但過則嚴重至極。
因為本質(zhì),還是認知不夠,行動力差。
即沒有意識到生命習慣的重要性,或者意識到了,自己卻又總想輕易放棄。
有的人,整天躺在床上玩游戲,嘴里還老是喊著不懂自律;還有些人,一邊感嘆自己的努力沒有成效和意義,但另一邊呢,還不是盲目低效瞎忙活。
狀態(tài)不好,歸于惡習。那就試著做出改變,改掉惡習,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生命狀態(tài),養(yǎng)成一個好的生命習慣。
習慣一:多讀書
關于人為什么要多讀書,我認為有兩個必讀的理由:
第一,提升自己,第二,丈量世界。
我們這個時代發(fā)展太快,變化也非常大,稍不留神,自己可能就被社會淘汰掉了。
為什么時代在進步,反而人會越來越浮躁,越來越焦慮呢?
這是不是就表明了,越是容易焦慮的人,他就越能感知到知識的匱乏,即意識到自己的知識儲備量和認知水平不夠他洞察自己和認識世界。
而閱讀,更好地建立了自己和世界之間的潛在聯(lián)系,也是傳遞知識和智慧的最佳媒介。
以前聽過一段話:“不看書,就意味著你只能局限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所看到和聽到的小范圍世界之內(nèi)。不管你有多么牛,哪怕走遍全球,你所看到的世界仍然是有限的。”
多么深刻的道理啊!知識是沒有邊界的,所以才學無止境;世界只有進行了無限的延伸,方能拓展人們豐富的生命體驗。
真的,好好讀書,讀些好書,多去讀書,讀書真的好啊!這樣的話,才能讓我們的眼界得以延伸,讓精神世界格外充盈。
習慣二:多思考
過年那幾天,我在家讀了《深度思考》這本書,副標題是“讓所有事情都能正確入手。”
我想,如果人不動腦思考或缺乏思考能力的話,那想必所有的事都不能正確入手,腦子一團漿糊,最終事也做得一團糟吧。
因為做事前,若不認真思考,那就很難弄清楚哪些是正確的事,哪些是重要的事,哪些是不重要但又不得不做的事。
毋庸置疑,結(jié)果也會事倍功半。
這點,書中也提到了類似的觀點:“多花些時間去思考能夠避免浪費時間。因為經(jīng)過思考,你能夠把時間更高效地用在正確的事情上。”
我們?nèi)撕蛣游镒畲蟮牟煌驮谟冢藫碛凶约旱乃伎迹€能延伸自己的思考。所以人是一種社會性、思想性的動物。
沒開始寫作前,我會冥想,思考,可總?cè)狈ι疃人伎迹幢闩紶枙由煨┧伎迹埠苌倌芙邮艿叫袆拥姆瓷湫畔ⅰ?br>
然而寫作,倒逼了我養(yǎng)成一點點輸入,一層層思考的好習慣。如果沒有經(jīng)過“思考”這一關,那我永遠也通不了“輸出”這最后一關。
我是一個反思者。喜歡通過思考來學習,甚至反復思考,琢磨消化,加工信息,以至于有時會拖慢自己做事的腳步。但寫作,讓我看到了更多反思者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如這本書的尾頁封圖所寫:“哪怕只進行了十分鐘的深度思考,也能顯著提高學習和做事的效率。”
以慢為快,比快更快。
? ? ? ? ? ? ? ? ? ? ? ? ? ? ? ? ? 05
? ? ? ? ? ? ? ? 學會聚焦優(yōu)勢,狠狠行動
2018的下半年,我開始在簡書和公號上分享自己的思考感悟,零零散散,更了有幾十篇文章,堅持了半年左右。
剛開始,我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去寫,全心投入的時間不多,產(chǎn)出量也挺少。不過,所發(fā)布的每篇文章,幾乎都是從我的成長經(jīng)歷和知識存量中,所認真提煉出來的。
因為我的初心是:“讓經(jīng)歷過的事,不只是成為經(jīng)歷,而是能從中提煉出分享的價值。”
正如前兩天看到的這段話,讓我感同身受:“從寫稿的第一天起,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正能量寫作,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出一本勵志書。我放棄了很多追熱點博流量的機會,細心打磨文章。別人寫一篇文章三四個小時,我要推敲三四天,雖然公眾號粉絲不多,但我對自己敲下的每一個字都心存敬畏。”
我是一個比較追求完美主義的人。只要是我感興趣,想做的事,我會竭盡所能地把它做好,以達到自己當前最滿意的狀態(tài)。
這種偏藍色的性格色彩,優(yōu)點也較突出,善于思考,感性細膩,用心細致。
當然,性格過當?shù)脑挘瑫谷水惓C舾校踔翍岩勺约骸?br>
在沒有遇到寫作之前,我一直都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一個可以撬起我藍色優(yōu)勢的有力支點。
而當我愈發(fā)覺得自己喜歡寫作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我好像能把某些事物的基本原理給融合到寫作中去,包括我天然的性格。
大概邏輯是這樣的:“既然我有藍色性格的優(yōu)勢,那我為何不把它好好運用到寫作中去呢?”
我要督導自己細心打磨文章,不能隨意敷衍。因為所推敲出來的文字,傳達著我個人的思想價值觀,我至少得拿出來令自己滿意的作品。這是我的原則,也是我的標準。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誠然收獲很多,要遠比那些表面的流量利益多得多。因為我將自己藍色性格的優(yōu)勢放大了,變得更善于思考,也更用心細致了。
而另一個性格過當—敏感至懷疑自己,是我在遇到懷左學長后,才慢慢得以將劣勢轉(zhuǎn)化為優(yōu)勢的。
是學長的鼓勵和指導,讓我不再懷疑自己,從而堅定了自己的選擇。而且,我還把原本自己的偏式敏感性,慢慢轉(zhuǎn)移到了學習讀寫等有效輸入上面。我認為,這是我快速捕捉信息和獲取靈感的源泉所在。
人的性格是可以后天修煉的,人的敏感性也是可以再次轉(zhuǎn)移的。
原來敏感的我,會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議論,不管是當面還是背后。而當我忙于做自己熱愛的事時,我會無意識地屏蔽掉些無效信息。
以前,我讀完一本書,看完一部電影,看完一檔綜藝,或外出旅行,參加活動,與人交流過后,然后,也就沒有然后的下文了。
可是現(xiàn)在,當我在看語言類網(wǎng)綜《奇葩說》時,我會隨時準備記錄一些有價值的辯題論點;刷微博,刷抖音,刷朋友圈時,我會留意到有效信息的攝入,并悄悄地記下來。
遇到評分高的電影時,我不會直接上來就觀看。而是先去網(wǎng)上查看劇情簡介,先了解下這部影片大致講什么,不至于觀看時一臉懵的樣子。
而且,當我看完第一遍時,如果我足夠觸動,也大概能看懂些,那我會趁熱打鐵再看第二遍。因為第一遍我是整體看,而第二遍,我是想把第一遍所觸動到的點,再給記下來。
如果后期成文時要講到這部電影,那我會再去看看別人的影評,觀后感,以及網(wǎng)友的評論是怎樣的。基于別人的觀點,來融合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歷,而后輸出自己的理解觀點。
也許你會說,這樣真的好麻煩,好費事,好浪費時間啊!可是,難道你沒發(fā)現(xiàn),自己從頭到尾都有在輸入信息和強化信息嗎?
寫作,督促我保持學習的精進狀態(tài),也訓練了我對有效信息的敏感性。讓我在潛意識中,學會篩選信息,并留心每個為己所用的信息價值,哪怕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常被人忽略或吐槽。
香港第一自媒體人Spenser在《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中寫到:“你所看到的世界,因為寫作的樞紐,而變得完整。 我們的文字是寫給讀者的,但真正有所收獲的,還是自己。 ”
我非常認可這句話。
同時,也想把這句話送給自己,以及送給每個嘗試寫作和正在寫作的朋友們。希望我們不忘初心,堅持輸入、靜待花開。
? ? ? ? ? ? ? ? ? ? ? ? ? ? ? ? ? ? 06
? ? ? ? ? ? 給學弟學妹們的幾點忠告建議
1.大學初期,孤獨迷茫是常態(tài),要學會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嘗試做加法,敢于試錯。多去經(jīng)歷體驗,豐富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不斷突破和鍛煉自己。
2.找到適合自己的群體,多向身邊優(yōu)秀的人學習,取長補短。不要刻意合群,要學會享受獨處的時光,去偷偷學點本事,等到機會來臨時,牢牢抓住,放個大招。
3.要樹立危機意識,逃離舒適圈。多讀書,多交流,多學習,多分享,保持成長型思維,保持精進的狀態(tài),提升自己的認知、眼界和格局。
4.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建立優(yōu)良習慣,掌握一門實用技能,多留出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多結(jié)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處理好重要的人際關系,提高自己的社交圈子。
5.大學后期慢慢嘗試做減法,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遵循內(nèi)心的選擇,不盲目跟從。
在你未做出任何嘗試之前,請不要給自己留后路。因為一旦留了后路,就會產(chǎn)生虛無縹緲的安全感,容易放松警惕,成長設限。
而后,將就,差不多的人生,可能會讓未來的你后悔一輩子。我們是一個有思考的成年人,務必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6.認知*方法*行動=成功
認知,方法和行動,三者之間是相乘關系。其中一個做不到,結(jié)果就為0,認知和方法都可以通過外來方式學習獲得,唯有行動,只能憑靠自己。
因此,提煉自身價值,學會聚焦優(yōu)勢、疊加組合、放大組合價值,既而狠狠行動,把這件事努力做到極致。
7.不要做“伸手黨”,許多能百度出來的問題(當然,有些問題確實需要向有經(jīng)驗的人請教),盡量不要去問別人。
首先,顯得你的問題很沒有技術含量 ;其次,網(wǎng)絡資源那么好,你都不肯去搜索,不去思考和執(zhí)行,說明自己也是很偷懶了。
更重要的是,你可能會打擾到別人,浪費別人的時間。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表面時長確實一樣,但時間價值卻不等同。
8.用心做事,真誠待人(二八法則);做事遇人,一切隨心隨緣。
最后,一切事情,從每天早睡早起開始吧
我是茉莉,每天都在一點一滴地進步,希望你也一樣。讓我們倒敘一截茉莉時光,遇見更好的自己~
尊重原創(chuàng),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