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她是晚清重臣李鴻章之后,生于顯赫的官宦世家。但時代的變革卻使這個封建貴族日益沒落,這位貴族的小姐,本該錦衣玉食,卻歷經冷暖人世,飽食人間煙火??部赖慕洑v卻造就了一位冷艷的才女,使之成為中華文壇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 ? ? ?很多人都看過她的作品或是根據她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大都以民國的舊上?;蛳愀蹫楸尘埃鶕陨斫洑v與感悟,描述家族人與人間的情感糾葛。粗看繁瑣乏味難懂,細看之后卻引人道不盡的感嘆?!斗怄i》和《金鎖記》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的看懂了,反正我是沒能理解。我在想,或許是時代的差異,抑或是身世與經歷的不同??梢钥闯?,她的作品常常透露出一種悲情,卻是那樣讓人著摸不透。比如《心經》里面,她寫到母親和女兒同時愛上父親的故事,而父親卻糾結于對這母女的感情,最后拋棄了母女倆,選擇和女兒的同學私奔。撇開這荒誕的愛情不說,單就女兒那般迷戀她的父親就已令我很是費解了。因為我分明知道她在現實中是很憎惡她那成天只知道吸鴉片、逛窯子的父親的,他使這原本殷實富裕的家族日益沒落,衰敗不堪。不過又了解到她在美國時嫁給了一位年長她幾十歲的老作家賴雅,便猜想或許這是她從小受到父親冷落、缺乏父愛的緣故,如她所說的,會對年齡大一點的男子有一種莫名的好感。這應是在好不過的解了。她應該也是愛過她父親的,只不過后來的恨深掩了當初的愛。
? ? ? ?張愛玲的小說幾乎都是以悲劇結尾,相愛的戀人會經歷種種磨礪,到最后有情人卻未成得了眷屬,大都是支離破碎。但《傾城之戀》是個例外。白流蘇與范柳原兩人一見鐘情,私定終身,其間雖也是荊棘滿地,受盡了家人的冷落與嘲諷,甚至后來戰事突發,香港全城陷落,但他們最后有到了一起,愛情算是圓滿的。她筆下的愛情難得圓滿。話說這部小說寫于她與第一任丈夫胡蘭成熱戀之際,那時的她對于圓滿愛情的渴望是毋庸置疑的。“生死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見她也曾情竇初開。但事實卻告訴了她,她并未如小說中的白流蘇那樣擁有傾城般的愛情,她與胡蘭成的那段戀情成為了后世津津樂道的話題。
? ? ? 或許胡蘭成真的有那般獨特的人格魅力,雖為漢奸,滿負臭名,但也有些許才情。他的的確確是打動過張愛玲,搏得美人芳心。他曾煞費苦心的接近她,以他的虔誠打動了她并與之墜入愛河,還在結婚的字條上寫下“愿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山盟海誓,但從他后來的所作所為來看,我們知道他是薄情寡意的。當胡蘭成在流亡的歲月里,和一個又一個的女人在外面花前月下的時候,早就把他當初對張的信誓旦旦拋至九霄云外。我一直很佩服張愛玲的一個地方,就是她的有情有義,她的理性的愛。她當早是知道胡蘭成的不忠了,卻始終戀著某種感情。在胡蘭成逃亡路上,是她一直用創作的稿費接濟著他,期間從未間斷,直到胡最后安定,她才提出分手。誠然,胡蘭成不可原諒。但張愛玲曾經對胡蘭成說過:“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她的所為恰好印證了她的慈悲。她愛胡蘭成,是因為在她看來,胡是這個世上少有的能夠進入她內心深處的人。所以提出分手那也是經過了一番苦苦掙扎。她在給胡蘭成的那封絕情信中寫到:“我已經不愛你了,而你是早已經不愛我了?!崩锩鎽T常性的附帶了稿費。可這一次,卻是30萬!徹底的買斷這段令她痛徹心扉的愛情。
? ? ? ?我在想,張愛玲當是早早的看到了男人身上的一種秉性。她寫過一部膾炙人口的小說,名曰《紅玫瑰與白玫瑰》。她說:“振保的生命里有兩個女人,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一個是圣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頭的一顆朱砂痣。”愛情與婚姻間這道機關被她一語道破。陳奕迅有兩首歌,一首《白玫瑰》,一首《紅玫瑰》,“紅是朱砂痣烙印心中,紅是蚊子血般平庸……從背后抱你的時候,期待的卻是她的面容……”作詞人林夕想必當年是深受了張愛玲的啟發。道不盡的蒼涼,不說也罷!我看過胡蘭成后來寫給張愛玲的一封悔恨信,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可再是動情的文字也掩蓋不了他當年的斑斑劣跡,已是“委謝”了的張愛玲卻是不屑一顧。大概從那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她再未愛過。
? ? ? ?我有時會把張愛玲與民國另一才女林徽因作比較,倒不是因為她們身上有多少相似之處,只是覺得她們的人生對于外人來講都可算是一段傳奇。
? ? ? 林徽因要比張愛玲幸運很多,至少她自己感覺自己是幸福的,不然怎么可能寫下那首充滿愛與希望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何況,林長民畢竟不是張廷重,梁思成也非比胡蘭成。世人都知曉林徽因風華絕代,傾國傾城,美貌與智慧并存,引無數男人折腰!徐志摩為她牽掛了一生,梁思成為她守候了一生,金岳霖為他等待了一生。家里面坐的常常是社會上的名流大家,“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過著令普通人家羨慕的生活。雖在世盡半個世紀,卻豐收了愛情和事業,詩性的愛過活過。金岳霖贊譽:“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钡拇_,她就是那最美的人間四月天!
? ? ? 然而張愛玲卻沒那么幸運,與林徽因相比,那翻凄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她不是那人間四月天,花團錦簇,分外妖嬈,倒是冷厭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雖亦是貴族出身,卻活得那般身不由己。父親的頹唐,母親的出走,后母的苛刻,使她的心靈自幼便籠罩陰霾,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她也有過愛情,也曾真心的愛過,但那段戀情卻是不堪回首的記憶。上帝為她關上所有的門,卻給他打開了一扇窗戶。她的坎坷經歷與風雨人生練就了她的火眼金金,使她能夠清晰的打量這個世界。林徽因畢竟是建筑學家,在文學創作領域,她自然比張愛玲遜色很多。
? ? ? 張愛玲說:“人生有四件恨事:海棠無香,鰣魚多刺,《紅樓夢》殘缺不全,高鶚妄改死有余辜。”她是忠實的“紅迷”,她會跟林黛玉一樣多愁善感。“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想必當她讀到這等字句,便自會黯然神傷。她這朵冷艷的奇葩,怕是和《紅樓夢》一般深邃難懂。
? ? ? 林語堂說,人的一生讀起來幾乎就像是一首詩。它有其自身的韻律和拍子,也有其生長和腐敗的內在周期。
? ? ? ?把張愛玲的一生做此比喻。它的開放便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時期,那個時候無憂無慮,還有那么多的玩伴一起陪著嘻笑打鬧,她天生的聰明才智且搏得“神童”的稱號。接著便是粗拙的青年時期,粗拙的企圖去適應成熟的社會,具有青年的熱情和愚憨,理想和野心。這個時期她開始叛逆,討厭她的家庭,厭惡人情世故。在大學里因為經濟問題所承受的委屈若非是親身經歷,誰能感同身受?這段時期,她承受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后來到了一個活動很劇烈的成年時期,意氣風發,斗志昂揚,開始正式的作家生涯。而她邂逅了胡蘭成,關于他們的愛情,不再提及,雖然愛情的天平最后并未倒向張愛玲,但我覺得至少她由經驗獲得利益,又由社會及人類天性得到更多的經驗。但中年的時候,緊張才稍微減輕,性格圓熟了,像水果的成熟或好酒的醇熟那樣的圓熟了,對人生漸漸抱了一種較寬容也較慈和的態度了。我們知道,她后來移居美國,嫁給了體弱多病,年逾花甲的老作家賴雅。跟賴雅在一起的日子,她過得也是十分的辛苦,但他們在文學情感上所產生的共鳴,會讓她覺得這也不失為一種天大的幸福。后來賴雅逝世,暮年之跡的張愛玲獨居美國,舉目無親,卻有無數慕名而去的訪客,但都被她拒之門外。我想,大概是她厭倦了紛紛擾擾的人世,不喜歡別人打擾她清靜的生活,做孤雛只為了潔身自愛。她的經歷被她巧妙地融入了她的字句里,以其獨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現著一段不朽的傳奇。于95 年中秋之際客死他鄉,她這首悲情華麗的詩就此畫上句號,留給世人傳頌。
? ? ? ?關于張愛玲,想談的大概就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