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日中午,兒子上完英語興趣班的課后便走路回家。
當兒子走過一處公交車站的時候,一位駕駛粵B牌小轎車的中年男子招手叫住了他。這位中年男子把車靠站后坐在駕駛室里對兒子說,自己上午駕車下高速公路進市區的時候不慎撞傷了一個小男孩,受傷的小男孩下午要做手術,但自己身上所帶的錢不夠手術的費用,而手機碰巧又沒電了,便想借兒子的手機打個電話,讓其公司的助手趕緊送錢過來。
看到這位中年男子很焦急的樣子,兒子想都沒想便把手機遞給了他。中年男子打完電話后便把手機還給了兒子。
兒子回到家里便把此事告訴了我和妻子。妻子為兒子沒有遇上騙子而感到很慶幸。我理解妻子的反應和感受。因為,時下人們或從電臺電視、或從報紙雜志、或從QQ微信、或耳聞目睹,常常都可以獲知騙子騙人的消息。正所謂人心不古,世風日下,這是一個誠信缺失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甚至連朋友之間、親人之間、夫妻之間都相互揣度、彼此懷疑、你我提防。難怪父母們會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說“不要與陌生人說話”,“防人之心不可無”,“知人知面不知心”等等,結果人們變得越來越冷漠,心靈變得越來越隔閡,社會變得越來越病態。而面對誠信的缺失,我們總不能或視而不見,或袖手旁觀,或任其蔓延,或消極對待,甚或“見死不救”吧?要知道,誠信的缺失就像傳染病一樣,如果我們都不積極主動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這種傳染病總有一天就會泛濫成災,定將禍及我們每一個人。因此我認為,兒子把手機借給那位陌生的中年男子,這不僅是幫了陌生中年男子的一個忙,而且還為社會誠信的構建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行動。否則,兒子就違背了我和妻子經常對他的教導:“人生中有兩件事不能等,就是盡孝和行善。”而假如兒子遇到的那位陌生的中年男子真的是騙子,把那部幾千元的手機騙走了,那錯的不是兒子,而是對方。對犯錯為惡之人,老子警告得好:“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紅樓夢》上也寫道:“自古‘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好還。”明朝的薛蕙對此集解說:“世之禁網雖密,然人多倖免者;惟天網恢恢廣大,有若疏而不密,而為惡之人,無有能逃也。”所以,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們棄惡從善,以助人為樂。
把手機借給陌生人,相信誠信要比懷疑誠信更富有正能量。因此,我要給兒子這位高中二年級的學生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