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的小伙伴分成兩派,不停地在我耳邊說著完全相反的話,讓我好生糾結。
一邊的小伙伴說的是,你那么好心好意帶那么多人,為了一個寫作課把自己累成這樣,你是雷鋒嗎?你把掙到的錢都分給身邊的人,自己卻苦哈哈地喝西北風,你真以為自己是來普度眾生的?你生病的時候,你窮的時候,他們在哪里?他們可曾伸出援手?哪里有什么信仰,理想,你要是給不了他們錢,給不了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還會在你身邊嗎?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離你而去!
我理解這些小伙伴的憤怒,他們在我身邊,親眼見過我曾經為了錢難成啥樣,即使現在,也還是偶爾會有青黃不接的時候,他們是心疼我,怕我壓力太大,思慮過甚,把自己壓垮了。
另一邊的小伙伴說的,卻是完全相反的話:我們追隨你而來,從遙遠的家鄉來到這里,從之前的月薪幾萬到剛過來的時候一個月只拿兩千塊錢(當然現在很多都是萬兒八千甚至更多了,我會讓跟著我的人前期先吃苦,但是不會讓跟我這么久的人吃虧),吃也吃不好,各種不習慣,我們甘之如飴,為什么?因為我們是追隨著你的理想而來,我們相信的是一種“一邊寫作養家、一邊浪跡天涯”的理想生活,是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價值觀,我覺得我們在做正確的事,錢財并不是我們最需要的東西,我們如果純粹是為了錢,就不會來這里了。我們更看重的是你能帶著我們,不割韭菜,去給更多的人賦能,讓更多的人跟我們一樣,做我們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一味地商業化,跟其他人一樣去割韭菜,去挖空心思掙錢,那我們還是我們嗎?
這些話也讓我很觸動。曾經身邊的人私下議論我,說我太文人了,所以很多事情,太過任性,太講情懷。而我也可以想象,現在身邊有很多人也會議論我,說我現在太商業了,朋友圈、日更,都是錢,都是在思考商業模式,我們看不到你真正的文章了。
我知道我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并且我是為自己而活,我選擇辭職去一意孤行地做我自己想做的事并走到現在,我相信我有自己的判斷。
我現在想明白的,就是人生是平衡的藝術,現實和理想的平衡,商業化內容和文學作品的平衡,黑和白的平衡,堅持和變通的平衡。古人云不偏不倚,中庸之道,且易經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現在越來越能理解其中智慧。人生哪有絕對的純粹,無非都是在中間找到那個平衡,守住自己和這個世界的平衡。
商人和文人,如果不是成功的商人,養不活夢想,如果不再是個文人,何來夢想可言?
我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文人理想,如果放棄,李砍柴就不再是李砍柴了;但同時我又必須讓自己遵循商業的規律,如果那樣,砍柴書院是存活不了多久的。
不做一個故步自封、坐而論道的文人,也不做一個唯利是圖、違背初心的商人。在兩者之間,不再空談情懷,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一次又一次的帶隊突破瓶頸上,帶著小伙伴們,從一個勝仗到另一個勝仗,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守正出奇。古人,原來早就教過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