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讀了一遍芥川龍之介的《地獄變》。
和初讀之后的感受相比,這次有了很大變化。細細品味語言,從中發覺了很多隱情。
敘述者:非全知全能的“我”
“我”是崛川大人身邊服侍了20多年的仆從。對于大人,“我”充滿著敬意,而大人在我心目中亦是如神明一般神圣不可侵犯且具有高貴品德。
從仆從的視角,去看畫師良秀,那些評價確實值得人思考。這個視角并非全知全能,作為讀者,我們需要自己去評斷一些事情,而不能只聽信仆從的一面之詞。
正如仆從所說:“天生愚笨的我,向來只能理解一目了然之事。”那些并非一目了然的事情,第二遍讀的時候,卻抽絲剝繭的呈現出來。
而仆從的話,也是格外的耐人尋味。
畫師良秀,鬼才畫神
良秀看上去只是一個身材矮小、瘦骨嶙峋、性格乖張的老人。
但是就繪畫來說,他有著非凡的天才。以至于《五趣生死》圖,半夜路過時還能聽到仙人在嘆息和抽泣。但他的繪畫天才并不為大多數人所喜愛,因為他尊重事實,不愿曲意逢迎,不尊奉神靈,以丑為美。這在大多數人的審美觀來看,都是富有沖擊力,且不容易被接受的。
他可以為了更好的畫出死人的形態而去蹲在死尸旁細心觀察,而且在繪畫的時候力求真切還做了很多怪癖的事情。讓弟子脫光了衣服用鎖鏈捆綁,細致臨摹被綁縛之人痛苦的神情,描摹怪鳥追趕弟子的畫面……他簡直是個畫癡。
是的,他太癡迷繪畫,到了通神的地步,以至于在繪畫《地獄變》遇到瓶頸之時,他做了那個夢之后,就已經知道自己最疼愛的女兒終將被火焚燒而死的事實。
他疼愛女兒,為此也難免傷感。
在仆人的眼里看來:
“倘若非要說點什么,那就是這個強勢的老頭不知為何突然變得很容易觸景傷情,經常在獨處時掉眼淚。”
因為什么呢?因為他知道要想畫好《地獄變》,就一定要有一個女人被焚燒而死,而那個女人一定是良秀的女兒。而大人覬覦美色已久,求而不得,這件事情,畫師百般討饒還是難以逃脫。他知道女兒會去地獄,而女兒在地獄等著自己。夢境已經透露出端倪。
但是,他明知如此,還是在遇到瓶頸之后,向大人提出要求。大人正好趁此報復,借此來懲罰畫師。
良秀確實是更愛藝術的,他在看到女兒被燒的瞬間,也是痛苦萬分的。但隨之畫風轉變:
“剛才還備受地獄煎熬一般,現今突然流露出莫名的光輝,一種恍惚的、如法悅般的光輝,浮現在滿是皺紋的臉上。”
“那時的良秀,不知為何似乎已不是凡人,就像夢中勃然大怒的獅王,威風凜凜。”
畫師完成了一副偉大的作品,他付出了無法承受的代價。在扭轉名譽的同時,他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那小小的墓碑,就像是無主的荒冢,長滿了苔蘚。
他和大人不能比,他是那個時代的小人物,若不是他有繪畫的才能,他連仆從都不如,更不要說引起大家的厭棄了。
然而正是他,和大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仆從的話,都是反過來理解才更正確的。
文|升騰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