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七點半,老弟發來QQ消息:我給你看一個東西,隨后對話界面傳來一張照片,是女生的。哦,原來這小子是春心萌動了啊!
那女生不算漂亮,卻有幾分清秀,沒有劉海,頭發梳得光光亮亮的,有點乖,但從打扮來看又有點小叛逆,穿一雙黑色粗跟高跟鞋。
我問他,你喜歡她嗎?真的嗎?
他回,哈哈,我喜歡她,人家又不一定喜歡我啊。
我不知道該怎么跟他說這種事兒,在我的成長里好像“愛情”“喜歡”這一類的字眼從未困擾過我,也有過暗戀著某個男生的時候,但都是偷偷的放在心里,最多最多也就是敢在他經過的時候多看一眼。從來沒有人在我的青春里擔當一個愛情啟蒙的角色,我的所有關于愛情的認識不是來自偶像劇就是來自書籍。
其實,我不支持老弟的早戀,當然也不那么反對,但是作為姐姐不能這么說。我知道,他現在需要的恰好是一個引導,我準備和他認真談一次,不是以姐姐的口吻,而是真正的視他為一個男人。
我告訴他,不要寄希望于愛情,你喜歡的人應該和你建立在一個平等的位置,思想上的平等,也不要覺得你對她有一種保護欲,也不要因為心疼而喜歡她,你喜歡的人應該是讓你和她都能變得更好,愛情也永遠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要因為一時興起一時腦熱喜歡一個人。
說完突然覺得自己挺冷漠的,怎么能對一個初嘗愛情的孩子說出“不要寄希望于愛情”這么殘忍的話呢?想當初,我也是一個對愛情充滿浪漫幻想的小女生來著,那時應該怎么也不會想到有一天我會在別人的青春里充當“壞人”的角色吧!
朋友文章里寫到我,是大一時遇到的表白,她寫:雪妮從大一以來,接受到的告白也不少。其中有一個男生還和我蠻熟,當時托我探探口風,可是當我旁敲側擊問雪妮時,她完全沒有考慮過和這個男生會有超越普通朋友的關系。自知沒戲后,我勸誡那哥們也別放在心上,別太難過。結果,不出一星期,我就看他在空間曬出脫單的情侶照。我當下震驚,這就是所謂“喜歡的保質期”嗎?
對于這一段記憶,我早已不清楚了,但當時拒絕那個男生的決絕卻記憶猶新。我一直都是一個柏拉圖式愛情虔誠的信徒,這使得我在面對別人的傾心相許時格外理智,絕不會為了一時的陪伴而開始一段戀情。
一個舍友正處于熱戀中,每晚都會和男友通電話,各種撒嬌賣萌,各式甜言蜜語,讓我這單身的人吃了不少狗糧。另一個舍友兩年之內換了四個男朋友,期間還夾雜著不少有曖昧關系的人,她就像一個愛情的游戲者,每一次都認真投入享受其中,每一次又都是匆匆收場。
這讓我越來越看不清了,也讓我越來越不敢愛,那種如膠似漆的蜜糖式戀愛我做不到,以游戲者的姿態享受愛情我也做不到。我問,我該不是要孤獨終老了吧?朋友笑我,你單身,不過是因為沒有遇到“那樣一個人”而已,一個能get到自己笑點的人,能和自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人,志同道合的人,三觀大致相同的人而已。
嗯,意思全對。
只不過,怕是在他穿山越嶺滿身風雨來到我身邊時,我早已在單身的路上漸行漸遠。
事實上,我已經開始享受單身的狀態了:捧一本書,一杯淡淡的茶水,一份自如的心情,不用扮淑女,不用去學賢惠或者成熟穩重,可以不拘小節,可以邋遢,想去那里就去哪里,可以用工作和學習來麻痹自己的無聊和空虛。
我已經形成一套強悍的愛情觀:不是所有人都要戀愛結婚的,愛情之外還有這世界里的千奇百怪等我發現;既然從來沒有過,也就不覺得愛情有多好,也就不會孤單寂寞;愛情是很麻煩的事,是需要小心呵護的關系,如果這么累,不要也罷;三十歲開始戀愛也沒關系,四十歲還不結婚也沒關系……
你看,我好像已經不需要等那個人出現了呢!我可以照顧好我的生活,甚至完全沒有空隙去看去找那個對的人是不是已經來了?是不是我們已經錯過了?
有句話說,如果我的愛情最后是你,晚一點也沒關系。其實,如果最終是你,我想說的是:“你為什么姍姍來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