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生命不同,但這世界善惡總量不變。每個人從出生就注定扮演各自的角色,有的是善,有的是惡。——《格林童話》
秦風去找思諾的時候,思諾手上正拿著一本《格林童話》。
秦風分析了思諾編造日記本,借養父的手殺掉頌帕,思諾則一臉天真地表示,我聽不懂你在說什么。但是秦風打算離開的時候,思諾卻說了這句話。
不知道她所閱讀的這個版本的是不是《格林童話》初版,包含暴力血腥粗俗故事的格林童話故事?
江湖流傳,《格林童話》的初版《Fairy Tales》并不是為兒童所作。只是后來為了迎合消費者,故事慢慢被美化,漸漸成為兒童的睡前讀物。那么陳思成用初版《格林童話》的本意,是否也是想說,孩童的善與惡,并不是天生,而是成年人培養出來,或者說是被潛移默化出來的。
因為不想他們過早接觸惡,將故事美化了;因為不想他們過早學習到殘忍,將所有的手段變成了魔法;因為不想他們過早地接受到現實,所有的結局都是好人好報,惡人不得善終。
接著,思諾問秦風:“你呢?”秦風不發一言,回身走到她面前,將紙折起來,立在思諾面前。
其實,在秦風到思諾家里的第二次見面,思諾與秦風討論過好人與壞人的定義。思諾問秦風的爸爸是不是壞人,他說:“好,壞,要看你怎么理解”。
那時候思諾突然問秦風如何將一張紙立起來的時候,秦風一折,紙便立在桌上了。
思諾笑著說,這也太簡單了。秦風看著思諾,就是這么簡單。
就像好人和壞人的定義,哪有那么復雜呢?一個人傷害其他人,那他對于其他人來說便是壞人,對于無關人士來說只是一個無關人士。如果一個人對你很好,照顧你幫助你,也許對于你來說,他就是一個好人。好人與壞人并沒有準確定義。
這就呼應了片頭的《易經?系辭》,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的一句話。
所謂陰陽,即我們人類所定義的善惡、成敗、對錯、多少、明暗、高低等相互對立卻又相反相成的萬事萬物。
回到秦風與思諾的談話,秦風在將紙立起來的過程中,全程都是看著思諾的眼睛。我猜想,他是不是想告訴思諾,善與惡也是并不絕對,并且是很簡單的事呢?就像一張紙,想要立起來,折一下就好了,而立起來以后,便有了兩個對立面,就像善與惡,對立卻統一。
“人性之善發源于伸張正義的天性,人性之惡來自于自私自利的本性。”所以思諾設計造成的兩條人命,但是相對來說,這兩個人都不是所謂的好人,所以思諾所為是不是更傾向于“伸張正義”的善呢?
秦風轉身離開,思諾的嘴唇輕輕抿了一下,嘴角微微上揚,這是一個微小的動作,甚至可以說是不經意的動作。【也許從心理學的角度可以說這是思諾發自內心的微笑,或者是對于這個善良的男孩子的一種欣賞?或者只是單純的一種放松狀態?不懂心理學啊,不敢胡謅。】在這里就想感嘆了,張子楓小小年紀,演技這么好,未來應該會發展得更好。
根據秦風推測,丹的父親和思諾的養父都是思諾一手設計造成死亡的,但是她依舊能笑得出來。這是因為她過早地接觸了那些本不該是她這個年紀該接觸到的惡。也許是從她懂事起,她所接觸到的便是惡,才會讓她覺得自己所做并不是錯的。她相信這個世界善與惡是均衡,雖然她做的事情是惡的,但是總有善來均衡。
就像結局,當秦風和唐仁站在馬路邊,面對人來人往,唐仁勸慰秦風:“萬物兩極,善惡對立。”而秦風接口道:“有惡的,才需要善的。”
因為思諾耐人尋味的笑,我猜,《唐人街探案》的2部應該還會有思諾這個角色。至于她是因為這個“完美的犯罪”挑戰了法理的權威,受到了懲罰呢?還是因為“伸張正義嚴懲惡人”,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一起期待陳導的新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