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窮人變富人是一個艱難和漫長的過程,但比起做窮人來說,做一個思想上的“窮人”更為可怕。
什么是窮人思維?
先來看一個故事:
有個窮人,很窮,一個富人見他可憐,就起了善心,想幫他致富。富人送給他一頭牛,囑他好好開荒,等春天來了撒上種子,秋天就可以遠離那 個“窮”字了。 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斗。可是沒過幾天, 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
窮人就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只羊,先殺一只吃,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長大了 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 窮人的計劃如愿以償,只是吃了一只羊之 后,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
窮人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雞蛋立刻可以賺錢,日子立刻可以好轉。
窮人的計劃又如愿以償了,但是日子并沒 有改變,又艱難了,又忍不住殺雞,終于 殺到只剩一只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崩潰。 他想:致富是無望了,還不如把雞賣了, 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很快春天來了,發善心的富人興致勃勃送種子來,竟然發現窮人正就著咸菜喝酒, 牛早就沒有了,房子里依然一貧如洗。 富人轉身走了。窮人仍然一直窮著。
很多窮人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要堅持到底卻很難。 據一個投資家說,他的成功秘訣就是:沒錢時,不管再困難,也不要動用投資和積蓄,壓力會使你找到賺錢的新方法,幫你還清賬單。
再看一個故事:
有個窮人,因為吃不飽穿不暖,而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訴說生活的艱苦,天天干活累的半死卻掙不來幾個錢。
哭了半晌他突然開始埋怨道:“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么富人天天悠閑自在,而窮人就應該天天吃苦受累?”
佛祖微笑的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哪?”
窮人急忙說道:“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干一樣的活,如果富人還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
佛祖點頭道:“好吧!”說完佛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
并給了他們一家一座山,每天挖出來的煤當天可以賣掉買食物,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煤山。
窮人和富人一起開挖,窮人平常干慣了粗活,挖煤這活對他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車煤,拉去集市上賣了錢,用這些錢他全買了好吃的,拿回家給老婆孩子解饞。
富人平時沒干過重活,挖一會停一會,還累的滿頭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拉到集市上買,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余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逛集市。不一會帶回倆個窮人來,這兩個窮人膀大腰圓,他們二話沒說就開始給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邊指手畫腳的監督著。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窮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雇了幾個苦力,一天下來,他除了給工人開工錢,剩下的錢還比窮人賺的錢多幾倍。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余。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結果可想而知,窮人再也不抱怨了。成功,不在于你能做多少事,而在于你能借多少人的力去做多少事!
學會借力吧!借別人的力,借工具的力,借平臺的力,借系統的力!由此,你便找到了杠桿的著力點,去撬動整個世界!
投資理財中,“窮人思維”很壞事!
窮人思維是什么?短視?盲目?還是貪婪?
再來一段故事。在股市還好的時候,同事A因為炒股賺了不少錢,這個消息被同事B知道了。“你是怎么賺的?”,B問A。A就把他是怎么賺的一五一十地講給B聽。聽完之后,從來沒有涉足過股市的B動心的說,“我現在投10萬,什么時候能翻一倍?”,他問。A說,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
B就跟著A買股票,第一個星期,有4天上漲,1天下跌,B還是挺開心的,算下收益差不多到了20%。于是B請A吃了頓大餐。第二個星期,形勢有點不對了,只有兩天是上漲的,3天下跌,B的收益不到20%了。
B有點急了,跑去問A:怎么會這樣?A說,我的也跌了,我也不知道原因。最終,B的股票虧了30%,10萬塊錢只收回了7萬。一說起這件事,B就開始抱怨:我還以為A是股神,沒想到也不靠譜,害我虧了這么多,以后真的不能聽他的了。
在上述這個故事中,在B身上,窮人思維顯露無遺:
短視:股票漲了就請吃飯,股票跌了就埋怨別人,只看短期利益,沒有長線思維,因而會因為沒有耐心而失去“翻身”的機會;
盲目:B是一個沒有任何炒股經驗的人,看到A賺錢了,他便設法效仿,最終連本都虧了。在決定入市之前,B沒有去系統了解證券知識,沒有知識儲備,也因此缺乏自己的判斷,始終只能人云亦云,處于被動;
貪婪:還未入市,想的就是什么時候能翻倍,賺了20%,還想繼續賺,沒有根據內外形勢作出合理的判斷,沒有及時收手的后果,必然是陷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