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大地多豪壯 ? 千古流芳楚莊王
“北有兵馬俑,南有熊家冢”“絕世無雙,中華唯一”“沒有熊家冢,就沒有兵馬俑”……這個考古學家和盜墓賊一致贊不絕口的神秘之地,曾出土過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自作用劍”,被推測埋葬著春秋戰國大楚帝國最強盛時期的君主,楚莊王,也被《羋月傳》愛好者YY為羋月的衣冠冢……話已至此,不得不去。
出荊州城區38公里,沿途所見,春耕翻泥,育稻排水,修樹砍柴……一片稻綠、水綠、還有叢林綠,頓感鄉土風情,民生百樂。車上還有從武漢高中來游玩的外教,德國、英國、美國,或嚴謹謙遜,或幽默風趣,或開朗健談,又一次體會到了我說英語被回漢語的無奈。在車站一起等這一個小時一趟還時不時晚點的旅游專線時外國有人特健談,一旦上了車,便靜若處子……
地勢終于有起伏了!即便是小土坡,已足以讓我的眼球興奮起來,要知道在一馬平川的荊州,見個土冢多么不容易,更不敢妄言爬山了。楚國建都于此,造皇室貴族陵墓果然還是要有起伏變化之地,風水祥和之處,從中原遷移而來發展壯大的一支貴族,果然還秉承著漢文化,創造著楚文化,篳路藍縷,銳意進取,革故鼎新,以期雪沐猴而冠之侮,而且還做到了試問周鼎,這點我最佩服,管他什么禮制什么周天子,失民心沒實力就滾蛋,我強盛我賢明我是王,就是這么簡單明了。彼時的楚國,西至川蜀,東至大海,北至洛陽,七雄之首,霸業雛見。
即便后來秦一統天下,那又如何,焚書坑儒,自我倒退,酷刑重賦,天下群雄揭竿而起,贏糧影從,推翻了這個暴政的王朝。楚漢風云,劉邦贏了,建立了漢朝,可推行的還是楚文化。楚文化的吸收同化凈化進步能力,遠遠超乎世人的認識和想象。有人推測如果楚國統一了中國,清朝閉關鎖國的情況不會出現,很可能喲。。。
熊家冢,本身已是景點,門前更修公園,腦洞有一丟丟大了。處于建設中的開放,單單以馬王坑命名,在我看來已屬低調。門前的路還在修,大門的配置很有味道,迂回的行廊也很有感覺,不得不承認,湖北的旅游開發會動腦筋,當然除了把一些不著調的歷史典故放景點里忽悠老外,當然,是對中國文化不太了解的那部分老外。。。
水泊香樟,木船藍鳶,銀杏古柏……這是個拍照取景的好地方,也是個午后休閑的好地方,以冢為山,以湖為水,葦草搖蕩,微風吹拂,真有點“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愜意。
當然,這里的主角是馬王坑、主冢和附冢,雖然還未發掘,沿著石階拾級而上,舉目四望,想到楚莊王就在下面沉睡,一片寧靜悠遠,感覺是極好的。主冢后的馬王坑,是楚王不服周天子的具體表現,也是古代墓葬制度殘忍一面的體現,上百匹馬或被活埋或被餓死被同伴啃食,拷上鏈子拉上戰車、宮輦追隨帝王進入冥界,扭曲的馬嘴和四肢向世人訴說著絕望。對于世界認識不夠充分的古人,以期通過此種方式獲得某種長生,在今天看來十分荒唐可笑,在當時,這是多么隆重和虔誠的事情呵。八駕宮輦,車正對主冢中線,一副從楚王陵墓跑出來的樣子,車輪鑲金鑲玉,馬匹佩金咬玉,威風八面,氣勢磅礴,也許這就是楚王臨終前想要的效果,可如今,之剩下車輪殘駕,白骨皚皚,一抔黃土……
不得不吐槽的是,熊家冢有32座陪葬坑在鐵籬笆之外的當陽,就因為地市不同,這一楚國貴族墓葬群硬生生被分成兩部分。。。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唯有精神與文化長存……