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學習某種技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將這種技能或者知識教給別人,教會別人了,你也就學會了90%
希望通過寫總結與知識結構梳理的方法來將我所學到的東西交給同樣在奮斗中的需要幫助的設計師們。
Standing on Shoulders of Giants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這是翻開書的第一頁所看到的一句話,說實話,沒有太大的感覺,甚至有點排斥,讓我想到那句中學時代類似于愛迪生或說的那句“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無語的感覺。
接著進入了書名、版權聲明、O'Reilly Media(發行此書的外國出版社)的介紹。寫這些出來呢,是為了理清一下一本書的排版邏輯。一本好書,它的每一個細節之處都會透漏著眾人的智慧,只是看平時我們是否留意到,是否是我們所需要的知識。
這是我為學習UI與交互整理出的第一本書的筆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打磨,慢慢改進,對自己耐心點,也將這句話送給行走在各條道理上的伙伴們。
接著是目錄,來到了最清晰、清楚,邏輯感最強的一塊了,也是個人在閱讀的時候最常翻的一塊位置。先搭好框架,然后將更具體的內容進行填塞。
第1章 導航
第2章 表單
第3章 表格
第4章 搜索、排序和篩選
第5章 工具
第6章 圖表
第7章 引導和視覺吸引
第8章 社交模式
第9章 反饋與功能可見性
第10章 幫助
第11章 反模式
以上全書的章節,可以看出,作者的排序是按照用戶使用一個APP時所經歷事件的順序進行介紹的,所以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將有關聯的章節放在一起,這種感覺頗帶點在小學時代給文章劃分層次的味道O(∩_∩)O~。首先打開APP,接著進行注冊或者登陸,進入APP功能區,接著會尋找自己所需求的內容,所以會有搜索和排序篩選功能,再接著是使用一些途徑達到我們的母的,有了工具和圖標,達到基本的功能之后會是視覺的改善和與人交流的需求。最后如果用戶操作失敗會有反饋的提示等進一步改善的步驟,最后是幫助。在最后一章里面講到的是反模式,主要是對現有APP市場的一些容易犯錯的地方的總結與提醒。
整本書的編排的順序同時也在某些程度上體現了馬斯洛需求層次在日昌生活中的應用,首先是功能的實現,再接著是更好的實現,最后滿足人們社交上的心理需求,精神層次上的升華。缺點在于,在這個地方就戛然而止了,對于人的尊重需要、自我超越的需求,卻沒有涉及,也許在現在市場想光用APP來實現自我超越好像沒有成熟到那個程度,卻也看得出如果有一款產品能幫助用戶找到他們自己,那是一款多棒的產品。
設計師,安靜地走在路上明天將繼續下一部分內容的歸納總結并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思考。此時此刻,我將自己不是光定義在UI,二是交互、用戶體驗為一體的需求設計師,繼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