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舍得》中,歡歡和米桃兒出現(xiàn)矛盾,南儷讓歡歡必須去給米桃兒道歉。歡歡不想去,南儷就以要扔孩子的玩具相威脅,孩子大哭,被迫同意去向米桃兒道歉。
這就是典型的權(quán)力爭奪。
沒有什么事情會比我們與叛逆孩子進行權(quán)力之爭更糟糕的了。權(quán)力爭奪通常非常激烈、很情緒化,甚至丑態(tài)百出。我們往往兩敗俱傷,甚至會更慘。
權(quán)力爭奪會產(chǎn)生報復心。對于兩三歲的孩子來說,報復形式通常是頂嘴和扔掉食物。五六歲孩子的報復行為可能是拒絕收拾玩具。10歲可能是用咒罵你,破壞東西。等到十六七歲,報復行為可能是抽煙飲酒、瘋狂購物、早戀、輟學、夜不歸宿甚至自殺。
有時候,我們會認為有些原則是必須要堅持的,但其實我們是在受著輸贏感的控制。
我們會認為我們是父母,我們說的孩子就必須接受,就應該無條件服從。當孩子不服從時,我們就會把它當成一場比賽,我們一定要贏。這時輸贏感在控制著我們的內(nèi)心。
所以,當我們學會如何避免與孩子爭輸贏的時候,孩子的叛逆行為才會越來越少。
孩子為什么會跟我們爭輸贏呢?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
所以,當我們和孩子進行一場權(quán)力爭奪時,孩子會陷入“應該我說了算,或者是你不應該命令我”這樣的想法當中,認為只有這樣父母才是愛我的。當權(quán)力爭奪過后,他會強烈地感覺你不愛他。
我們來評估一下當孩子處于權(quán)力之爭時我們所起的作用:
如果我放棄控制孩子,我會害怕發(fā)生什么??
在和孩子處于權(quán)力之爭時,我在想些什么?
當我拒絕孩子作出的選擇時,我一般會想什么或什么感受?
有時候為什么我會對一點小事不依不饒?
如何才能避免和孩子間的權(quán)力爭奪呢,很簡單,就是無條件的愛
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我們都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永遠是愛你的!
我們要學會放棄對孩子的掌控權(quán)。放棄對孩子的控制,才能獲得更多的掌控權(quán),不再強迫孩子聽話,孩子才會開始聽你的話。
如果我們讓孩子知道他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他可以做出選擇,而我們會尊重他的選擇,我們只是給到他建議。這時,孩子可能會更愿意聽你說出并接受你的建議。
要改變我們的心態(tài),就要記住三句話:
應對叛逆孩子,不是要操控他,而是要讓他自我感覺良好。?
當你心平氣和表達你的想法時,孩子會聽。
沒有哪個成人會說,當時父母太理解我了所以渡過了一個可怕的童年。
我們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給孩子的選擇權(quán)后,要告訴孩子不同選擇可能會出現(xiàn)的結(jié)果,冷靜堅定地提出具體要求,而不是與孩子進行權(quán)力的爭奪。
當遇見事情時,我們要自我察覺我們的情緒,并及時從權(quán)力的爭奪中抽離出來。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讓孩子知道我們并不是對立的。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尊重和友善后,就會愿意與我們溝通。
我們可以讓孩子先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這時一定要學會傾聽。然后我們再說出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與孩子一起得出一個有建設(shè)性的解決方案,讓孩子知道下次遇見這樣的事情應該如何處理。
要記住以下幾點:
1、不論我們說什么,都必須保持和善和堅定,也要避免說教和提醒。
2、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讓孩子自己找方法,我們可以引導。
3、平時就要注意溝通和愛,避免臨時抱佛腳。
4、注意提前通知,尊重孩子的知情權(quán)。
5、有一個明確的界限,而不是永遠說不。總是說不行,孩子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所以我們要告訴他什么是行的,這個就是有一個明確的界限。
6、與孩子一起制定規(guī)則,讓孩子參與進來自己制定。
如今的孩子追求個性,非常獨立。如果我們還是按照我們父輩的方法教育孩子,就會和孩子產(chǎn)生矛盾。
當我們可以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給予孩子平等地位,抱著相互尊重、理解和鼓勵的態(tài)度去對待我們的孩子時,我們和孩子權(quán)力的游戲就會結(jié)束,家就會更加和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