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temple其實是一座道觀,是位于北京平谷區峨嵋山的興隆觀。
回想起2016年10月,暫且棲身這里的半個月,我總會在心里氤氳起一團類似《美國往事》中營造的滄桑懷舊、命運浮沉的情愫,往事歷歷,伴隨電影悠遠雋永的配樂在耳畔回響,我曾經在山中“清修”的日子,又仿佛漸漸在眼前清晰地浮現出來。
進山緣起
2016年9月我正式離職,在久等不來offer中,先后在京津和南京盤桓了一段時間。曾騎著自行車斜穿京城,從亦莊到西三環紫竹橋;也呼朋引伴重游天津薊縣黃崖關長城;也曾獨自徒步十公里,觀覽南京牛首山。
漫游月余,一日一兄弟告知我,北京平谷有個樂活仙谷,10月中旬要舉辦一個秋祭活動,充滿傳統習俗的韻味,問我是否有興趣參加。答,正愁沒地方去。遂欣然一同前往。
在一派風景秀麗,風水上佳的樂活仙谷,參加完這場頗讓我感到新奇的秋收祭祀后,又得兄弟引薦認識了興隆觀的實際主持人清源居士賈老師(道觀始建于唐咸通年間,興盛于明清兩代,2002年賈老師家族捐資復建)。在賈老師邀請之下,決定在道觀暫住些時日。一段不期而遇的“清修”,就此植入到我的經歷中來。
山中日月
興隆觀所處位置絕佳,坐落于北峨嵋山山頭,坐北向南,左右青龍白虎環繞,正前方一片遼闊平原,平原那頭就是天津地界的盤山山脈。平原之中一條河流東西向穿越而過,從東到西坐落兩鎮,分別是金海湖鎮和南獨樂河鎮。
鎮上人口密度不算大,一眼望去,除了成片的居民樓和工廠建筑,還有連綿的耕地和果林。佇立山頭,人間煙火,盡收眼底,晨昏蒼茫的霧氣,夜間閃爍的萬家燈火, 塵世喧囂,那么近,又那么遠。
我們棲身之所在道觀下方的居士林,一個供修道之人起居的場所,佛道均有。這里環境清幽,設施齊全,當時常駐人員很少,就只賈老師及其夫人,另外一位老師傅,以及一個新來的修行小伙。少了閑雜人等、俗塵世事的紛擾,山中的日子就很簡單。
每天天剛亮,約6-7點鐘,我們便起床。起床后,要么在場院中先鍛煉吐納,要么沿著石階跑到山下,再跑上來,或者繞著山腰快跑一圈。然后我開始朗讀詩詞古文,對著長空與朝露,氣運丹田,大聲讀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道可道,非常道…”。
完成這些“早課”,我們就下到廚房用早餐。一位廚師負責為我們準備一日三餐,均是素食,清淡健康,不時會有一位山下的阿姨來幫廚,她是四川人,嫁到平谷。 白天的時間,主要是看書學習,或與老師傅們煮茶論道,或幫助賈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幫助創建和管理道觀的微信公眾號,抑或將與老師傅們溝通所得記錄下來。我們在此暫住,耗費糧食,心有愧欠,有意為道觀做些事情,賈老師也正需要人手幫助。
晚上睡覺較早,晚餐之后,大伙邊喝著茶,邊談玄論道,到8-9點鐘,就各自入寢。我的睡眠很好,少夢,睡得深。
那人那事
那時,已近北京的深秋,天氣驟然轉涼。我進山之時只帶了短袖、薄褲和一件外套,入得道觀,天氣陰冷,賈老師一見我衣褲單薄,就立馬轉身進他房里拿出一件厚襯衣和一件老式長衫給我披上。
賈老師是一觀之主,我和他的接觸、交流也最多。他曾在北京從事古建筑修復,對于陽宅風水研究頗深。為了復興道觀,十幾年以前毅然帶著夫人扎根在這座山上,如今道觀已初具規模,道路也早已修通,這些都是他一點一滴的功勞。
賈老師很和善,語氣平和,總若有所思,不過還保留著企業家勤勉務實的作風,每天他是最早起床的,很早就在道觀在建的工地上查看工程狀況、進度,有時還親自動手清理道路。操持道觀的復建是他的心頭大事,從道觀的規劃、設計、施工,到籌集善款,謀劃未來發展,他都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嘔心瀝血。
道觀里的道士沒有深入了解,山門旁住的有一位法術高超的老師傅,我們倒是有些接觸。據說這位老師傅是賈老師請來的,好像有些神通,有天晚上給我們摸骨算命,看八字。看八字時,口中念念有詞,細聽之下,好像是盲派的口訣。末了,還送我們每人一張黃布做的符,說是可以保平安,別人花錢他都不一定給。
另外一位老師傅,自稱無極子,和我們一起住在居士林,他是當時唯一長期呆在居士林的修行者。他有很多想法,對于物理學的最新成果也很感興趣。他說自己從小體弱多病,醫生告訴他父母,他可能活不了多久,結果他不僅結婚生女,到現在六七十歲還活得好好的。
因為每天接觸的人就是這么幾個,不到幾天,大家彼此就很熟識了。在這里,人際關系自然而然地簡單和諧。
我們一直覺得白吃白住不好意思,所以盡量幫忙做些事情,跑跑腿,搬運點東西等等。因為賈老師精通陽宅風水,于是我們就請賈老師空閑時間教授我們。對照著賈老師給人培訓的風水教材,在他的指點下,幾天時間里,陽宅風水的基本知識和推演邏輯,我就大體掌握了。
賈老師也帶我們下山去會他的朋友,大都是平谷地區的一些人物,如書法家等等。也帶我們去他山下的家中,或者去周邊看紅葉,北方的山挺拔雄偉,秋葉繽紛,滿山遍野,染盡山巒,美得不成樣子。
道在腳下
山上呆了將近半月,快到10月底,有天突然收到了漫長等待的博士入學通知書。是我要離開的時候了。
算定離別日期,我便告知大伙。10月30日離開興隆觀、離開北京,10月31日抵達蘇州,11月1日正式報到入學西交利物浦大學。
臨別之際,賈老師還以學費相贈,但我棲身此地旬月,已是感激不盡,沒有理由再受此饋贈。而且賈老師教會我的風水,教導我做人做事的方法,也已是極其寶貴的財富。依依揮別,來日方長。
自從我第一次遠離家鄉到北方上大學以來,已有十年。在這長長短短的歲月中,我去了很多地方,走了很多路,見了很多人。雖然沒有一個地方不讓我回想起來不溫暖,沒有一段經歷不讓我回首時不感恩,但只有在興隆觀的這半個月,讓我在內心深處有別樣的振動與莫名的懷念。
我上一個網名“三壬甲”,許多人問何意,我答其中一個寓意是“諧音山人甲,山林之志也”。道在腳下,如論如何,我終將回到那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