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社會”
馬克思認為實現人的自由發展是歷史過程,這個過程是隨著社會進步而逐漸推進。
馬克思認為,只有保證每個人都能通過共同體獲得自己的自由的共同體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共同體
經濟學者汪丁丁在《自由人的自由聯合》一書中,從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經濟發展的角度,思考了自由人的聯合體的實現可能性。他認為:人類社會交往活動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類社會的規模與人類世界的能力。網絡經濟所導致的人類交往成本的迅速降低,正在使組織的橫向革命從生產領域擴展到人類社會的其它領域中去,并遲早會把我們每一個人大腦內部的思維網絡并入那個無比擴展了的外部信息網絡,從而徹底改變人類傳統的“主體-客體”認知模式。
我們的思考過程正在融入萬維網,正在成為網絡的一部分,正在成為萬維網生成“知識”的突現過程的一部分,由此生成的知識將不再是“私己”的。
其次,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去中心化,或者說“自由人的聯合把個人的自由發展和運動的條件置于他們自己的控制下”已經暗含了去中心化的要求和路徑。
不存在獨立的規則制定者和維護者。
第三,自由人可以脫離某個聯合體的權利(與自由)意味著:自由人的聯合體不表現為單一的、全體自由人的統一聯合體,而是存在多個自由人的聯合體,甚至不計其數的聯合體。
第四,更進一步,這種聯合體不是靜態的,既不存在單一的、全體自由人的統一聯合體,也不存在固定的、長久的聯合體。
第五,聯合體是可以分層次的,一個聯合體可以與其它聯合體組合成為聯合體的聯合體,不同的聯合體承擔不同職能,社會的分工與協作表現為聯合體的分工與協作
第六,如果我們把每個“自由人”類比為網絡中的一個節點,自由人的聯合體概念更加便于理解,自由人自由聯合過程就是節點自發聚集形成一個大節點的過程,節點之間可能形成層次關系,但是節點本身的組成和節點之間的關系都是動態的。
第七,“制度性”知識表現為聯合體的層次結構,道德問題則表現為聯合體的協作規則
當挖礦成為常態
比特幣是一個無需顯式第三方監管的貨幣系統。
比特幣監管的關鍵之處在于:它是去中心化,不是一個固定的礦工為比特幣的安全運行負責,而是所有礦工同時都在負責。
去中心化首先表現為技術上的去中心化,例如BT、電驢等P2P下載網絡。在這些網絡中,各個節點完全平等,同時兼任服務器和客戶端的職責,共同維護著一個由各臺計算機上的資源組成的、虛擬的文件庫。
如果這種規則能以技術作為支撐,通過去中心化的協作予以維護和“監管”,我們是否就有可能消除權力壟斷,使得人們能夠自由達成契約,進而通過競爭性的自組織機制形成局部中心,維持專業分工
人人社會的實質在于人人都在挖礦,人人都在通過去中心化的契約、競爭性的自組織和動態協作維護社會的健康運轉并促進聯合體結構的優化,最大化個人自由和能力。其核心問題在于數學是否足以支撐全部的社會規則,算法是否足以支持自由人的自由聯合,技術是否足以保障規則的道德中立。
人人金融
金融機構的價值便在于通過專門化的知識與服務,幫助用戶搜集信息、計算風險與收益、加速資金流動。
上述過程表現出典型的“脫媒”過程,它脫去的是金融的“媒介”作用,卻不能脫去金融的“服務”職能。但是在技術高度發達、信息交流成本接近為零的情況下,社會生產完全通過協作進行,自由人完全根據自己的“第一需要”進行生產,知識和意愿替代資本成為核心生產要素,資本的作用可能會逐步弱化,甚至最后消失。
在可預見的范圍內,人人金融將主要表現為自金融和支撐自金融的技術金融和數據金融,金融服務回歸“服務”本質,不再充當資金融通的中介。每個自由人甚至不再需要“金融自由”,他們只需“決定”自己的金融需求,后續的所有服務便自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