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同學從老家來深開會,順便過來看看我。晚飯在家附近的餐館解決,席間同學感嘆道:“怎么深圳這邊的服務員都那么年輕!”
“難道老家那邊的服務員年紀都很大?”我脫口而出。
“嗯,年輕的比較少。都是大嬸大媽!”
我努力地在腦子里搜索了一下關于老家的記憶,確實除了大嬸大媽之類的服務員很少碰到年輕人在家做服務員的。猶記得生娃后那一年因為休產假在家多待了一個月,有一天女兒鬧著要出去,我就抱著她到路口看人來人往。正好那日是趕集的日子,來往的都是頭發花白的老人,要不就是小孩,過年那會滿街的年輕男女都仿佛遁地般消失的無影無蹤。突然心里覺得挺悲涼的,才過正月十五,就已經只剩下老弱婦孺了,我記憶中那個生鮮活潑的小鎮突然之間變得暮靄沉沉。那棟棟新蓋的房子,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個離鄉背井外出務工人員的故事。雖然房子越建越高,越建越漂亮,但是終年留守的也只有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房子再大終究還是顯得空落落的……
我們的年輕人都去哪里了?
來深好幾年,習慣了一出門看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年輕人,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知道深圳的中小學是什么樣子的。因為我沒有小孩,周圍的同事也都還沒有小孩,我們住的附近也沒有學校。直到生完孩子休產假在家,某天上午帶孩子出去溜達路過一個小學看到一群正在跑步的小學生,聽到不遠處教室里朗朗的讀書聲,我才明白深圳不只是年輕人的世界,還有許許多多朝氣蓬勃的孩子,只是因為我們都太忙時空沒有交集而已。
以前在廣州上學的時候,公車上地鐵上經常看到頭發花白步履蹣跚的老人,街邊的小公園里也經常能看到晨練的老人。到了深圳卻很少看見年紀比較大的老人,五六十算是年紀比較大的了。在深圳一上車一眼望去都是捧著手機的低頭族…后來搬到現在住的小區,每天上班的時候總能看到一兩對步履蹣跚的老人在花園里晨練,晨光中他們相互攙扶著…原來深圳也有溫馨和樂的一面,只是太少太少了,少到我們都快要忘記它的存在了。我們每一天都在拼命的工作,努力地追趕,拼盡全力地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我們走得太急太快以至于沒有時間來好好地欣賞這一路上的風景……
同學說:“我在深圳是活不下去的!節奏太快,受不了。”
我說:“等你來了你就能適應了!”
因為這是本能,生存的本能。你不跑不去追趕很快就掉隊了,所以你一定會的拼了老命向前奔跑的
當然對于生活在一輛電動車十幾分鐘就能穿越市區的人來說,是無法想象每天坐著一個多小時的地鐵穿越整個城市去上班的生活。我時常也會羨慕老家的安逸舒適,但并不后悔選擇了現在的生活。因為它的自由,開放,拼搏,吸引了無數的年輕人前赴后繼地從全國各地趕過來;也正是它的自由,開放,拼搏成就了很多人的夢想。也許它不是最適合生活的城市,但是它卻是最適合年輕人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