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帶娃去上口語課,跟家長們聊起陪讀的感受,大家普遍反映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語音作業,孩子回家幾乎從不說英語。其實這是國人學英語的通病,缺乏語言環境,上課學得再好也是啞巴英語。
學習這個事,學用結合才能見效果。比如讀書,單純的看書很難積累大量的知識,因為記不住。不信我問問你:
至今讀過的書,你還記得多少?
你最喜歡的那本書,究竟講了什么內容?
你最喜歡書里的哪個部分?書里的精彩部分,你能說上幾句嗎?
這本書對你有什么影響?書中的哪個部分觸動了你的內心?
這樣問下來,能答上來的人估計不多。其實,我也一樣,
讀過之后只記得只言片語,有時候看到一段話特別眼熟,就是死活想不起來哪兒見過。而所有這些,根源就在閱讀的目的不明確,為讀而讀,自然記不住。
怎么辦呢?可以設定一個小目標,比如寫一篇讀書筆記。在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里,作者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你可以把記讀書筆記作為閱讀的目的,這可以促使你主動地篩選、消化書中的知識化為己用,做到活學活用,以思想輸出為前提,有效地促進閱讀效率的提升。
本書作者奧野宣之是個八零后,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傳媒業出身的奧野宣之對于閱讀寫作和知識整理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經驗,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達50萬冊。他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長期活躍于媒體節目和論壇中,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他都堅持用筆記本記錄。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寫游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煉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
奧野宣之將筆記稱作“人與書關系的改變者”,在書中,他介紹了一種管理讀書生活的新方法——一元化筆記管理法,作者將閱讀分為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五個階段,通過一個隨處可見的筆記本就可以提高整個閱讀過程的效率。而實現這一目標,只需要三步就夠了。
第一步選書購書
『關鍵詞』列出清單
法國科學家笛卡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那么怎么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好書呢?作者給出的答案是,針對自己當下的閱讀需求,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心搜集信息,然后在筆記本上記下來。購書時,對記錄的書籍信息進行篩選,然后根據你手里的購書清單購買就可以了。這樣最大程度的避免了選書的盲目,拒絕營銷陷阱,節約時間成本。
第二步閱讀和筆記
『關鍵詞』篩選重點
當我們拿到一本書,總是習慣于從第一頁開始讀起,然后用同樣的速度從頭讀到尾,這是大多數人的做法。這樣漫無目的讀書,結果通常有兩個,讀不完和讀不懂。大多數人要么是囫圇吞棗,讀過之后很難形成有效的輸出,問他這本書好不好,好在哪里,說不出所以然。倘若這本書恰好不那么有趣,很可能讀到一半就放棄了。
但是,當我們以做筆記為目的去閱讀一本書,情況就會截然不同了。我們會帶著“我應該記錄哪些內容”的想法去閱讀,自然就會有意識、有重點的選擇閱讀內容和適宜的速度,閱讀效率不知不覺中就漸漸提高了。
這個篩選的過程,必定是帶著思考的,我們的閱讀會更加貼近內心感受,更注重書中內容和自己內心產生共鳴的部分,在思考與記錄的過程中,閱讀體驗也會得到前所未有的優化和提升。
找得準,還要記得好,讀書筆記怎么做才更科學呢?作者在書中推薦了一種叫“蔥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法。蔥鮪火鍋是一道非常有名的日本特色料理,主要用鮪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金槍魚)和蔥作為材料,加以醬汁烹制的。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就是采用“摘抄+評論”的形式,選擇你認為最有感觸和共鳴的部分摘抄下來,并且在下面寫上你的感受。摘抄和評論就好比是蔥鮪火鍋中金槍魚與蔥,兩者緊密聯系,缺一不可。這種“摘抄+評論”的方式,可以加深記憶,寫評論的過程也就是思考的過程,會促進對書中內容的理解,還能記下思想碰撞的火花和靈感,為今后的寫作積累素材。很多人老覺得看完一本書獲得感不強,不知道怎么總結自己讀書的收獲和體會。用這個辦法,正好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假如你沒有那么多時間摘抄,還可以用“要點+評論”的方式來做筆記,把需要摘抄的內容總結歸納成一兩句話,下面附上自己的評論即可。如果你確實很忙連記要點的時間都沒有,那么寫一句當時的感想也是可以的。總之一句話,盡可能記錄下你當下的閱讀感受。
除了“寫下來”,讀書筆記還可以“貼出來”。把書籍的腰封、買書附送的卡片,關于這本書的書評和專欄文章等等,都可以粘貼在筆記本上,甚至你可以把書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頁復印粘貼在本上,并且在下面寫下自己的感受和評論,一樣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步活用筆記
『關鍵詞』“蓄水池”和“資料庫”
讀書筆記做好后,是不是代表著這本書的閱讀就可以結束了呢?不不不,作者說筆記還有更妙的用處。在書中,作者提倡要養成定期重讀筆記的習慣,在作者眼中,筆記本既是過去讀書體驗的記錄,更是靈感的“蓄水池”,每一次重讀,都會帶著這一段時期的思考,從而激發出不同的感受。將這些感受通過筆記、書評、演講或者其他輸出方式展現出來,可以進一步促進思想的內化,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會更上一層樓。
讀書筆記的另一大用處是,積累素材。當我們堅持閱讀,做筆記,積累的素材量就會很驚人,可以作為我們學習和寫作的“資料庫”。那么,這么一大堆筆記,時間久了找東西是不是會很困難?作者說,不會的,因為我們的筆記都是按照閱讀日期排列的。
如果你的筆記本較少時,可以在筆記本扉頁寫下目錄或者用便利貼作個標簽,就可以很容易找到想要的內容了。假設我們積累了很多讀書筆記本,那么就需要為他們建立電子檔案了,把筆記的關鍵信息輸入表格,需要時檢索關鍵字就可以了,是不是很方便呢?
說了這么多,是不是覺得提高閱讀效率也沒那么難了呢?我最近正在讀一本特別厚的方法類書籍,信息量特別大,知識整理很費勁。這時候,用“蔥鮪火鍋式”筆記讀書法來篩選重點,找出精髓內容再最合適不過了。
這里建議大家在做筆記的同時,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梳理書的結構脈絡,總結知識要點,這樣讀起來會輕松很多,閱讀速度和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噠。
希望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可以幫助你改善閱讀體驗,只要方法對,閱讀一樣可以輕松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