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莫奈眾多作品中有一副是卡蜜兒和他們的8歲的長子讓為模特兒創作的,名為《持傘的卡蜜兒》。“畫里的卡蜜兒姿態不太僵硬,在云天的背景里一轉身,一回眸,風吹著草,吹著云,仿佛即刻也要吹散卡蜜兒,整個人像要幻化而去,令人無限傷感。”
? ? ? 這幅作品完成于1875年,沒錯,就是完成《和服女子》和《做針線的卡蜜兒》的那一年,也即是卡蜜兒罹患絕癥的那一年。從這一年起卡蜜兒的身體每況愈下,長期忍受著病痛的折磨,“而那折磨也是莫奈一起要做的功課,他總想要留下每一瞬間的光,然而光一直在消失,從來不會為他的惋惜哀傷停留。”
? ? ? 1878年卡蜜兒生下了第二個孩子,取名為米歇爾,這一次的生育徹底加重了她的病情,在同一年,卡蜜兒沒能逃脫死神的魔掌,“卡蜜兒要在光里消逝了”。
? ? ? 其實這一篇讀書筆記幾天前就已經在計劃中了,因為內容需要寫到《卡蜜兒之死》這幅畫,遲遲不愿動筆,無上限不想觸碰關于“死別”的話題,為了這本書的讀書筆記足夠完整,我決定還是寫出來。
? ? ? 卡蜜兒(1847~1879)是莫奈的第一任妻子,角色從模特兒、朋友、戀人、母親到最后的妻子、兩個孩子的母親。1865年相識并成為他的模特兒,直到1879年去世的一刻,“卡蜜兒因此在莫奈的早期畫作中不斷出現,直到一八七九年卡蜜兒逝世,莫奈還在卡蜜兒臨終的病床前畫了她的最后一張畫像。”這種敬業的程度也許屬于“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吧。
? ? ? “莫奈拿出畫筆,拿出畫布,擠出油彩,開始畫畫,畫下卡蜜兒最后的面容,畫下那臉孔上一直在消逝的光,畫下他自己深深的凝視,仿佛要在來世還要相認的凝視。”
? ? ? ?“這幅畫里沒有什么色彩,只是一種近于灰色的淺紫藍,一種光,一種光的消逝,像落日余暉最后留在天空的灰紫色的云,是死亡的光與色彩。”
? ? ? ?我這個純粹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幅畫沒有煥發的容光,只有死氣纏繞的病容,一個被病痛折磨了多年的將死之人,干癟的面龐,凹陷的兩腮,可以說看這幅畫體會不出美感,但是卻能感受到莫奈似乎想用這種方式從死神手中搶回心愛的人。
備注:書中將這幅畫成為《撐洋傘的女人》,配圖為《持傘的卡蜜兒》,大陸多譯為《持太陽傘的婦人:莫奈夫人和她的兒子》,英文Woman with a Parasol - Madame Monet and H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