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請聽望子第二十七課。我們家是兩個兒子,老二出生后變得越來越霸道,看見東西就想要不給買就發脾氣就哭,給他定規則也沒用,不妥協就一直哭。我家孩子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管是玩具或者是吃的,就站在那兒不走,或者是拿在手里不放,帶兩個孩子出去玩時,比如去超市,老二看到心愛的玩具,就經常會要不給買就會哭鬧,道理也講不通。
我家孩子去商場鬧著非要買東西,如果不給他買的話,就躺在地上不走,撒潑打滾怎么辦?幼教頻道的家長朋友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個話題啊,我想大部分父母都遇到過,比如說帶孩子去商場或者超市,遇到賣玩具的地方,孩子就會哭鬧著要買不買就哭鬧不休啊,甚至會撒潑打滾或者是出去游玩的時候,孩子一看到賣糖果的就走不動了,非買不可。
很多父母遇到這樣的事情都很苦惱,明明剛給他買,可是架不住孩子胡鬧啊,孩子一說要爸媽心就軟了,可是滿足完孩子以后又犯嘀咕,這樣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呢?孩子要什么就給買,會不會讓孩子覺得得到的太容易,就不懂得珍惜呢?
其實很多父母的擔心是有道理的,面對孩子用哭鬧來威脅家長,想要這個父母們往往會陷入一些誤區。誤區之一就是被孩子的情緒綁架而妥協,一邊生氣一邊掏錢。對于孩子來說,經過苦苦抗爭得來的東西啊,更像是孩子向父母示威較近的產物,而并非出自真心所愛。
所以他在珍惜程度上會大打折扣。沒多久呢,就閑置了以后呢,要加倍的買,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同時也使父母的教育失去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了啊,哭鬧就能達到目的,就越來越會用哭鬧這種方式來要挾家長,很顯然孩子不會是生來如此的。
在他擁有如此熟練的要挾的技巧之前,一定有一個長期的被調教的過程。比如說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疼了,開始痛哭流涕。這個時候父母也沒什么方法,也沒有什么耐心,于是趕緊拿個零食啊,不要哭了,不要哭了,只要不哭就給你吃東西。
我們生活中這種無意識的安會讓孩子以為原來哭鬧是可以得到原本得不到的東西,于是他就學會了用哭鬧去獲得他想要的東西。誤區之二就是粗暴的拒絕用強行帶離現場等蠻橫的方式來制止。有的時候碰上孩子要東西不給買,他哭鬧的時候,有的父母會非常嚴厲的拒絕了,甚至各種的數落孩子家里差不多的玩具車有十幾輛了,還不夠嗎?
又買買了又不玩一堆一堆的東西,真是煩人啊。而有些父母會直接拽著哭鬧的孩子離開現場,這種粗暴的拒絕不僅沒有用,還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因為過度限制孩子的物欲,會在孩子的心里種下不安的種子,反而會讓孩子對某種物質存有過度的執念,甚至會影響孩子長大以后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誤區之三,用躲避、隔離、夸大恐嚇等方式來蒙孩子。比如說下次再買好不好啊,這是我們成人的一個口頭禪啊。改天有空請你吃飯,改天有空一起聚聚,改天就是不知道哪一天。所以當父母對孩子也這樣去敷衍的時候,孩子就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而有的父母看到前面有個玩具店,趕緊帶著孩子繞著走。
那孩子之所以會用哭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啊,無非有兩種原因,一種是情緒的宣泄。有些孩子在自己的需求遭到拒絕的時候啊,會用哭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和不開心。他們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表達不滿,而不是為了滿足需求。
還有一種是需求表達通過哭鬧來要挾父母達到目的,這就是情感敲詐。遇到這種情況呢,我們做父母的該怎么辦呢?無論是玩具或者零食,重點的都不是錢,父母更在乎的是不想被孩子操控,希望孩子能從小養成良好的金錢消費觀,這其實和孩子的自控能力緊密相關。
所以面對孩子無理哭鬧要買東西這個問題啊,我們可以嘗試這樣一些做法。第一,事前約定非常重要。在出門之前,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說好,這次出門,我買東西,這次出門買什么東西買幾個,比如去超市買蔬菜,我們可以先和孩子約定,并告訴孩子,我們這次去超市是買菜的,沒有計劃買別的東西哦。
那如果孩子臨時起意想要一些東西,我們可以溫和,但是堅定的告訴孩子,我們的約定是什么呀,謝謝你遵守約定。此外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制作一個購買清單,一起出門前把要買的東西列在清單上,讓孩子在超市和商場里面有任務感、有責任感和參與感。
這樣他的注意力就被鎖定了。同時他的規則意識也被建立起來。第二就是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自己支配。本質上父母對玩具的數量買多買少的決定還是基于大這個不劃算。這個家里有玩不長的,但其實孩子的標準和父母是不一樣的,總是由大人來決定買不買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權利,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選擇。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喪失了選擇的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由他來決定買什么東西可以讓孩子學到很多跟錢有關的知識。比如在2到4歲我們可以給孩子買個存錢罐,按時的放一些硬幣紙幣進去,讓孩子養成存錢的習慣。那再大一點,我們可以帶孩子去辦一張銀行卡,讓孩子自己把錢存進去,激發起孩子合理存錢的欲望。
我們還可以跟孩子一起核對需要多少零花錢以及該存多少,該用多少等。第三個建議就是設置愿望清單,引導孩子延遲滿足。作為父母,當孩子看上一個比較貴的玩具的時候,也會糾結孩子這么喜歡,難道就真的不能買嗎?這種情況下,我們有一個絕招,就是愿望清單。
父母可以這樣說哈,爸爸媽媽知道你特別喜歡那個玩具,我們也覺得那個玩具特別的酷,我們把它寫在你的愿望清單里,等到你過生日或者過年的時候,我們再買它好不好?有的時候離生日或者節日還很久啊,孩子就會沮喪。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一些激勵方式來達成,看得出來你特別喜歡,對不對?
如果你想快一點得到他,我們可以布置一些家務活讓你分擔。如果你做到了,爸爸媽媽就給你獎勵??傊尯⒆訉W會用真實的努和付出去獲得自己想要的那有家長還在問啊,當我真的遇到了孩子,就在商場里面大哭大鬧,要買東西不買不行的時候怎么辦呢?
如果你覺得沒有必要買的時候,就可以不用買。溫和的堅定的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特別喜歡他,也特別想買。但是今天我們沒有計劃要買這樣一個玩具,我們用共情這個技巧讓孩子知道啊,你理解他,你對他的喜怒哀樂感同身受,但是這個東西是不能買的,甚至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嗯,如果你特別難過,特別失望,你可以哭一會兒,爸爸媽媽陪你一會兒,這樣孩子就會覺得哭是不管用的,哭是不能達到目的的,就會換一種方式用自己的努力,用其他合理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今天的話題就聊到這里,我們下期再見。各位老師,各位家長當談到關于孩子這個問題的時候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咱不能慣他,其實孩子是不習慣的,你越是依從著他,說不定他就會越任性。這里我就想起在前幾年也聽到一位學習中華文化的臺灣的老師,他就曾經講過關于孩子的一個案例,說他的外甥其實有點任性,來不來的,滿足不了他的要求,他就躺在地下打滾兒。
說有一次這位老師回到家里,看到外甥這個樣子,他就跟全家人說,今天這個孩子要交給我,誰都不能拉他起來啊,由我來處理。結果他在地下躺了十來分鐘以后,他就說這個地太涼了,然后就站起來站起來呢,就那羞羞答答的啊,跑到了舅舅身邊,然后呢又跑到了媽媽身邊。
其實這個時候他就想有人能夠靠近他,甚至再去滿足他的這個要求的時候。那么這個時候舅舅依然表示了自己的嚴厲。最后過到了下午的時候,舅舅叫到眼前啊,很嚴肅的跟他交流,像對于一個大人一樣的呈現了這樣一種比較莊嚴的態度。
其實孩子是聽得進去的。后來媽媽說他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孩子們就是這樣,在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書中又講了這么樣的一段父母對子女的愛,真誠無私,無怨無悔,感天動地,可謂世上最無私、最深沉、最偉大的愛。
然而愛之不以道是所以害之也。一些父母過于溺愛,甚至誤導子女,在子女行為不端時姑息遷就,放任縱容,甚至以不當之見誤導子女,將子女培養成心無大志,自私自利,有我無他之人,甚至是江洋大道。這些父母看起來往往像好人,結果卻毀掉了子女的前程。
相反,一些父母對子女愛之有道,教之有方,明白嚴厲是更高層次的關愛子女年少時雖會對此心生煩惱或抵觸,但長大成才之后就會明白,父母是世上真正最愛自己的人。由此可見,無論在大事小事或者時時刻刻當中,我們都要將孩子導致一陣該給予的,我們應當給予,絕不能因為孩子這個爭吵任性而姑息遷就,將來會后悔來不及。
當然了,簡單的從這個層面上,或許我們一時也無法做出最準確的判斷,比這個更重要的是,父母帶領著孩子們共同學習中華文化,使自己心明眼亮,在大處著眼、在細處著手,真正的將孩子導致一陣激揚起。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