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商業社會,處處充滿了財務決策,不和女兒聊這些,聊什么呢?
我和女兒聊財務決策之一,那定會有之二。
1
朋友送了女兒一盒很好看又好吃的點心,女兒舍不得吃,于是帶給她的幾位好朋友一起分享,在公園的草地上,女兒剛打開盒子,就被對面飛來的足球一下打翻,點心一塊塊飛了出去,摔得都比較慘,基本上不能吃了。女兒的心情一下子到了冰點,眼淚轉了幾圈又回去了,但這一天都郁郁寡歡的。
我一看這正是最好的教學機會,于是立刻湊上去說:“不要太難過了,今天的事件是先人早就預測到的!”(太扯了)
女兒頓時睜大眼睛,問:“為什么?”
我說:“先人預測你今天點心會掉地上,所以就發明了一個理論叫做沉沒成本謬誤。”
“什么喵嗚,一種貓?”
“好吧,不提剛才那些。覆水難收這個成語聽說過吧,它們就體現了“沉沒成本”的思想。有一個案例是“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當然了,你這次厲害,你打翻的是點心,比牛奶高級。我們不應當為打翻的東西哭泣,是因為打翻的點心是“沉沒成本“,也是過去成本,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再怎么哭也哭不回來。“覆水難收”同樣體現了這個道理,你理解了吧!不要為點心太難過!”
女兒“不理解!”
“好,我再舉個栗子!比如說,我們倆一起去看了一部電影《小時代》,劇情奇異,實在看不下去了,你還繼續看嗎?”
女兒想了想,說“當然看了,錢都花啦!”
“不,錯了,我們應該立刻離開電影院,去別的地方開心的玩耍。”
女兒“為什么?電影票錢,怎么辦?”
2
我長長的吁了一口氣,終于上套了,進入總結階段。
“電影票雖然花錢了,但這錢是沉沒成本,我們做決策時是不考慮沉沒成本的,也就是說沉沒成本不是成本!現在有一些商家喜歡搞活動---滿200返30,比如,你和小朋友們已經點了180元,而且那商家的菜不好吃,通常不論多難吃你們會考慮到已經付的180元,然后再加20元,湊夠200元等著返30元。這樣決策時考慮沉沒成本(180元)又花錢又傷身體。所以說你們人類是非理性的,自以為聰明。”
女兒“你們人類?,媽媽那你是什么?”
“別打斷我!”
3
女兒:“原來沉沒成本是這么不值一提。”
”那倒不是,利用好沉沒成本還是很有發展前途滴。“
女兒想了想,說:“為什么?“
“任何一件事都有它的兩面性,不能一概而論。”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胡須(忘了,我是個女的)“沉沒成本是人的一種非理性的心理狀態,如果能利用好它,可以產生很不錯的商業產品,有些人就成功了!”
“誰?”
“就是你經常偷著玩的《摩爾莊園》,以前我們玩的那版叫《開心農場》,開心農場是Facebook上的免費游戲。你可以在上面種菜,花大量時間精心地種菜。開心農場有一個規則就是如果你幾天不來種菜,你的菜會枯萎,你會很沮喪,感覺自己前幾天的功夫都白下了,為了不出現這種沮喪的情緒,你要經常來照顧你的菜,有些人甚至半夜上鬧鐘收菜(當然也有一些人半夜上鬧鐘是為了偷菜,想起這些,我的心在流血。)
FaceBook上的《開心農場》的開發人員是我認為比較牛的團隊,不像國內的開發人員僅懂開發技術,《開心農場》不僅懂開發技術、商業模式、更懂行為心理學。人們放不下自己的沉沒成本---前期投入的精力,所以為保成果,不惜花錢購買代理機器人。于是《開心農場》勝了!“
我頓了頓,咽口水后總結:
”首先, 人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非理性的,決策時要多思考;
其次,你要了解沉沒成本不是成本,決策時不可以考慮它;
最后,你應該學會反向思考,任何事物有兩面性,看到弱點不要躲避而要善于利用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