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劉亦菲版花木蘭的主題曲MV《自己》發布了,在視頻里看到了不少片段。
花木蘭,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又作《木蘭詩》)(約作于北魏遷都洛陽以后,中經隋唐文人潤色)的描述,對于花木蘭的歷史年代問題:? 目前有兩種主要的民間說法是:
第一種說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間,花木蘭替父從軍,參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戰,木蘭多次參與了北魏出擊大漠兵伐柔然的戰爭,且表現突出,但卻無人發現她是女子。戰爭結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書郎,被她婉言拒絕。
第二種說法是:? 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多載,屢建功勛。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于《木蘭辭》這一方北朝民歌的絕唱,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編的長篇敘事詩歌,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木蘭辭》是公認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關系,這種隋朝末年的說法卻與全文多處有沖突,但是不知道為何會流傳這種說法)。
據明人焦紱在其《焦氏筆乘》中說:“木蘭,朱氏女子,代父從征。今黃州黃陂縣北七十里,即隋木蘭縣。有木蘭山、將軍冢、忠烈廟,足以補《樂府題解》之缺。” ;清代《康熙黃陂縣志》載:“木蘭,本縣朱氏女……假男子代父西征……至今其家猶在木蘭山下。” 可見,木蘭本姓朱,西漢人,出生于今武漢市黃陂區姚集鎮大城潭村。黃陂朱木蘭,有關文獻、實物、 傳記三重證據。
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因此,木蘭之爭歷代有之。最早言及木蘭籍貫的是東晉末、南北朝初的何承天,他在《姓苑》一書中言木蘭任城人。他認為木蘭姓木,乃孔子的弟子端木賜(子貢)之后。端木氏曾因避仇而改姓木。子貢原籍魯國,即今曲阜一帶,東晉南北朝時,曲阜曾屬任城郡,所以何承天稱木蘭是任城人,不過此說學術界并不認可。當前爭議最激烈的有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黃陂、陜西延安四個地方。虞城由娘娘廟改為木蘭廟,再附會為木蘭家鄉;黃陂由木蘭樹稱木蘭山,建木蘭廟,再附會為木蘭故里;延安在黃河西邊百余里,也可“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那里有座萬花山,也被附會為木蘭故里。以上三地都認為木蘭是隋朝或唐朝人。
河南商丘市虞城縣營郭鎮是木蘭故里,有花木蘭祠為證。在京九鐵路線上,有個虞城木蘭站,不遠處即為花木蘭祠,是隋朝木蘭故居所在地。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積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大殿、獻殿、后樓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間。大門過道內,塑有花木蘭的高大戰馬;大殿內,塑有花木蘭戎裝出征像和兩側侍衛;后樓塑有花木蘭少女像、全家合歡像;祠殿內外,有歷代官吏、名人贊美花木蘭的撰文、題詩、書畫等碑刻十余通。如唐代杜牧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毀于1943年一場戰火,近年重修,尚有元代、清代祠碑保存完好。2007年5月22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做出決定,命名虞城縣為“中國木蘭之鄉”,并同意虞城縣掛牌成立“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 木蘭葬于延安,圣地有勝跡。木蘭家住延安城南萬花鄉花塬頭村,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稱“花家陵”。皇帝還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階,兩旁分列石人、石馬、石獅、石羊。1984年,在延安萬花山修復了木蘭陵園。該園雕梁畫檔,典雅壯觀,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書的“木蘭詩”、“花將軍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詩人歌頌花木蘭的詩詞。園內遍植滿了木蘭喜愛的牡丹花,塑有木蘭戎裝石像,躍馬橫劍,逼真再現了木蘭當年的英雄氣概。
安徽亳州市也有史書文物建筑證明自己是花木蘭故里。亳州說認為花木蘭是漢朝人,早于北朝的木蘭辭,符合邏輯。城郊有陵,并有多塊石碑。? 木蘭亳州人之說主要有下列根據:? (一)明代,由皇帝御批的《大明一統志》載:“木蘭姓魏,亳州人。嘗代父戍完(縣),唐封孝烈將軍”。? (二)清代,《大清一統志》引《大明一統志》云:“木蘭姓魏,亳州人。漢文帝時,匈奴寇北邊,發內郡戍之。木蘭代父為戍卒,以功為小校,所戍是完縣,故完人祀之。孝烈將軍,唐所封也。”? (三)明清以來的《鳳陽府志》、《潁州府志》、《保定府志》異口同聲,均言“木蘭姓魏,亳州人。”《歸德府志》云:“木蘭,亳之譙人也。”? (四)古代《亳州志》、《完縣志》均言:“木蘭姓魏,亳州人” 。? (五)清代由皇帝欽定的大型圖書《古今圖書集成》內言“木蘭姓魏,亳州人。”? (六)明代巡按御史(皇家史官,自稱柱下史)何出光曾作《木蘭祠賽神曲》12首,他在序文中說:“木蘭,亳人,魏氏女。”? (七)完縣(今名順平縣)木蘭祠元代碑刻《漢孝烈將軍記》言:“神姓魏,字木蘭,亳州人。”? (八)木蘭戍邊燕山,《燕山叢錄》一書對木蘭的記載較為詳細,云:“完縣東門外有孝烈廟,榜曰孝烈將軍。”《大清一統志》引《大明一統志》云:“縣東或云即木蘭女嘗代父戍此。唐封孝烈將軍。”有古碑稱曰:“木蘭姓魏,亳州人。”? (九)歷代學者,如元代學者達世安、明代學者朱國楨、明代詩人吳姚奎等,均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白無誤地稱:“木蘭姓魏,亳州人。”? (十)木蘭家鄉亳州及木蘭戍邊之地燕山一帶均有很多傳說,不約而同地認為:木蘭是漢代女子,從軍的背景也是匈奴犯境。? 3湖北黃陂縣:據一些史料記載,湖北黃陂縣城北20里為木蘭故鄉,古時曾置木蘭縣。在《湖北通志》、《黃陂縣志》因黃陂有木蘭廟、木蘭將軍冢。《木蘭古傳》曰:“木蘭將軍黃郡西陵人也。”清《忠孝勇烈奇女傳》稱:“木蘭朱姓,為湖廣黃州府西陵縣雙龍鎮人。”史傳明示則成為湖北黃陂人“與木蘭同籍”的最大理由。黃陂雙龍鎮有座“木蘭山”,山的北坡有一大土冢,冢前墓碑銘刻“敕建木蘭將軍墓碑序”。木蘭山上尚存“唐木蘭將軍坊”,上鐫“忠孝勇節”。
《河南通志》:“隋木蘭,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時發兵御戍,木蘭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還。……鄉人為之立廟”。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歷年以紀,交鋒十有八戰,策勛十二轉。朝覲,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書。隆寵不赴,懇奏省視。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戎服,復閨裝,舉皆驚駭。咸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見也。衛兵振旅還,以異事聞于朝。召復赴闕,欲納宮中,將軍曰:臣無媲君禮制。以死誓拒之。勢力加迫,遂自盡。所以追贈有孝烈之謚也……” 明人劉惟德著《韓木蘭(娥)傳》載:“少女木蘭,姓韓,原名娥,四川閬中人。”
無論歷史的考據如何,花木蘭的故事一直流傳在我們中間,現在又一次被搬上銀幕,花木蘭那份為國為民,大義凜然的精神一直銘記于我們心中,誰說女子不如兒郎?
迪士尼這次的制作請了中國演員來詮釋這個故事,華夏文明又一次閃現出奕奕的光彩,那份胸襟,那份坦蕩,那份情懷,那份堅韌,讓我不由得開始期待起了影片的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