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gh_ce844e69024b
千聊:王靜講命運
Q1
Q:我們經常在媒體上讀到一些人的勵志人生故事。你覺得是什么在支撐著他們渡過人生的低谷,積極應對各種挫折,并最終取得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呢?
A:我們讀故事的時候,讀到的只是這些勵志行為。支撐他們做出這些勵志行為的是,他們的心靈中,有一套穩固的價值觀作為中流砥柱。打個比方,就像下圖樹的樹根一樣。這套穩固的價值觀可以讓人渡過人生的起起伏伏。
明確自己價值體系的人,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這種對個人原則的堅持會贏得別人的尊重;相反,價值體系互為矛盾,卻又不清晰這一點的人,內心會很痛苦,精力會內耗,行為往往混亂。特別是在遇到人生挑戰和迷茫的時候,矛盾的價值觀無法產生發自內心的動力,進行自律。在遇到誘惑的時候,甚至會失去底線和標準。
Q:那你認為什么樣的價值觀最適合培養人呢?
A:既然是培養人,我覺得要考慮以下問題。
人為什么來到這個世界上?人的發展有哪些規律?怎樣進行教育才能符合人的發展目的和發展規律?怎樣進行教育才能幫助人發揮全部的潛能?
如果考慮這些問題,教育最優選擇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倡的人本主義價值觀。
人本主義價值觀的目的在于培養“人”,通過教育,把人培養成有能力在生活中去解決問題,有能力去把握自身命運,最終激發人發揮所有的潛能,實現自我超越。這也美國教育家杜威所提倡的理念一致: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在生活中通過做來開展學習。
Q:生活充滿了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什么樣的能力呢?
A:解決問題涉及到了思維方式。如果我們把價值觀比作樹木的根的話,那么思維方式則是樹干。思維方式是理解和處理事情的一套方法體系。這套方法體系是在生活中解決問題必需的。大致來說就是針對某個問題,提出一種看待問題的視角,在這個視角下解決該問題包含哪些步驟,每個步驟需要哪些策略。這種思維體系在經濟學、法學中是常見的,當然,掌握這套思維體系需要經過多年的專業訓練。
?
?Q:我們現在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各種新的知識出現。對于那些終身學習者,他們是如何成功地吸取各種新知識的呢?
A:我們拿一棵樹做比喻。價值觀就是樹的根基,思維方式是枝干,各種新知識只是葉子而已。在我們把價值體系和思維體系搭建穩固好之后,遇到新知識的時候,
我們只是把新知識關聯到現有的知識體系上,并整合進去。
?
Q:除了你剛剛提到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知識體系外,還有哪些對人的培養來說是很重要的呢?
A:對人而言,除了思維以外,情感能力也至關重要。
思維不可避免地帶有一些缺點,如固執、局限和迷失。,而情感能力的開發有助于人們看到這些問題,最終實現自我提升。因此,情感開發至關重要。
情感即靈性。靈性的能帶來悟性、仁愛和智慧。悟性、仁愛和智慧既能幫助我們看到社會是緊密聯系的,也能給我們帶來尊嚴幸福感。有了靈性,我們才能自我超越。靈性培養也就是人生修行。
?
Q:在剛才提到的所有方面,人們是否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差異了?如果有差異,面對這個差異,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A:是的。孩提時的我們在這些方面就有差異了;我甚至認為驅動一生的追求也是在生命誕生之初就寫入了心靈。
因此,我們要傾聽內心的那個聲音,那個聲音會不斷驅動我們去尋找、探索和體驗我們的渴望。
如果我們跟隨內心的聲音,會不斷體驗到激情和喜悅;激情是一種情感燃料。在我們面對困難和苦差事的時候,這種燃料會燃起我們全部的潛能,將困難和苦差事視為自我提升的機會。有了激情,一方面,我們更容易實現命定的潛能;另一方面,這種符合人的發展規律的方式,讓我們在奮斗的同時,身心也能保持很健康。
反之,如果我們迫于某種原因而忽略內心的聲音,那么,它最終會以身體或心理疾病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記住這句真理:做你愛做的事,愛你做的事。
?
Q:為什么忽視那個聲音會導致身心疾病呢?
A:這里我用下弗洛伊德的兩個概念:意識與潛意識。意識就是你明確知道想要的,潛意識是你內心想要的,你都未必清楚地知道的。常常,人的很多行為是受到深層心理即潛意識驅動的,自己不一定能意識到這些深層心理。打個比喻,我們來看下圖。人就像是海中的一座冰山。如果說意識是浮在海面上的那1/8的話,那么潛意識里的深層心理動機就是海面下的那7/8。
?
因此,如果我們想身心健康,那么我們的意識與潛意識要保持一致。
反之,如果在這兩者之間出現不一致,就會導致各種心理問題,最終表現為身體上的疾病。這是很常見的現象。
?
例如,你內心渴望A,而你實際迫于生活、迫于其他壓力在做的是B的話,心靈為了逃避痛苦,無意識地就會把想做A的愿望壓抑起來,這股被壓抑的情緒就會以其他心理驅力的形式表現出來,產生很多心理問題,如沮喪、悲哀、痛苦等,這些心理問題反映在身體上就引起了疾病。
Q:謝謝王老師,你能不能總結下我們今天的談話?
A:好的。如果我們有符合人發展規律的價值觀,培養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不斷整合的知識體系、堅持終生的靈性修行,并跟隨自己的內心。那么,不論我們起點在哪里,我們對自己都不會有懊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