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顯觀:昔在城內(nèi)東南隅,后移西北隅。
寧國寺:在縣城正東關(guān)外。有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八棱石碑。
寧儀寺:一名鐵佛寺。“儀”舊作“義”,在北郭之西北隅。中有元魏及隋開皇間佛座石刻,唐垂拱三年經(jīng)藏碑。
延慶寺:在城東七里延慶村西。舊為延慶院。有元至元二十一年碑記,今尚存。
齊國寺:在城東二十里。元至正元年建。
興國寺:在城東三十五里。元大德間建。
華嚴寺:在城東五十里。元至正二十五年建。
洪慶寺:在城東四十里。元至正間建。
南大微觀:在縣城東四十里河崖莊前。元元貞元年,張莊孫重建。
三教堂:在縣城東三十里稻田村。清初建。
龍興寺:在城東南十五里東方村北。北魏承明元年建。
觀音閣:在城東南三十里。閣上莊有八棱石,僅“大宋國青州府壽光縣及紹圣”等字可辨認,余皆漫漶。
壽圣寺:在城東南二十八里,吳家廟村西南隅。院宇宏闊。
芳林院:原名無相寺。金大定三年,更名興化院,最后改今名。在城東南五十里芳林院莊中。有唐開元時石刻,殘缺僅余數(shù)字。元至元六年碑亦漫滅。
太平寺:在縣治東南三十里太平寺莊。宋以前為回河寺,熙寧三年,改名太平寺。今仍舊。
國興寺:在縣治東南三十五里田家莊子。白石佛像高近二丈,殿宇久傾圮。土人以磚繞佛身甃之。舊有六朝時佛座題名,今移置管村。佛身東南隅有明萬歷間重修碑,西南隅有清安太史筼所撰碑銘。
方里寺:在縣東南五十里。元至正二年建。
圣壽寺:在縣東南四十里。明洪武七年建。
壽圣寺:在城南三十里紀臺莊西北隅。舊名鐵佛寺。宋治平四年,始敕賜今名。中有元祐六年重修碑。寺內(nèi)林木蔥郁,擅一時風(fēng)景。
蓮花庵:在城南十五里胡營莊前。土人名曰神廟。清順治十七年,馮道平、賈世才施地創(chuàng)修。殿宇極巍峨。咸同間,邑人避難于此。今后樓圮毀,惟前樓聳然獨峙。
青龍寺:在城南三十里。元至正時建。
河山寺:在城西南高阜營子莊西。元大德八年重修。明萬歷五年,清嘉慶十三年,相繼修。《劉志》謂,建自金大定九年。
壽柳寺:在城西十五里羅橋莊。舊名不可考。清乾隆時,知縣王椿因此地有古柳,故名焉。
鐵佛寺:在城西三十里高家莊。佛坐像中空身偉,土人禱雨有靈應(yīng)。
石佛院:在城西四十里陽河村。《舊志》名陽河寺。《劉志》謂宋慶歷元年建。
鳳亭寺:在城西北三十里。元至正元年建。
星落寺:在城西北四十里,周廣順三年建。
寧儀寺:在城西北。唐貞觀元年建。
濁北寺:在城北四十里。元至正二年建。
圣壽寺:在城北十五里賀家莊。有石佛高丈八尺,佛座刻云:唐開元十二年重建。
慈化寺:在城北三十里王高鎮(zhèn)東。古碑二。北魏石刻惟碑額有“大魏重修慈化寺碑”八字可辨。金《慈化寺重塑佛記》亦漫滅不可考。寺院遺址久頹,古塔僅存,高數(shù)層。昔八景中所謂“王高銀塔”也。
阇黎寺:明永樂三年建。在縣城北三十里阇黎院莊,彌河之濱。今彌水嚙其半。
永慶寺:在城東北十五里寒橋莊。元代建。
大圣寺:在城東北三十里吳家邵村。金大定二十五年重修。
壽圣寺:在城東北三十五里,東西二景明之間。創(chuàng)建不可考。清康熙七年重修。今地內(nèi)有鐵佛,高丈余。
鐵佛寺:在城東北三十里張家北樓。有明萬歷十八年,邑進士岳相重修碑記。
北太微觀:在城東北古斟灌南城西莊。久頹廢,考其殘碑,與南觀同時重修,系在元元貞元年。
慈云寺:在城東北四十五里大斟灌。唐天寶十二年,宋乾德三年,金大定二年皆重修。
紫微寺:在城東北四十里廣陵莊。元至正時建。
寧國寺:在城東北四十里古斟灌城內(nèi)。
廣興寺:在城東北三十五里南邢姚莊。建置年月不可考。
三學(xué)禪院:在城東北六十里陳家營。后院為千佛閣,高三層。
三山庵:在侯鎮(zhèn)北岳莊。清初邑人魏之京倡修。
慈尊寺 :在侯鎮(zhèn)河?xùn)|莊。宋祥符二年建。元至正元年重修。寺東有古槐。
寶慶寺:在城東北三十里。元至元二十五年建。
三教寺:在城東北二十五里。唐太和二年建。
彌陀寺:在城東北三里。元至元三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