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休產假在家,在帶娃間隙我追完了《玫瑰的故事》這部電視劇。以前受家里長輩影響。我一直覺得看電視劇這種行為是內心空洞的女人用來虛度時間的工具,可是后來慢慢明白其實除了看好的經典書籍,好的能引起思考的電視劇和電影也是值得看的,因為從中你也可以學到一些知識或者為人處世的方法。
這部電視劇里,我除了喜歡女主身上那旺盛的生命力和超強的學習能力外,我也特欣賞她的父母的博學和教育方法。而且我相信玫瑰在養育她的女兒過程中那種得體的溫柔的情緒穩定的教養方法,肯定也是有一部分是從她自己父母身上學來的。
玫瑰的父母是清華教授,一輩子舉案齊眉,而且對于自己的一對兒女的教育也很成功。在兒女遇到人生困惑時,他們也能及時給出最恰當的建議;在孩子們做出決定時,他們也會無條件的支持。比如,在玫瑰初戀失戀后,努力工作幾年后她又決定辭職讀研,本來一開始大學畢業時她媽媽就讓她讀研,那會她沒有同意,反而現在是事業很順利時她卻又跑去讀研。就算這樣,她媽媽也沒說風涼話,反而說“在選什么專業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自我療愈的方式。比如說你爸,他要是不高興了就擺弄擺弄花草,你哥呢,打球,釣魚,我要是碰上不開心的事我就做飯……”。這說明她很了解自己的女兒,知道學習讀書考研是女兒的舒適區,所以對于用這種方式來逃避情傷的女兒,她就舉雙手支持。再后來在玫瑰知道靈魂伴侶有心臟病時,她的爸爸對她說“咱們家人絕不做落井下石的事,如果你選擇和他在一起,我們不會棒打鴛鴦。如果,你選擇放手,我們也不會說你無情,這就是人性。”黃爸爸的這段話,盡顯高級知識分子的格局。他沒有擺領導架子與家長權威,三言兩語就一個中心思想——無論女兒作出怎樣的選擇,作為父母,他們都是玫瑰最堅強的后盾。父母的寵愛、教養、格局和思維方式總是會無形中影響著孩子,會讓他們更自信、好學和有底氣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磨難。
所以,在這樣家庭條件中出生長大的玫瑰,活得肆意盎然,有著蓬勃的生命力,做事情、談戀愛也都是只考慮自己喜不喜歡,而不用去權衡利弊。
相比較,自認為我的爸媽也給了我在那個時代對于女孩而言最好的教育了。從小到大,爸媽對于我沒有惡意的打罵(因為調皮,小時候被我爸打過兩次,被我記到現在)。由于我媽因為從小被我外婆罵,所以她自己淋過的雨不會再讓我淋到,因而對于我她是一句話都沒罵過,而且對于我的愛好都是無條件滿足。所以我感覺對于很多事情,還有年少喜歡男生,以至于相親,我都是只用考慮我喜不喜歡,有沒有感覺,而不用去遷就任何人的想法。甚至大齡相親,所有人都說某個男生好,我也可以直接懟。
我的爸媽只是普通的農村人,沒有黃亦玫爸媽的博學和教養。但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給了我自信和底氣。歲月悠長,我竟然也有了兩個可愛的女兒。愛意無垠,所以我享受過的寵愛,并由此長出的鮮活的生命力,同樣的我也希望我的小姑娘們也能在我的愛意滋養下,能活得野性一點,熱烈滾燙,有自己旺盛的生命力,有自己獲得快樂的興趣愛好,而不用討好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