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神愛世人,可我為何跌落深淵?
這是娛樂至死的年代,這也是孤獨的時代。
以前總是想,年輕人應該多一點朝氣,世界這么大,這么豐富精彩,有大把好玩的事情可以去做。年紀輕輕談什么孤獨,矯情。說起孤獨,總是覺得那離我們很遠很遠,至少對于尚處在象牙塔中的學生來說是如此。相比孤獨,對他們來說更多的應該是青春期的躁動和對未來天真的向往。
你孤獨嗎?你害怕黑暗嗎?
你是否曾一個人穿行于茫茫黑暗中?
在以前,孤獨似乎是成年人的專利,他們剛入社會,擔憂的不僅僅再是學習的優劣了,而是工作,住房,婚姻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初入社會時,大部分人還尚且能保持對于未來的真切的幻想,有一小部分人還懷著崇高的理想,以為憑借著一腔熱血與孤勇便能夠出人頭地。或許吧,在有朝一日。但是實際情況似乎總是背道而馳。最可怕的不是社會的殘酷,雖然社會法則是優勝劣汰,但是我們可以去努力,變得優秀其實并不難。最為可怕的是生活的平凡,日復一日單調地勞作一天天銷蝕著生活的熱情。直到有一天,我們被烙上烙印,像同一工廠生產的同一批次的零件一樣,在若干年的勞損以后,被丟入生活的塵埃中。其實,這樣也沒什么不好,畢竟絕大數人都是平凡的人,對于生活,我們最初想要成為創造者,但是最后的最后,還是免不了稱為吃瓜群眾。
歷史總是孤獨的,正如時間的孤獨一般。
祖祖輩輩都有煩惱,但是相比他們,我們缺少一種韌勁,缺少一種甘于平凡的心態。說真的,這不是我們的錯,這是時代的影響。身處新時代的我們,享受著各種新科技的便利,我們的物質生活比歷史上任何一位帝王都要來得豐富。但是,身處這樣的時代,我們也被要求去參與更加激烈的社會競爭。
有人說,在最深的夜里,就連自己的影子,也會離你而去。
以前的簡陋茅草屋便可以安家,現在上海的房價已讓人瞠目;以前家有幾畝地便可老婆孩子熱炕頭,現在月薪五六千不敢結婚;以前勤勞便可致富,現在勤勞卻可能吃不上飯。
張愛玲說:“中年以后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而現在,已不需要人到中年了,君不見,現在十幾歲的孩子僅僅因為一兩次考試成績不好就跳樓輕生,令人寒心的是這種事已經屢見不鮮了。而對于那些在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工人們,他們其實比我們大不了幾歲,但是因為看不到希望,他們選擇了輕生,在富士康大樓上,他們是那么勤勞的一群人,可是?
世界這么美好,他們本應該出去多看看的,可是他們的眼里只有黑暗。這能怪他們嗎?又有幾個人去反思呢?
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有得選,有些事拼盡全力也無能為力。
有些人天生是在太陽下奔跑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生來就注定是悲慘的一生。
有的人為了舒適,寧愿多花幾百塊錢去做飛機,有的人為了省幾十塊錢,寧愿在擁擠的火車上站二十多個小時?你若是曾在火車上坐過幾個小時,你就知道站著有多辛苦了。
人們總是在發問:
你孤獨嗎?你害怕黑暗嗎?你是否曾一個人穿行于茫茫黑暗中?我來到這世界上,是為了迎接太陽,可為什么要讓我身處黑暗?
我一直認為,人是需要雞湯的,不是為了改變什么,而是讓自己還留存一份美好,相信生活可以更美好。即使我們拼此一生,也比不上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孩子,但難道僅因為此便放棄了嗎?我想不是的,既然活著,就應該去改變,能改變我分是一分。這才是生命原本的意義,至少在我看來是如此。
當我打出出生這兩個字時,便出現了這個標志。仔細瞧瞧它,雖然弱小,不也很可愛嗎?
幾十年前,魯迅曾寫下這樣一段話:“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希望這可以帶給你我一點力量,在這茫茫塵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