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師剛才講的三位代表人物,君王,宋榮子,列子,其實都是大鵬的境界,他們的自由叫有待逍遙。
有待逍遙是要依賴一定的條件,君王要依賴權力;宋榮子要依賴定力,要定得住自己人生的評價標準;列子需要練功夫的能量。所以這三個人都是有一定依賴性的,能像他們一樣已經很不容易了。
作為大鵬起飛,在現實生活中的代表,從北冥飛到南冥的整個過程中也有一定的條件才能飛得起來。
第一個條件就是要轉化,這種轉化是一種思維上的轉化。鯤是魚,鵬是鳥。魚和鳥的傳說,我們經常在歌里邊聽到。魚鳥的傳說是告訴我們魚是怎么化成鳥的,像《荷塘月色》、《大魚海棠》,其實都是從這個故事演化而來的。鯤轉化為鵬,大家想想看,它本來是魚,怎么就想起來變成鳥呢?這是思維上的轉化,而不是體積上的轉化。
思維的轉化就是很深層的東西了。有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劉峰,他是全息理論的首席,曾經講過人類思維空間的轉化是怎么一回事。我們至少知道的是三維空間,一維、二維、三維。我們從二維來看的話,只能看到二維空間,就像莎士比亞說的一句話“我們所有的人都在一行字里邊”。
大家想象一下,手里有一本書,我們看到了一句話,每個人都被壓扁了,塞進去成為一行字。為什么是這樣?因為二維空間就是一個平面。但在三維空間中,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我。它是一個立體的,是有不同角度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坐在這世界里,這就更加的美好了。
到了四維空間的話,就更有意思了。
二維空間包含著很多的一維空間,三維空間里邊包含著無窮無盡的二維空間,四維空間就是有無窮無盡的三維空間來組成。到了四維的空間連生死都不存在了,一切東西是無始無終的。
所以對死亡而言,在四維空間來看,它只是突破了一個維度,到另一個維度里邊。相當于什么呢?就相當于做夢醒了,你突然有一天覺得”我覺醒了”,那就是更高的維度。
我們并不在于要探討一個科學的問題,我們要講的是在通往逍遙的過程中,重要的是思維的轉化。
對于思維的轉化,重要的是你對現在的狀態是否有所領悟。這也是莊子后來說的“覺而后知其大夢”,所以第一步是要轉化。鯤是因為覺悟了,覺得作為一條魚是不自由的,所以它才要變成鳥,這就是最關鍵的地方。
莊子對在功名利祿中迷失了自己的人有一個稱呼,很幽默,叫“倒懸”,就是人倒掛起來,頭是朝地的,腳是朝上的。莊子的意思是“你們好辛苦”。其實追逐的外物不是自己想要的,不就等于自己的人生都倒過來了嗎?完全在倒著活嗎?
莊子在另一篇中也有一個相對的詞“懸解”,就是倒掛的人終于解開了,終于恢復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天性。所以莊子是以天性為貴的,違背天性的就是倒懸,解脫了的就是懸解,把自己解脫了。
所以莊子才是真正的貴身,貴身真正的要害是貴心。尊重自己心靈的真正需要,傾聽自己內心的呼喚。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里邊也講到“我們內心的呼喚是良知的呼喚”。
一個人聽到自己良知的呼喚所做出的決斷、走出來的人生才是一個本真的人生,它叫“aosintike”,就是一個本真的、真實的自己。所以不僅莊子如此,在西方的存在主義中也依然是如此的。
第二個具備的條件叫深積厚養,這個在莊子原文中也有提到“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且夫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如果水積得不夠多的話,那船怎么開呢?如果風積得不厚的話,大鵬怎么飛起來呢?大家都有放風箏的經歷,沒有風,風箏怎么放上去。所以他要表達的是深積厚養。
可能大家說,從小老師就教我們要積累,這個理論不是很簡單?其實它并不容易,尤其在今天深積厚養是一種不停要儲備知識和智慧才能達到的一個狀態。
而我們今天恰恰是一個快餐文化流行的時候,我們很快就要達到這個目標,很快就要拿到那個結果,所以儲備的東西就會遠遠不夠。
很多年前,1997年的時候,雷達先生就寫過一本書《縮略時代》,書中說我們今天把一切都壓縮了,像我們吃壓縮餅干一樣沒有味道,也沒有慢慢地品味這個過程,但是我們可以保證營養都到位,就像大家吃的維生素,ABCDE各種營養元素都有。可是它是一個壓縮餅干,完全品味不出其中的味道。
所以雷達先生講了很多“我們把很多浪漫的詩意的東西給縮沒了。我們把愛情直接收為性,把所有的努力,生命經歷的過程縮為錢,把所有值得品味的過程作為一個結果。”
我們沒有耐心長時間去積累一種東西,而是希望快速去消化一種東西。我們都會去下載很多的資料,可是我們有多少認真看的。大家關注的公眾號都很多,哪一篇你會認真看?
我們看似在吸收大量的信息,其實我們并沒有真的去養,沒有把它養成是自己身上的一種修養,沒有把它化到我們內心去。我們只是占有,并沒有消化。
期待下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